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电力建设的重点会从以增加容量,满足供应转向结构调整,转向技术的进步,或者说增加两个市场,国际市场的份额会是电力行业面临的新的课题。”10月24日原国家能源局局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会长张国宝在中国电力国际合作论坛上说。中国电力国际合作论坛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主办,在北京展览馆与第六届外洽会同期举办。原国家能源局局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会长张国宝以下是文字实录:张国宝: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么多来宾来参加今天中国电力国际合作论坛!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最大的发展瓶颈可能就是基础设施了,能源和

首页 > 输配电 > 输变电工程 > 评论 > 正文

张国宝:中国电力走出去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4-10-30 13:57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今后电力建设的重点会从以增加容量,满足供应转向结构调整,转向技术的进步,或者说增加两个市场,国际市场的份额会是电力行业面临的新的课题。”10月24日原国家能源局局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会长张国宝在中国电力国际合作论坛上说。中国电力国际合作论坛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主办,在北京展览馆与第六届外洽会同期举办。

原国家能源局局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会长张国宝

以下是文字实录:

张国宝: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么多来宾来参加今天中国电力国际合作论坛!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最大的发展瓶颈可能就是基础设施了,能源和交通,我们在这个领域工作40多年的人有切身的体会。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中国面临着拉闸限电,缺电的困扰。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引进外资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能源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到去年底,中国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2.4亿千瓦,超过了美国的装机容量,居于世界第一位。中国电网的规模也超过了其他国家,居于世界第一位。中国的电力技术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只能生产一些小容量的发电机组,高电压等级直流输变电技术都相对落后,需要从国外进行技术引进和合作。发展到今天,电力领域已经成为中国“走出去”有比较优势,有相当规模,有技术竞争力的一个领域。

比如说国家电网公司获得了菲律宾、葡萄牙、巴西等国家输电网的特许经营权,我当时担任能源局局长的时候,也和他们共同参与过这些项目的对外谈判,我也很关心这些项目的进展状况。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很多摩擦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总体来讲,经济效益也还是好的,所以他们在海外电网的投资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

再比如说南方电网公司与老挝、越南等国签订了电力合作方面的协议,像华能也收购了新加坡大马西公司拥有的新加坡大士能源公司 100%的股份,获得了新加坡电力市场超过25%的份额。南方电网公司也以BOT的形式投资越南永新电厂,两台60万千瓦的机组。比如说印度尼西亚,在十年前,苏西诺当总统的时候,印尼有2.5亿人口,它和我们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的问题一样,很多地方面临缺电局面,他们也找到我们,希望在电力领域当中,欢迎中国企业去投资,提高要在印尼建一千万千瓦的电站。当时他们的能源部长,我们跟他进行了非常友好的协商,这一千万千瓦现在基本上都建成了,中国国内很多投资商,包括通用技术公司,甚至包括四川成都的成达化工设计院,也包括国内的国华公司等等,都在印度尼西亚直接投资电厂,或者有的提供设备、施工、管理等工作,印尼合作方对此也感到非常满意。

再比如说我们的发电设备,像印度,也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也是金砖五国当中被世界看好的一个市场。他也面临过去碰到过的问题,就是电力短缺。印度曾经每年也有一千多万千瓦的电力进口,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电力设备制造商是印度最重要的供货商。

总之,在这个领域当中,我们从改革开放初期相对来讲技术还不够先进,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发电设备技术,输变电设备技术已经跻身于世界的先进行列。过去在这个领域当中,欧洲的西门子、阿尔斯通、ABB、美国GE等等都是世界有名的技术公司、设备供应商,但是现在,中国很多发电设备企业已经可以和他们在国际市场上比肩竞争。

斯泽夫今天也在场,他前几天给我发了一个材料,连续几年东方发电设备制造公司都跻身于世界第一大发电设备制造商,这是指生产的电力容量。

另外在技术方面,中国由于后来拥有世界上领先的技术,所以中国具有后发优势。比如说超超临界百万机组,在我在任的时候,就有68台,是全世界拥有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美国是大家心目当中最老牌的发达国家,由于工作的原因,现在我参与美国很多的电力建设方面的讨论。通过对美国的了解,我发现美国的装备,在电力领域比中国老化不少,他的火力发电设备平均寿命是46年,平均煤耗每千瓦时370克,而我们国家近八年来,每年新增装机容量是1亿千瓦,我前面讲的累计12.4亿千瓦当中,有绝大部分是这8到10年当中建成的,发电设备当中至少有80%的设备寿命还不到10年。因此,我们每千瓦时的煤耗平均降到了320克,比美国的平均煤耗少50克。不久前我去参观印地安纳州的电厂,他是1951年,1952年就投产了,只有40多万千瓦,7台机组,现在看来这是小机组了,煤耗400多克,美国的电力设备现在也面临很多更新任务。

