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绿电直连”与“源网荷储”作为两种备受关注的能源发展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格局。
尽管两者都是旨在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但它们在核心理念、实现路径及优势侧重上存在显著差异。
(来源:北极星电力市场网 作者:Chloe)
核心差异与优势:点状直供与系统协同
“绿电直连”是一种以用户为核心的绿色电力供应模式,其核心在于“直连”二字。具体指的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不并入公共电网,而是通过专门建设的线路直接向单一或邻近的特定用户供电。其最大特点是实现了绿色电力的“物理溯源”,用户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消耗的每一度电都来自指定的绿色能源项目。
相比之下,“源网荷储”则是一个更为宏大和系统的概念,着眼于整个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要求包含“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四个要素的整体,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和市场机制,实现四者之间的智能互动和协同优化。其目标是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从而更好地接纳和消纳大规模的、具有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

“绿电直连”可以有效降低用能成本和交易复杂性,用户可以直接与发电企业协商电价,减少了中间成本和复杂的交易流程,有望获得更具有优势的电价。
并且由于“绿电直连”的电力来源清晰且物理可溯,企业可以非常精确地核算其绿色电力消费量,不仅满足国内外绿色供应链要求,更是当前出口应对的碳关税(如欧盟的CBAM)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不仅如此,数据中心、高端制造业等高耗能产业对绿电消费有刚性需求,而“绿电直连”刚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此外,在新能源资源富集但外送通道受限的地区,“绿电直连”可以有效促进本地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就近消纳。
相较于绿电直连,“源网荷储”通过项目整体的协同调节能力,实现储能响应和负荷的灵活调节,可以有效平抑风、光等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减少对电网的冲击,提升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此外,由于配建储能系统,能够将原本可能因无法消纳而“弃风弃光”的电量,通过储能系统储存起来或引导负荷在发电高峰期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
配储还可以实现电力系统削峰填谷。即在用电低谷时段利用富余电力为储能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段释放电力,可以有效降低电网的峰谷差,延缓电网升级改造的投资时间,提升设备利用率。
不仅如此,当前源网荷储项目的实施依赖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技术,其优化运行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技术,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与系统运行韧性,是构建未来新型能源体系的技术发展关键一环。
政策机制差异:负荷主导与系统优化的制度设计
2025年是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之年,多项重磅政策相继落地。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政策核心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为目标。
对于源网荷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与2021年2月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280号,以下简称“280号文”),文件明确核心目标是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与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通过梳理分析两个政策文件,可以清晰地看到,650号文定位于破解企业级绿电供应“最后一公里”难题,采用“终端直连”模式,通过物理专线实现点对点绿电供应。
然而,280号文则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基础性框架,采用“系统级协同”路径,在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各环节间建立多层次协调机制。
源网荷储政策通过系统优化提升整体消纳率,但未设定具体自用比例指标,允许富余电力反送电网调节。而绿电直连政策建立了双比例硬约束:并网型项目在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可采取整体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为辅的模式;现货市场未连续运行地区,不允许向公共电网反送。并且要求项目整体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的比例应不低于60%,占总用电量的比例应不低于30%,并不断提高自发自用比例,2030年前不低于35%。上网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的比例上限由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结合实际确定,一般不超过20%。

此外,源网荷储项目通常由电网企业或发电集团主导投资,负荷侧企业处于从属地位。而绿电直连新政实现了“负荷主权”革命,明确规定项目原则上由负荷企业作为主责单位,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不含电网企业)均可投资,电源可由负荷自建、发电企业建设或双方合资建设。这一突破为社会资本打开了能源新业态投资空间。并且,绿电直连通过豁免电力业务许可(新能源发电部分)、允许直连专线社会投资,这一创新也为隔墙售电扫清障碍。
但是源网荷储采用“多元协同”模式,允许电源企业、电网公司、负荷用户联合投资,但要求统一运营主体参与市场。其优势在于通过多主体风险共担,更适合大型复杂项目(如四川万卡算力集群需协调新能源、电网、数据中心等、新疆同步推动绿电直连制氢与源网荷储算力集群等)。
结语
综上所述,“绿电直连”和“源网荷储”并非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处于不同维度、可以相互补充的能源发展模式。“绿电直连”更像是一个为特定用户量身定制的“绿电专线”,解决了“用上绿电”和“证明用的是绿电”的问题。而“源网荷储”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旨在从根本上提升电力系统接纳和调配“绿电”的能力。
尽管差异显著,但两者在顶层战略、核心原则和发展方向上高度一致,共同服务于国家能源转型大局。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两者将协同发展,共同推动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活动推荐
为更好地理解把握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绿电直连等新业态发展机遇,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由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榆林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榆林电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北极星电力网联办的“仟瓦时”电力交易政策宣讲会暨第二届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定于2025年7月10-11日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
会议将邀请有关主管部门、知名专家学者、市场相关主体等,解读“136号、650号”文件等最新政策规则、探讨电力行业新业态、新场景及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商业模式等热点问题。邀请与会专家学者为榆林市高质量建成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构建高碳城市低碳化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问诊把脉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为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大讲堂”,榆林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三进一带惠企助企”公益会议,免参会费(差旅费及食宿费自理)。
报名联系人:
常老师 13366081905
(加微信请备注:源网荷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