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发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以下简称“《目录》”),国家电投集团5项技术入选,分别为:国核电力院“大型光伏电站智能柔性控制技术与装置”、山东核电“压水堆核电厂热电联供技术”、云南国际“分布式光伏直流接入电解铝柔性直流微网供电技术”、远达环保“低能耗燃煤燃机烟气碳捕集成套技术”、启源芯动力“电动重卡快速换电补能和智慧管控技术”,涉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业领域降碳、储碳固碳、交通领域降碳4大重点方向,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供了国家电投集团方案。
近年来,国家电投集团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决扛牢能源央企的使命担当,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促进新能源与传统产业融合,以技术创新提升用能效率与绿能比例,推动传统高耗能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持续为培育和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2024年以来,国家电投集团通过建立重大科技项目机制,实现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开发到产业示范应用的一体化实施,在风电、光伏发电、氢能、储能等领域,形成一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持续锻造清洁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本次国家电投集团入选的5项技术,将有望进一步扩大绿色低碳示范效应,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中展现更大作为。
国核电力院自主研发的“大型光伏电站智能柔性控制技术与装置”,解决了电站夜间空载损耗及励磁涌流冲击两大技术难题,使得光伏场站每天傍晚将集电线路箱变空载切除电网,减少箱变夜间空载运行时间,减少电站下网用电量,降低厂用电;第二天清晨再柔性投入电网,在白天光伏开始发电之前将箱变无冲击的柔性投入电网,减少箱变励磁涌流冲击对电网及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光伏电站正常发电。目前,该技术已在黄河公司大庆、吉电股份阜新、江西公司泰和等光伏项目投运,累计安全无故障运行1000余天,度电效益提升0.2—0.4分钱,经济和环境效益良好。
山东核电自主开发的“压水堆核电厂热电联供技术”——“暖核一号”,是我国首个核能综合利用品牌,也是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率先实现了由核能发电向核能综合利用的拓展。目前已安全稳定运行五个供暖季,实现了园区级、县域级、跨地级市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成为了烟台海阳和威海乳山两地清洁供暖的重要保障,探索出了核能安全高效发展的新途径,开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能源供给新模式,打造了我国核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云南国际首创的“分布式光伏直流接入电解铝柔性直流微网供电技术”,利用铝厂园区屋顶或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光伏组件发电后经过传输电缆连接到直流电能路由器的输入侧,直流电能路由器的输出连接到电解铝母线保护柜,最终汇集到电解槽系列母线,实现光伏对电解系列母线绿色直接供电。通过采用光伏“全额自发自用”的方式,降低电解铝行业的市电消耗,为铝业增加“绿色铝”标签。目前,该技术已在云铝、大唐呼铝电、黄河鑫业、宁夏铝业等多家单位投产验证,与传统交流并网方案相比,可提高约6%的系统转化效率。
远达环保研发的“低能耗燃煤燃机烟气碳捕集成套技术”,创新性地研发了先进低能耗复合胺基吸收剂,优化了化学吸收法的工艺流程,进一步降低碳捕集系统的再生热耗及综合电耗;同时在末端开发了综合智能化供气控制系统,适用于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捕集。其示范项目在上海长兴岛电厂实现商业应用,已连续稳定运行超13000小时,对外供应二氧化碳超9万吨,是目前国内少数实现长周期连续运行的低能耗燃煤燃机烟气碳捕集装置。
启源芯动力创新开发的“电动重卡快速换电补能和智慧管控技术”,整合了重卡换电电池系统、换电站(机器人)及智慧管控平台。其电池系统基于CTP技术打造业内最大标准化单体电池Pack,支持混换;首创顶吊式换电站,换电启动与成功概率高,充换电站双向充放电效率达98%以上且兼容性强;智慧管控系统首创兼容共享站控,换电预测精准,实现集中运维降本。该技术自2019年商业化运营后,构建起完善技术体系,为超千座充换电站和逾5万辆重卡服务,充换电站市占率约70%。
据了解,为大力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实现美丽中国目标,2024年2月,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此次《目录》的发布,是对《实施方案》的进一步细化与落实,旨在推广一批先进适用、降碳效能显著的低碳技术,总结有利于低碳技术供需对接的先进经验做法,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转化示范案例,探索科学有效的低碳技术转化模式和推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