我到俄罗斯参加过两次贝加尔论坛,它的将近一百多个变电厂基本上都是老化的,非常希望中国政府能提供一些贷款,更新他的输变电设备。在这个领域,我们确实具备一些比较优势。

再比如说我前面提到的国网公司在巴西,原来购买了14条50万千瓦的输变电线路,现在可能还要多一些了,最新的进展我不太清楚,可能还要多一些,原来是从西班牙手里买过来的。他的电力部长到中国访问的时候,我陪同他,参观了上海奉贤正负800万千伏的落地,他详细的询问了机组参数,包括也看了我们的变压器。它的变压器一半是ABB的,一半是国内提供的,特变电工这些厂提供的。他特别感兴趣,中国为什么采取正负八百千伏的直流,而没有采取正负五百千伏的直流,他回去以后又组织过几十人的电力专家考察团到中国来,最终他决定在一条一千多公里长的输变电线路当中采用正负八百千伏的输便电线路,由国网公司前去投资。

我举这些例子,说明中国的电力装备产业已经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实力,而且已经跻身于世界的先进行列。这个领域当中,新东西层出不穷,我们肯定在某些领域当中还有差距,至少可以说,我们与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当中的差距是在缩小的,我们具备“走出去”的可能性。

再讲一下电力形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很多时候都处于缺电困扰中,但是这个现象已经开始在扭转,2012年以后,拉闸限电并不是电力供应当中的主要矛盾了,甚至电力设备的利用率有所下降。今年平均发电设备的利用小时数比去年至少降低100多个小时,今年新的装机容量至少还要增加九千万千瓦,新增电力容量在8-9%。可是我们用电量的增长,上半年只有5.3%,7月份更低一些,只有3%,8月份是负2.2%,9月份是2.9%,相对比较低的增长速度。意味着明年的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还会进一步的降低,因为装机容量的增幅远远大于增长速度。

但是世界范围内,能源贫困问题、电力贫困问题仍然非常突出,现在世界上根据大家公认的,联合国也好,国际电联也好,主要国家的分析也好,全世界还有13亿人口没有能够享受到用电的文明生活,很多国家都把解决能源贫困,解决电力供应作为本国政府的重要任务。这次外洽会,印度尼西亚也派来了两个比较大的代表团,其中有一个和电力很有关系。他们告诉我,印度尼西亚还有相当多的人口没有用上电,因为它是岛国,有它的特殊性。新一届政府上来以后,把解决电力贫困问题,解决无电人口的用点问题作为新政府施政,取得民心的一项重要任务。像这样的事情,不仅印度尼西亚有,至少在我看到过的地方,这种现象还是不少。

我到缅甸去,周总理在世的时候,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雅加达会议的发起人,当时中国重要的对外走出去的窗口,周总理曾经七八次下塌在缅甸的宾馆。我去了以后,也到这个宾馆,这个宾馆当年条件肯定不错,靠近海边,每个别墅前面还有一个小游泳池,应该是很不错的,但是没有电,有客人来了,柴油机发一点电,没有柴油机就不发电。缅甸有五千多万人口,它的装机容量大概等于中国1949年的装机容量,两百万千瓦的样子,很多地方都用不上电。在发展中国家当中,普遍都存在电力短缺的问题,很类似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包括南非也是这样,南非独立以后,电力供应短缺,也是他国家经济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矛盾。

虽然在发达国家,包括中国,也逐渐解决了电力供应短缺的问题,甚至出现了过剩的问题,但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电力供应仍然是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电力领域,就世界范围而言,还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态势。

