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要求2025年,以国家、省出台的有关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标准为基础,结合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全面建成市碳管理平台,全市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计量统计、监测能力持续提升
“十五五”时期,将碳排放强度降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开展碳排放总量统计核算。力争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稳中有降,部分区域在碳中和领域取得进展。
同时,积极探索具有烟台特色的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计量认证、碳排放评价等制度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力争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烟台样板、经验”。
为了进一步规范碳排放核算方法,我国在2022年4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机制,建立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
针对主要耗能部门,如充电、光伏、办公、照明、厨房、热水等,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与考核要求,强化碳排放管理,确保低碳运营规范化、长效化。...“这是计量中心自主研发的‘园区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犹如一个睿智的‘碳管家’,该系统涵盖能源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大屏展示系统,集成充电桩、光伏、储能、用电量的数据监测和碳排放核算,可以实现数智化碳排放精准核算
一是到2025年,碳排放相关统计核算、监测计量能力得到提升,为“十五五”时期在全国范围实施碳排放双控奠定基础。...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碳计量技术,探索“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碳计量体系,为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支撑。...研究碳计量技术,探索“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碳计量体系,为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支撑。
二、重点任务(一)健全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1.全面落实国家及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开展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和年报、快报工作,提高数据时效性和质量。
二、重点任务(一)健全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1.全面落实国家及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开展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和年报、快报工作,提高数据时效性和质量。
“十五五”时期,将碳排放强度降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开展碳排放总量统计核算。力争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稳中有降,部分区域在碳中和领域取得进展。
、园区及重点企业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核算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协同推进;有关地方政府全面做好零碳园区方案编制、组织实施、评估验收等工作。...2022年以来自治区零碳产业园建设工作基础上,以建设国家级零碳园区试点为主要任务,全面升级零碳园区建设2.0版,坚持试点推进、示范引领,支持地方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政策、技术、商业模式等创新,探索园区碳排放
支持完善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探索推动企业使用绿证参与碳排放核算和碳足迹管理。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创建碳达峰试点园区。
接下来,黔南高新区将围绕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以及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碳排放评价制度、碳达峰评价考核制度等,提出制度创新重点任务。
为构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了《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系统部署了23项重点任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27日,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完善园区和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方面,生态环境部主要有以下举措。
为构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了《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系统部署了23项重点任务。
结合碳排放统计核算、碳交易、碳税等要求,做好碳计量数据的挖掘归集和分析应用,推动能耗监测与碳排放监测相衔接,支持行业、区域构建碳计量数据应用平台。
支持完善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探索推动企业使用绿证参与碳排放核算和碳足迹管理。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创建碳达峰试点园区。
支持完善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探索推动企业使用绿证参与碳排放核算和碳足迹管理。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创建碳达峰试点园区。
加强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推进碳排放实测技术发展和应用,提高统计核算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就“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等作出明确部署。...相关部门表示,目前碳排放统计核算仍存在数据质量不可靠、核算方法不统一和统计标准不一致,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结合日常工作
10月31日前,完成2025年1-6月碳排放统计核算数据月度信息化存证补报工作。...(三)开展月度信息化存证重点排放单位应按要求做好月度信息化存证。自7月起,每月结束后的40个自然日内完成碳排放统计核算数据的月度信息化存证并通过技术审核。
积极申报国家碳达峰试点,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探索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编制各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稳妥有序推进甲烷排放控制。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
三、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碳排放统计核算关键问题研...重点控排行业电能替代推动电力需求增长,碳排放责任也随之向火电行业转移,如果火电碳配额管控过紧,可能因碳排放增加成为配额购买方,在承担碳排放转移责任同时也要付出更多成本。
积极申报国家碳达峰试点,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探索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编制各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稳妥有序推进甲烷排放控制。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