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导演的电影《私人订制》,通过量身定制特定的虚构场景和生活,来满足个人正常情况下难以达成的特殊愿望。如此艺术化的“私人订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与之类似,在服务响应中“特事特办”、在工程建设上的“急事急办”我们却并不陌生。
客观来说,这样的“私人订制”出发点是好的,也解决了一时和个别的问题,但以现代公共管理的标准来量度,就长远全局而言,“私人订制”不过是治标之术,而非治本之法。
什么情况,什么事情,什么客户能“私人订制”,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十分清楚,更有甚者可能违反现有规定。一味地强调“私人订制”和“特事特办”,将掩盖了我们在建章立制方面的问题和漏洞,当“私人订制”成为一种常态,说明我们的日常工作已经“跑偏”,进而损害的是“非私人订制”的大多数群体利益。
因此,要真正做到“你用电 我用心”,需要的不仅仅是基层员工的灵活变通,更需要制度方案的完善和健全,特别要抓住当前全面启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多走基层、多听民声,了解群众所需,完善优质服务,细化应急预案,就能将更多的“特事”办成“常事”,把“私人订制”融入“日常工作”。
法治社会,依法治企,我们的“私人订制”应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