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一大早,杭州萧山瓜沥镇幸福村2号供电“台区经理”金建军,开始了一周的例行巡视。正在幸福村维护配电箱时,他听到了不远处村里文化广场正在排演的歌曲声:“一唱唱那三十年前,电线架到家门口,二唱唱那十年前,彩电冰箱搬进门,三唱唱这新时代,电力经理上门服务……”
数据显示,随着供电服务城乡同网同质工程的不断推进,萧山全区28个镇411个村提前3年实现了“村村电气化”,供电可靠率和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80%和99.92%,在此基础上,供电服务形式和手段进一步优化,抢修响应更快,服务半径更短,农村用户满意率不断提升,近5年农村用电量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6%,2011年还“跑赢”了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台区经理”——引入城市家政式服务
“9月18日,晴。9组12号朱大妈新居落成,提醒她到营业厅办理接电受理,下次来时为她装表接电。
8组7日,李大爷独居中,本月尽快替他进行一次电气检查,保证用电安全。
8组13日,张老师家无人,铁门锁闭,近日需再上门一次抄表……”
翻开金建军的巡视日记,在巡视日期下面,他用一道道网格分栏写下了台区内各个客户的需求或特殊情况,完成一项的,逐一划去。这样的“小网格”日记,呼应的是萧山供电局农村低压台区的“大网格”管理。
今年7月,萧山供电局以22个农村供电营业所为单位,把所有低压台区分为若干个网格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确定一名台区经理,提供责任区内抄、核、收、营业受理、用电稽查、装表接电等专业化服务。
“如今乡亲邻里间都在说,不管是用电出故障了还是要咨询,就打‘小金热线’,不一会他就会上门来,好像多了一个‘管家’一样。”正在向金建军询问新居接电事宜的朱美娟乐呵呵地说:“咱也享受城里人一样的服务!”
“乡村电力便利店”——开在家门口的营业厅
11月25日上午,家住楼塔镇山区岩上村76岁老人徐百鸣,只用3分钟从家门口走到该村“乡村电力服务便利店”,不到5分钟,便完成了电费缴纳、临时用电申请2项业务。“这店开得好啊,跟以前从山上赶到镇上的营业厅和银行比起来,光是路上时间就省下半个多小时哩!”徐百鸣高兴地说。
“以前,村里人大都是乘公交车、骑电动车或搭乘拖拉机到镇里去办理,虽然习惯了,但实在是不方便。现在,电力服务网点办到了村子里,真是方便了村里的500多户村民。”岩上村村支书俞国兴欣喜地对笔者说。
“在以往的服务中,我们发现不少山区乡村距离镇中心有十多公里路程,特别是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用户,在办理用电业务时非常麻烦。为此,我们想到了便利店这种以周边性、便利性为导向的入驻式网点,并结合已经成型的村邮站电费缴纳的网络,将全方位的电力服务送到了村民家门口。”该局客户服务中心综合室主任徐晓影解释道。
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10来平方米的“便利店”功能可齐全了。“便利店”设“营业员”一名,负责业务受理,同时设置一名台区经理,负责供电营业所和“便利店”之间的业务对接,他就像一名城区的“客户经理”,在村民家门口帮忙解决用电问题,使城区“十分钟供电服务圈”延伸到了偏远乡村。
“农网绿色通道”——栽起“电力梧桐树”
11月13日,当笔者来到萧山新塘街道新丰村村民徐泉家时,他正在忙着打理自家的塑料吹膜机。
他告诉笔者,自己原来在附近的乡镇企业上班。农网改造后,听说直接拉进了1条工业专线,三相电接进了家里。他琢磨着机会来了,就在家开了一个生产塑料薄膜的小厂,当年就赚了10万元。
“徐泉的厂子,已经是10千伏霞飞线上的第32家企业。”新丰村党支部书记侯潮平介绍说,新丰村地处城乡接合部,由原来的十间楼村与西河沈村合并而成,由于底子薄,经济欠发达,街道里排名常常垫底,一听说要开会都不愿去。
为了改变这一面貌,村里开始发展村级经济。前年,村里好不容易招商引资了1家包装加工企业,临开工了,才发现电不够用。听说村里招商引资的计划后,萧山供电局当即开启业扩报装一站式“农网绿色通道”,不到半个月就从临近的110千伏霞江变电站“挤”出一个10千伏间隔,将10千伏霞飞线架进村,布设总容量1890千伏安的工业专变6台,不仅满足了村级企业的生产用电,还解决了企业“与民争电”的问题。
供电“梧桐树”一栽,“金凤凰”争相飞来。32家企业先后落户新丰村,形成了辐射周边县区的羽绒、家纺、机械制造等产业基地,两年内工农业产值从100万元骤增至如今的2.3亿元,村级可用资金从最初的33万余元增加到2011年底的近200万元。新丰村先后被命名为萧山区文明村和示范村,作为村支书的侯潮平还入围了2012年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
“要是评上了,我要把奖牌送给供电局!”侯潮平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