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辽宁阜新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忠林接受记者记者时称,阜新是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崛起的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十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中有4个建在阜新,百里矿山百里城,使阜新成为以煤电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城市,被誉为“煤电之城”。

记者:十年间阜新进行经济转型是如何来定位的?
杨忠林:2001年12月,在经过3个月的调研和确定转型方案的基础上,国务院确定阜新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此后,阜新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的艰难探索。从产业结构单一的煤电工业转变成煤化工、农产品加工、皮革、新能源、板材家居、新型材料、玛瑙等十大产业集群并起的多元格局定位。
记者:阜新市经济转型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杨忠林:阜新市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通过推进“三大产业基地”、“六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使煤制气、风力发电、农产品深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十年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327元增加到1499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123元增加到7615元,年均分别递增13.2%和21%,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增幅。
记者:未来阜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杨忠林:通过实施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开放创新、生态立市、文化兴市五个战略,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到“十二五”期末,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达到辽宁省平均水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