二是充分发挥电网平台作用,研究提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模型,统筹做好电力系统规划工作,加强向政府建言献策,积极引导电源结构健康发展,深入推动能源消费改革。
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原料用能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总量、重大项目能耗单列、绿证抵扣能耗等政策,全年保障新上项目用能2万吨标准煤以上,确保重大建设项目用能“应保尽保”。全年新增光伏装机3万千瓦以上。...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原料用能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总量、重大项目能耗单列、绿证抵扣能耗等政策,全年保障新上项目用能2万吨标准煤以上,确保重大建设项目用能“应保尽保”。全年新增光伏装机3万千瓦以上。
逐步建立以电力消费为核心的建筑能源消费体系,提高清洁电力消费比例。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引导可再生能源进入社区能源消费终端,鼓励选用新能源汽车,推进社区充换电设施建设,新建居住社区确保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探索近零碳社区建设。
《实施细则》明确,鼓励企业、园区、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推动屋顶光伏建设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加快新型储能多场景示范应用。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从消费侧看,现代化强国建设全面推进,能源消费持续刚性增长,预计2030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35%;从供给侧看,我国95%左右的非化石能源主要通过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
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26的土地面积,近1/6的人口,创造了近1/4的全国经济总量,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和能源技术创新高地。...通过绿电交易、绿证体系引导制造、建筑、交通等行业扩大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尤其在零碳园区和绿色工厂建设中,提供“能源托管+智慧运维”一体化解决方案。三是助力长三角加速能源系统数字化转型。
(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包括数字化能碳管理等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信息采集、智能分析、精细管理和系统优化技术。
中国、欧盟和美国是全球三大经济体,均为能源消费和生产大户。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对外政策刁钻,不仅关税政策过了头,而且政治主张也极具挑衅性。...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户,在交通电气化和新能源大发展的形势下,石油需求增长空间有限,但天然气需求尚处于增长期,自海外油气进口还将增长。这些因素将是全球能源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5月13日,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佛山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逐步建立以电力消费为核心的建筑能源消费体系,提高清洁电力消费比例。
国际能源署(iea)于2024年10月发布的《2024年世界能源展望》中认为,全球能源转型正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转向“能源替代”阶段。
扩围助推传统高耗能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新三样”产品和算力产业等“新型高耗能制造业”用电量异军突起;另一方面,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工业、建筑、交通领域电气化程度将持续提升,预计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快速增加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绿证体系作为可信赖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工具,展现出巨大潜力。事实上,re100认可中国绿证并非偶然,这一决策源于双方对中国绿证制度完善的高度共识。...通过学习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经验,企业能够提升自身绿色电力消费水平,进而增强国际竞争力。
主动服务绿色能源消费。省内绿电由2022年的0.09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的10.97亿千瓦时,2025年一季度省内成交绿证103万张、绿电1.14亿千瓦时,有效促进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在服务绿电绿证方面,挖掘绿色消费潜力,全力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落实能耗弹性管控政策,企业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落实全国碳市场交易机制,支持开展用能权交易。
方案提出,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合理严格控制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煤炭消费增长,鼓励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燃料煤减量替代,因地制宜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合理引导工业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增长。
(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包括数字化能碳管理等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信息采集、智能分析、精细管理和系统优化技术。
(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包括数字化能碳管理等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信息采集、智能分析、精细管理和系统优化技术。
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保持能源供需总体平衡,推动能源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本项目的建设将南疆地区电力跨区域输送至川渝电网,为实现大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 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促进南疆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川渝地区绿色能源消费占比、 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
截至2025年3月,全国电力装机达34.3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9%,风光新能源装机首次超过火电,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29%。多年来,中国保持全球特大型电网安全运行的纪录。...未来三年,预计全球电力消费年均增长4%左右,清洁能源将满足全球超过90%的新增电力需求。低碳技术加快迭代,新能源、储能、氢能、核能等技术发展迅猛,正在重塑全球能源体系。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5%,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超50%。
焕“新”模式 注入绿色动能在云南大理水风光近零碳示范区,电烤烟、电制茶等电能替代项目持续深化,终端能源消费向低碳化转变;在海南省充换电一张网近零碳示范基地,“风光储充放”新型充电系统加速构建,“绿车用绿电...绿电消费也在漓江核心景区蔚然成风。
年康巴什区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碳排放增长趋势减缓;到2025年康巴什区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率均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先行先试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因地制宜推广空气源热泵在建筑供暖中的应用,鼓励新建建筑安装太阳能系统,推进“光储直柔”建筑发展,推广太阳能热水建筑一体化系统,试点用光伏+电蓄热锅炉对热网补热,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展望未来,依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占全球最终能源消费的18%。清洁低碳的氢能在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