另外,在我的工作当中有一个体会,电力在能源当中占的比重的大小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和文明的程度。用一次能源多还是用二次能源多,我们过去直接用一次能源作为能源来使用,这是非常普遍的。老百姓家里面烧煤球,烧蜂窝煤,烧柴火,汽车直接用燃油,这都是直接用一次能源,火车直接用柴油开,轮船直接用柴油开,这都是直接用一次能源。但是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可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用的是电来代替直接燃烧的一次能源,至少在家里面,大家有深刻的体会。我估计在座的家庭当中,烧开水你们不会再用天然气去烧了,可能都是用热水壶,做米饭也很普遍了,都是用电饭煲,不会再盯着看,越来越多的用更加清洁、安全的电。

在工业领域当中,交通能源领域当中也在发生着悄然的,革命性的变化。像在汽车领域当中,大家感觉到了石油涨价,担心今后石油枯竭的危险,或者是尾气排放的困扰,更加提倡电动车。如果电动车逐渐普及的话,用电来代替传统的燃油,对电力需求也会更大。再比如说我们现在谈论比较多的高铁,像我们这个年纪,50年代、60年代坐火车,都是烧煤的,我后来得了气管炎,跟这个就有关系。因为当时建三线,东风汽车厂在襄樊,我带着设备,扛着去,在洛阳换车,那时候就是燃煤的机车,那时候我年纪还轻,上去一身汗,我把车窗打开,后来睡着了,嘴是半张开的,烟灰跑到我的嗓子里面去,到了实十堰以后住院,就得了这个病。到了80年代,燃煤机组逐渐淘汰,用的是燃油,到了现在的动车组,用电来代替燃油,以后这会更加的普遍,电代替了一次能源。

我们国家的电力曾经在能源消耗当中,在2002年的时候,只占14.8%,现在已经上升到了22.6%,这是到2013年的时候,而且这个比重在未来几年当中还会进一步的提高。电力行业虽然在一些发达国家,可能会显得疲软,但是就全世界而言,仍然是一个最重要的能源门类,我相信在座搞电的人,应该对此有信心。

另外一方面来讲,随着中国电力逐渐解决了短缺的问题,可能再像以前那样高的速度,再有八年,每年一亿千瓦,比较难了。今后电力建设的重点会从以增加容量,满足供应转向结构调整,转向技术的进步,或者说增加两个市场,国际市场的份额,会是电力行业面临的新的课题,一定要加以注意。

在其他的新的电力领域当中,比如说核电,大家认为技术比较高,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一个领域,特别是在日本的福岛事故出来以后,全世界的核电事业也受到重创。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核电走出去还有无可能,能不能和先进的发达国家进行竞争?再比如说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太阳能,风力发电等等新能源领域,我们国家在国际竞争当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们的核电发展,显然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起步比较晚,美国核电建设高峰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一共建了一百多个核反应堆。还有法国,法国稍稍晚于美国,80年代是它电力发展的高峰期,80%还要多一点的电力全部是由核电来供应的,核电的反应机组有58台,现在也被认为是戴高乐时代做出的一个正确战略选择。我们国家的电力建设起步于最近这十年,我们在建的核电机组居于全世界首位,这锻炼了我们的队伍,也培养了我们的制造能力。现在中国核电界也都摩拳擦掌,想在国际市场上一试身手,也在寻找很多“走出去”的机会,很多情况下,开始都很乐观,今天郑东山先生也在这儿,他是积极分子,我也帮助推动过,到南非说有希望了,到越南说有希望了,到土耳其也说有希望了,到白俄罗斯也说有希望了,我还比较冷静,我说你们做归做,没那么容易,最后人家会说中国这样那样很多问题,现在果然,我们被人家说有很多很多问题,但是我们还在不懈的努力,有所斩获,比如说在罗马尼亚,在阿根廷,在英国都很看好,都在积极的努力。我也和英国、法国的电力公司都谈过,他们也非常愿意中国的企业进入到英国的市场。但是你想想人家是一个发达国家,是一个老牌的工业国,对于核电的安全性、技术的可靠性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绝对不能盲目的乐观,我们还要做出巨大的努力。但是我已经看到了希望,至少阿根廷、罗马尼亚这样的项目,应该说基本上中国可以参与相当一部分。我也问过,重水堆这不是我们的专项,可能是加拿大人的领域,但是我们起码可以提供重水堆里面很多附加的设备。

