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区域温室气体清单指南3.1.3 国家/区域温室气体清单数据收集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主要采用排放因子法,统计领域主要为2.2节所述五大领域(表5),其核心是填写温室气体清单。
(省统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等部门参与)2.常态化编制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支持有条件的市州探索编制市州级温室气体清单。完善省、市州两级数据收集机制,摸清全省碳排放家底。
(省统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等部门参与)2.常态化编制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支持有条件的市州探索编制市州级温室气体清单。完善省、市州两级数据收集机制,摸清全省碳排放家底。
目前已经编制完成了2015-2021年时间序列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也初步完成了2022年清单的编制,同时正在修订《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目前已经编制完成了2015—2021年时间序列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也初步完成了2022年清单的编制,同时正在修订《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13.研究搭建全市碳排放管理平台,推进温室气体清单、重点单位碳排放、重点产品碳足迹、碳普惠等管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发布年度温室气体排放单位名单。
13.研究搭建全市碳排放管理平台,推进温室气体清单、重点单位碳排放、重点产品碳足迹、碳普惠等管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发布年度温室气体排放单位名单。
编制各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稳妥有序推进甲烷排放控制。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
编制各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稳妥有序推进甲烷排放控制。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
区生态部门将继续开展浦东新区年度温室气体排放基础数据收集和调研工作,编制浦东新区年度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五大领域温室气体清单分报告和总报告。
三、工作程序及时间安排(一)碳排放报告报送重点排放单位应根据深圳市碳排放量化和报告相关技术规范(附件2-4),采用统一模板编制组织温室气体核算报告和组织温室气体清单(附件5-6),并于2025年3月31
开展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试点。做好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持续推进武汉、十堰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实施。...完善入河排污口监管机制,建立入河排污口省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和验收销号、省级清单入河排污口整治和其他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
修订完善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推动常态化编制省、市(州)两级温室气体清单,完善数据收集机制,提升编制成果质量,强化清单成果应用。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探索编制温室气体清单。
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探索编制温室气体清单。...(省统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等部门参与)2.修订完善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推动常态化编制省、市(州)两级温室气体清单,完善数据收集机制,提升编制成果质量,强化清单成果应用。
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探索编制温室气体清单。...(省统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等部门参与)2.修订完善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推动常态化编制省、市(州)两级温室气体清单,完善数据收集机制,提升编制成果质量,强化清单成果应用。
经上海市生态环境局验收评价通过的低碳发展实践区(以市生态环境局验收评价意见函为准),对其创建期间及区域内的低碳重点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低碳建筑、低碳交通、海绵园区等),以及低碳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编制区域温室气体清单
每年更新编制区级温室气体清单,并探索编制更高频率、更小尺度的温室气体清单。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试点研究制定区级建筑领域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
编制区级温室气体清单,升级完善区级碳普惠平台。深挖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实施“光伏+”工程,推广应用光伏路灯等智能光伏产品。大力推进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编制区级温室气体清单,升级完善区级碳普惠平台。(二)深挖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实施“光伏+”工程,推广应用光伏路灯等智能光伏产品。大力推进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
主要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市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碳足迹核算、碳核查、月度存证审核等)、碳普惠试点建设、气候投融资城市试点建设等。
根据温室气体清单,实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完成配额清缴履约工作。(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太仓生态环境局等参与)(三)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每年更新编制区级温室气体清单,并探索编制更高频率、更小尺度的温室气体清单。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试点研究制定区级建筑领域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
深入推进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探索园区级小尺度清单编制等特色工作。4.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全面实施“光伏+”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光伏+”项目,到2025年底,全区光伏装机力争达到2.9万千瓦。
编制完成年度温室气体清单,对20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查,73家发电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清缴履约。三是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其中,全国电力碳排放因子用于核算纳入全国碳市场履约考核企业的电力消费间接碳排放;省级电力碳排放因子目前主要用于核算试点碳市场省份履约考核企业的电力消费间接碳排放,支撑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省级政府碳排放考核
除了产品碳足迹管理外,目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要业务还涉及组织温室气体清单核查(iso14064)、低碳城市与低碳社区(园区)/近零碳示范区建设方案、碳中和核查、零碳评价、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