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建设为开展工业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供了方法引领。...该体系能够引导各行业企业实施产品碳足迹核算实践,有效促进碳足迹管理等环节的标准化进程,显著提升全流程碳数据监测与质量管控水平,为构建企业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河北电力建设公司将绿色发展要求融入电网建设全过程,采用海绵城市、碳足迹管理、能耗重组等8项绿色建设技术,以及智能化系统、水资源循环、零碳监测等15项低碳技术,通过精细管理站内设备用能数据实现绿色建设,打造出雄安地区首个全生命周期
以绿色氢氨醇为切入点,逐步建立下游产品碳足迹认证方法和标准,推进全生命周期绿色价值认证,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是实施三项重点行动,包括:标准急用攻坚行动,围绕市场需求迫切、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以及大宗工业固废、新兴固废综合利用和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快行业亟需标准研究
全文如下:关于公布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第二批)的通告工信部联节函〔2025〕141号为加快提升工业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经相关标准化机构推荐
同时,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降至376.5kg eq co₂/kwc,契合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战略。
(五)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12. 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支持企业自愿开展碳足迹数据共享,数据结果经过同行评议、行业主管部门验证以及数据溯源性核验后有序进入省市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做好市级碳足迹数据库与省及国家数据库的有效衔接。
二是实施三项重点行动,包括:标准急用攻坚行动,围绕市场需求迫切、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以及大宗工业固废、新兴固废综合利用和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快行业亟需标准研究
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开展能耗及碳排放监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认证等活动。...到2027年底,培育建设的零碳园区内全面建立碳排放监测系统,开展碳排放核查企业占比超过10%,开展碳足迹核算认证企业占比超过10%,规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率超过50%。
强化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降碳的支撑作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园区构建零碳智慧产业新生态、能源新格局和智慧管理新平台,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零碳招商、零碳供应链
鼓励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与清华“天工计划”“碳足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深入合作,打造国际一流数据源,帮助企业提升“绿色”竞争力。...鼓励企业、机构等各类主体参与国际国内碳足迹方法学研究、技术规范制定、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建立既符合本土国情又衔接国际规则的产品碳足迹量化标准体系,培育和导入一批具有国际服务水平的绿色低碳专业服务机构,鼓励本土碳足迹数据库建设主体开展国际合作
此外,依据碳足迹评价相关标准进行了钢构件和1㎡聚氨酯封边夹芯复合板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并利用其结果对其产品进行碳足迹改善。数字化监控。
鼓励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应用,对符合条件的获证企业给予一定奖励。探索开展风电装备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推动风电行业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实施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积极推进光伏产品碳足迹核算,参与编制光伏组件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省级地方标准或行业标准。
同时,南钢坚持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构建生命周期评价(lca)及欧盟碳关税(cbam)系统平台,探索建立一体化智慧碳管理系统,为产品碳足迹及cbam应对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标准急用攻坚行动加强碳足迹核算标准供给:以市场需求迫切、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工业产品为重点,按照团体标准先行先试、逐步转化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原则,推进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制定
6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优先聚焦钢铁、电解铝、水泥、 化肥、氢、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以及其他减排贡献突出、市场需求迫切、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工业产品,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天合优碳作为天合光能布局零碳领域的重要支点,专注于温室气体盘查、碳足迹咨询、碳中和战略规划及合规等服务。...公司汇聚资深技术团队,熟练掌握iso系列温室气体标准及欧盟绿色法规,并深度参与江苏省《零碳园区建设指南》《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政策起草,为区域零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通过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有助于企业提升碳排放数据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国际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贸易政策挑战。
不仅保障设备的高可靠性与稳定性,更通过碳足迹核查的全系列产品,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支撑。
全区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得到广泛推行,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管理工作机制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优化拓展。
管理评价等标准研制,鼓励绿电—绿氢—石化、煤化工耦合技术标准预研;重点研制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核算方法,钢铁、电解铝、水泥、尿素、氢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等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总体来看,2024年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和《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发布,为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提供指引和方向,截至2024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本报告重点从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格局、推动规则国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四个方面介绍相关工作进展,并对未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作出展望。
通过组建零碳供应链联合体,企业可集体参与绿电交易,统一设置采购指标,同时建立供应链碳足迹共享机制,实现从单点减排向链式协同减排的转变。...该套餐不仅实现成本控制和碳足迹量化,还可通过数字平台实现用能优化与全流程代运维,尤其适用于制造企业、数据中心、工业园区等用电密集型场景。
该标准作为国内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填补了国内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的空白,引导我国各类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编制。...为落实该方案中“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的任务要求,由生态环境部指导制定的gb/t 24067—2024《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于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