至于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确实是异军突起,可能谁也没想到,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出口率占到全世界60%,世界贸易量的50%是由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厂来提供的,但是这也引起了国家间的贸易摩擦。美国也好,欧盟也好,都是以反倾销,双反调查来打压中国的体样能设备出口。尽管如此,在全世界新能源热的情况下,今年中国的太阳能出现一个复苏的态势,出口仍然以两位数的高比例进行增长。说明在国际市场上贸易摩擦的打压下,我们的太阳能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在国际市场上半壁江山的竞争能力。

风力发电设备可以说也是异军突起,我记得非常清楚,在80年代,应该是90年代,我陪我的前任,我们的老主任,后来他当神华的董事长,后来退休了。我们到美国去,在加利福尼亚州,看到漫山遍野的风力发电机,当时也有很多商人找上门来,那个时候中国几乎不会做风力发电机,几乎100%的风力发电机是由外国厂商提供的。到了2004年我管这件事的时候,全国的风力装机容量已经有48万千瓦,可是现在我们的风力发电装机已经突破了80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的风力发电制造国。从最早我们只会造几百千瓦,到后来会造单机1.5兆瓦,3兆瓦,甚至7兆瓦陆上和海上的风力发电设备,现在中国的风力发电企业由国内市场为主开始“走出去”,向不少的国家提供了我们的风力发电设备。在这个领域当中,中国也有很强的比较优势。

但是我们“走出去”绝对不是一帆风顺,我们也碰到这样那样的阻碍,包括偏见,政治上的阻碍,贸易的摩擦等等,都会碰到,包括比较典型的,影响比较大的,三一重工在美国投资风电。本来大家都说应该发展新能源,都是为人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是好事,美国也公开表示,欢迎中国投资新能源,可是真正去了以后,可能就有问题了,说你跟军事基地离得太近,或者其他的原因,引起了诉讼,三一重工在美国的法院胜诉,奥巴马不让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这件事本身已经过去了,这个诉讼表明了中国企业利用法律的武器在进行抗争。

三一重工是一个民营企业,一定要争这口气,当然,忍气吞声的人也有的是,三峡和美国的杜克公司谈成了一个和三一重工差不多大的风电项目,在德克萨斯州,后来看到美国政府这个态度,就自动的忍气吞声了,不再通过媒体,通过法律跟他辩论了,知难而退了,我们也会碰到这样贸易摩擦方面的问题。

但是总的态势,总是在艰难中前行,我们任何一个“走出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也都不能阻止中国“走出去”的步伐。

今天开这样的研讨会,也是有电力企业自己迫切的需要,大家提出来我们要抱团“走出去”,因为电力“走出去”不仅涉及到提供设备,还包括提供我们的施工技术,也包括建成以后的管理。因为有些不发达国家,他的管理有时候都不大内行,也希望中国有经验的电力公司参与管理,还不仅是发电设备,也包括需要配套的输变电设备等等。因此,大家有这个愿望,能够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整体,一起“走出去”。

在这个问题上,协会碰到了一个具体的项目,非洲刚果的大英家(音),这是比三峡装机容量还要大的一个电站,中国经过三峡建设,是最具有竞争力的。这样一个电站,不仅涉及到设计、施工、设备提供,还有金融服务,不是三峡总公司想干就能干得动的,可能离不开开发银行的金融支持,也离不开葛洲坝或者水电的设计部门对这个项目的支持。大家自动就成立了关于大英家(音)项目的项目联盟,来协调,共同走到国际市场上去。

讲到这一点,我刚才忘了讲水电,水电经过三峡的建设,现在又经过了金沙江流域建设,中国已经能够生产世界上最大的70万千瓦,80万千瓦的水轮机组,现在在世界上所有的水电工地都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或者是EPC总承包,或者是设备供应,都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这方面中国也有比较强的优势,也是中国“走出去”非常重要的领域。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前面我讲了,连续八年,每年一亿千瓦,这个态势以后会逐渐弱化,我们形成了巨大的产能,也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找到新的用户的天地。通过今天的研讨会,在电力界可以形成更多的共识,也能够找到更多“走出去”的经验,也能够互相交流,在“走出去”过程当中,我们面临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使得在今后,“走出去”在现在的大潮下,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