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深度协同中集安瑞科上海依托集团在能源装备领域的深厚积累,旗下氢能增压业务自主研发的hb系列液驱氢气增压器,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寿命长、负载响应快、工作稳定、易于维护等特点,以此为核心的hc系列橇装氢气压缩机,已经在工业副产氢
另一方面,凭借榆林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以及大量的重卡清洁运输需求,双方将推动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建设,构建上游氢资源、储运氢体系以及下游氢应用的氢能网络系统。...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7月4日,氢枫与中国化学城市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化学城投”)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通过工业副产氢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持续探索绿氢产业发展路径,为云南省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积累经验,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电投公司、配售电公司及节能公司相关领导班子现场参加。
工业副产氢碳排放强度无法单独定量碳排放强度,其数值受核算方法影响显著。工业副产氢主要来源于石化、焦炭、烧碱、钢铁等行业,以及合成氨、合成甲醇副产的尾气、驰放气等。
钢铁行业对氢的利用集中在新增产能生产工艺,目前已宣布的氢气来源主要是工业副产氢。...目前我国对工业副产氢生产纯氢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有退税70%的优惠政策,绿色氢氨醇仅在个别地区出台了短期补贴政策,激励机制和扶植力度较弱,产业政策体系尚待健全完善。
从供给结构看,和世界其他地区相似,我国氢气生产高度依赖化石燃料,煤制氢占比56%,天然气制氢占21%,工业副产氢占21%,其他来源占2%。...同时,大部分地区的氢能发展依赖化石能源或副产氢,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氢能在能源绿色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很多氢能应用场景的逻辑难以成立,导致部分地区陷入发展目标不明确的窘境。
在制氢端:依托我省石化产业优势,近期以工业副产氢就近供给为主,大力发展氢气提纯技术,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率,深化副产氢在钢铁、煤炭、化工等领域产业化应用,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千亿级重大石化项目产业链拓展延伸
提高低成本工业副产氢供应和低碳化改造能力,加快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和成本优化,逐步构建以绿氢为主的供氢体系。...开发清洁高效的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技术,重点突破兆瓦级pem电解水制氢、大功率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前瞻布局高温固体氧化物制氢、海水淡化制氢、光电催化制氢等技术。大力发展制氢加氢一体化技术。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我国氢气生产结构中,煤制氢占比62%,天然气制氢占比19%,工业副产氢占比18%,以电解水制氢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占比仅约1%。新产业的“成长”必然要经历阵痛。...作为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元素,氢能在工业领域早已建立了成熟的应用体系。
项目配套氢能重卡牵引车在应用场景内运行正常,共运输煤炭34万吨,运输里程59万公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80吨,项目实现“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全线贯通,并持续开展试生产运行工作
,加快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清洁低碳氢应用,现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副产氢提纯:开发出1400nm³/h psa工业副产氢提纯工艺技术,该技术已应用于江门市年产8.1万吨烧碱搬迁项目,氢气纯度达到99.999%,开辟了工业副产氢提纯路线,为中国能建副产氢项目设计
工业副产氢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作为副产品产生的氢气,主要来源于焦炉煤气、炼厂气、氯碱化工尾气等工业尾气。...氢成绿动拟在该园区部署10余套氢内燃机发电机组,“将为化工园区就近规模化消纳工业副产氢及减碳提供重要的解决方案”。成晓北表示。
此次《工业副产氢碳排放核算方法》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工业副产氢碳排放核算领域的标准空白,将为相关企业精准核算工业副产氢的碳排放提供清晰统一的规范标准,进一步提升氢能行业数据的规范性和可信度,帮助企业挖掘碳资产收益潜力
该文件规定了工业副产氢碳排放的量化目的、量化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产品碳排放结果解释和产品碳排放报告。 该文件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副产氢气的碳排放核算。...该文件所指副产氢的工业生产方式包括:焦炉煤气副产氢(含焦炉煤气直接制氢)、氯碱副产氢和丙烷脱氢副产氢。详情如下:
“氢走廊”途经的重庆长寿、贵州六盘水、广西百色等地氢能资源丰富,电解水制氢、氨分解制氢等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工业副产氢年产量超40万吨、可支撑36万辆物流车需求。...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喻宝才表示,中国石化川维化工联合重庆石油,在国内外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利用副产氢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期日供氢能力3200公斤,成为支撑“氢走廊”建设的重要仓储设施
大连市自2020年启动“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以来,在氢气制储方面,已建成3个制氢项目,日供氢能力近4吨,储备的福佳大化工业副产氢投产后,日供氢能力达30吨;在加氢站建设方面,已建成投运6座;在交通示范应用方面
在燃料电池电堆研发制造方面,国创氢能、新源动力、洺源科技、新研氢启等企业,不断加快技术研发和产能提升;在氢气制储方面,已建成3个制氢项目,日供氢能力近4吨,储备的福佳大化工业副产氢投产后,日供氢能力达30
制氢端,持续开发各园区工业副产氢产能及利用,推进唐山乐亭园区5000nm/h制氢装置建设,高纯氢产能跃升至34吨/天;加氢端,随着定州第二座综合能源站(唐河桥站)建设完成,目前已有4座加氢站稳定运营,加氢能力扩张至
项目规划容量为40mw,项目充分利用大庆油田化工集团的工业副产氢,通过氢蓝时代高稳定性兆瓦级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向电网供电,年发电小时数可达7000小时,年减排二氧化碳2.3万吨。
;工业余热与高温电解制氢耦合利用;工业副产氢规模化提纯;化石能源制氢设施加装碳捕集利用装置等场景。...包括氢电融合分布式能源系统;制氢用氢及多元储氢一体化项目;高效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发电/热电联供系统;工业园区副产氢就近用于燃料电池发电/热电联供系统等场景。
为构建经济高效的多元化氢能供给体系,山西省将充分发挥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太原等工业园区(矿区)核心区域,通过应用先进提纯技术实现高纯度工业副产氢的规模化制备,持续优化制氢成本结构,构建区域性氢能就近消纳体系
充分利用我省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在太原、吕梁、长治、临汾等工业园区(矿区)集聚区域,采用先进技术,实现高纯度工业副产氢规模化生产,不断降低氢气成本,实现就近消纳利用。
工业副产氢为绿氢规模替代奠定市场基础记者了解到,工业副产氢作为清洁低碳氢的重要品类,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氢源之一。随着产业布局的推进,工业副产氢的资源价值愈发凸显。
钢铁重镇的氢能革命项目落地于京津冀氢能产业核心承载区——唐山迁安,依托首钢集团年产12万吨工业副产氢资源及区域风光绿电制氢网络,构建“副产氢回收-绿氢补给-热电联供”全链条闭环。...其技术模式可快速复制至钢铁、化工等高耗能场景:每套系统年减排co≈1500吨 ≈ 种植6.8万棵树;若覆盖全国钢铁行业50%副产氢资源(约200万吨/年),将形成年替代天然气60亿立方米、减排co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