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数据中心、高端制造业等高耗能产业对绿电消费有刚性需求,而“绿电直连”刚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此外,在新能源资源富集但外送通道受限的地区,“绿电直连”可以有效促进本地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就近消纳。
由于园区用能企业以高耗能产业为主,能源成本占比较高,已成为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庞大的用户网络为能源服务的创新升级提供了坚实基础,中裕能源计划在高耗能行业、绿电需求较大行业、产业全区进行复制推广源网荷储、绿电直连项目。
项目采用自主清洁技术,能耗降低约30%,显著优于国家行业标杆水平,投产后将实现二氧化硫排放减少87%、氮氧化物排放减少74%、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废水回用率70%,树立高耗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全国典范
一方面,“两重”加力、“两新”扩围助推传统高耗能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新三样”产品和算力产业等“新型高耗能制造业”用电量异军突起;另一方面,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工业
生物天然气在减排层面,相比传统化石能源可降低60%—80%的碳排放强度,作为稳定可控的可再生燃气,其有效弥补了风光能源的间歇性缺陷,为冶金、建材等高耗能产业提供脱碳的新选择。
一方面,“两重”加力、“两新”扩围助推传统高耗能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新三样”产品和算力产业等“新型高耗能制造业”用电量异军突起;另一方面,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工业
自2017年起云南省引入了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消化丰水期过剩的水电,导致省内用电量增速反超发电量增速,用电量从2017年1538.1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2788.3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1.6%,其中电解铝
针对青海工业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的特点,国网青海电力搭建了全域多维度能耗监测平台,构建起“电碳”“电能”“绿电溯源”等算法模型,多维度、多视角监测和分析全省能耗情况。...目前,该平台已构建能源消费、能效评估、能耗溯源等6个方面7类38项业务功能的监测体系,可对全省3大产业7个行业的641家能耗企业开展多维能源消费监测分析及预警,提供能耗和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
在此背景下,工业用电恢复乏力,第二产业剔除闰年因素后日均增速仅为3.0%,仅较上季度微升0.1个百分点。四大高耗能行业日均用电增速为2.2%,持续低于制造业整体,表明传统产业复苏基础仍弱。
消费需求持续提升高耗能产业、外向型企业和大数据中心等已成为购买绿证的主体。
西部地区高耗能产业发展带动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叠加风光等新能源出力保障低等特性,南方区域实现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实时平衡难度上升,考虑在更大范围内(如国内西藏、四川、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及国外澜湄地区)进行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在节能降碳政策要求与供应链绿色转型双重推动下, 一些高耗能产业、 外向型企业和大数据中心等已成为购买绿证的主体。...此前文件指出,钢铁、石化、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行业被要求到2030年绿电消费比例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电解铝行业为例,单家企业年需绿电量超40亿千瓦时,配套储能系统可降低绿电波动性导致的成本风险。
除淄博外,潍坊正加快高耗能产业技术转型升级,济南积极布局汽车产业“智慧工厂”,东营应用数智技术推动轮胎产业发展......近年来,山东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大新技术变革力度,陆续出台《山东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
capn机制旨在通过优惠电价继续支持本土高耗能产业(如钢铁、化工、铝业)的竞争力,但截至2025年3月,仅有1%的签约目标达成。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客户对edf的竞争定价策略强烈不满。
新型储能的突破,既为锂电池产业开辟新赛道,也支撑了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消纳。产业与清洁能源的耦合,在提升绿电消费比重。“新三样”产业链本身多为高耗能产业。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专业化应用不断深化,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将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智能监测、精细化负载平衡、作业替代等,进一步优化能源管理水平,提升电能利用效率。
未来,随着中国实现高比例的风光储装机和发电,绿电直供覆盖大部分高耗能产业,中国有望通过绿电直供输出“风光储+特高压”技术,赋能全球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虽然此次江苏绿电直供只涉及了5家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背后,是储能市场的爆发和产业链深度重构,风电、光伏与储能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6000万度的新材料企业定制智慧化的新能源解决方案,通过智链消纳促进绿电消纳、智链防逆确保防逆流控制、智链调度实现需量管理、智链充电推进有序充电、智链互济实现台区互济、智链构网保障并离网可靠用电,为新能源与高耗能产业深度融合树立标杆
近年来,国家电投集团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决扛牢能源央企的使命担当,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促进新能源与传统产业融合,以技术创新提升用能效率与绿能比例,推动传统高耗能产业向绿色化
在示范引领方面,以电池行业为起点,未来可复制至其他高耗能产业,加速全省绿色转型。相信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企业绿电使用门槛将进一步降低,为全国绿电交易机制创新提供“江苏样本”。 通知原文如下:
在示范引领方面,以电池行业为起点,未来可复制至其他高耗能产业,加速全省绿色转型。相信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企业绿电使用门槛将进一步降低,为全国绿电交易机制创新提供“江苏样本”。 通知原文如下:
六大高耗能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下降至20.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5%以上。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体系77家。郑煤机智慧园区荣膺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
天津实施煤电机组升级和传统高耗能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移动源综合治理,持续开展绿电碳排放核减。上海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机制,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
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统筹施策、工程治理、科技赋能,实施煤电机组升级和传统高耗能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移动源综合治理,持续开展绿电碳排放核减,建成16个幸福河湖,
巩固升级支柱产业,综合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实施煤电机组升级和传统高耗能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移动源综合治理,持续开展绿电碳排放核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