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搜词 > 负极技术

负极技术

北极星电力新闻网为您提供负极技术相关内容,帮您快速了解负极技术最新动态。了解负极技术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北极星电力新闻网。

北极星为您找到“负极技术”相关结果约11000+个
  • 第二代固态电池,头部企业已经躬身入局!锂金属或成“终极理想”

    5月13日,赣锋锂业也表示,已经突破了锂金属负极的产业化门槛,以金属锂负极技术为核心,推动高比能电池量产。...其中,4月21日宁德时代也发布了“自生成负极技术”,通过精准调控纳米级界面组分与结构,使离子传导速度提升两个数量级,攻克了锂金属负极的循环衰减的瓶颈。

    负极材料 真锂研究 06月10日
  • 欣旺达动力闪充电池4.0产品矩阵闪耀CIBF2025,全球首创1400A大电流超充电池亮相

    超快充长寿命负极技术,区域活性调控设计,结合耐高温sei膜层重构技术,解决超大电流充电损伤电池寿命的行业难题。...▲ 图注:欣星耀2.0千安极充版其背后是欣旺达动力自主设计的全新一代多孔硅碳负极:通过纳米缓冲网络设计,改善硅界面稳定,实现了低锂耗长寿命,从而达成了电芯260+wh/kg的高能量

    动力电池 欣旺达动力 05月19日
  • 锂电下半年,这10大技术将“淘汰”大批企业

    2025年,多家车企的新能源高端车型将应用含硅负极技术,在高端乘用车领域,特斯拉、宝马等车企的大圆柱电池已明确使用硅碳负极。...其中,固态电池、硅碳负极、高压密磷酸铁锂、9系超高镍、磷酸锰铁锂、无极耳大圆柱、兆瓦超充、盐湖提锂、新型钠电池,以及更加安全的锂电池系统,以上10大技术和对应产品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迭代和企业的优胜劣汰

    锂电池 真锂研究 05月06日
  • 双核架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宁德时代开启新能源行业多核时代

    宁德时代的自生成负极技术具有强大的适配性,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材料体系。...自生成负极技术则实现了原子层级的突破,能够在相同的电池包空间内配置更多电量,有效支撑更长的续航里程。

    动力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 04月22日
  • 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赣锋锂业披露固态电池项目研发进展

    1、技术突破与产品矩阵双向发力公司同步推进硅基与锂金属负极双路线突破产业化门槛,以金属锂负极技术为核心,推动高比能电池量产进程。...同时硅基负极同步推进,硅基体系实现320-450wh/kg产品梯度布局,其中320wh/kg电芯循环寿命突破1000次,450wh/kg技术储备达行业顶尖水平,满足不同场景对能量密度与循环性能的差异化需求

    固态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 04月10日
  •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快马跃进”

    欧阳明高预测道,同时他指出对于500wh/kg的车用全固态电池,必须要突破锂负极技术,这个可能需要借助基于人工智能的材料研发平台来赋能。...这是欧阳明高的判断,他指出,目前国内主要汽车和电池企业,大多数都开始聚焦以硫化物为主体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选择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构成的材料体系,以实现车用电池比能量400wh/kg左右为目标

    固态电池 电池中国 04月02日
  • 贝瑞特、璞泰来纷纷押宝,“硅碳负极”有这么乐观吗?

    01技术突破,市场期待过于迫切2024年以来,硅碳负极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理论上,通过技术改进,硅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将有望超过2000mah/g,首次效率达到90%以上。一时间,技术的突破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期待。

    负极材料 真锂研究 02月21日
  • 理想负极材料!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都已布局硅基负极技术

    ,都已布局硅基负极技术。...电池新技术更适配硅基负极,随着电池新技术陆续开启应用放量,将加速打开硅基负极的市场空间。

    负极材料 电池中国网 2024年10月22日
  • 欧盟纯电车销量同比暴跌近44%!电池三巨头“谋转机”

    据报道,三星sdi在上述展会上,还推出其全固态电池(asb),其采用无负极技术,计划于2027年大规模生产,目前已将asb样品发送给多家客户,以便能按计划进行商业化;还计划于明年初发布用于微型移动应用的...据介绍,该款电池采用新型电极技术,其能量密度比之前的lfp电池高10%;电池包在20分钟内可充电至80%;应用其无热传播技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电动车企 电池中国网 2024年09月27日
  • 突破300Wh/kg利器,硅碳负极产业化大提速

    比如,上汽智己搭载的宁德时代的掺硅补锂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300wh/kg以上;蔚来汽车发布150kwh电池包,采用无机预锂化硅碳负极技术,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60wh/kg。...据业内人士透露,硅基负极材料主要有硅碳和硅氧两种技术方向。目前硅氧技术成熟但上限低,“主要局限在于首次充放电效率和能量密度(克容量的上限相对较低)”,而首效高的硅碳负极是电池厂中长期的选择方向。

    锂电池 电池中国 2024年09月19日
  • 璞泰来:全固态电池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尚需时日

    目前,公司的快充负极技术行业领先,已经涵盖了 2c 到 10c 的产品技术储备;其中,公司快充负极新品在满足 6c 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配合自产粘结剂的使用可满足 8c 快充性能要求,相关产品已通过多家客户产品技术认证

    负极材料 北极星电池网 2024年09月14日
  • 激发最大潜力!补锂剂撬动电池“天花板”

    同年,蔚来汽车发布150kwh固态电池包,采用无机预锂化硅碳负极技术,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60wh/kg。另外,国轩高科亮相的210wh/kg的磷酸铁锂电芯,采用高克容量硅负极材料和预锂化技术

    正极材料 电池中国网 2024年09月14日
  • 新型硅碳突破在即,预计到2030年占比超75%

    据ggii不完全统计,国内已超30家企业布局新型硅碳负极技术(但目前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实现百吨级产能),技术突破后的工程化放大应用突破是关键,接下来的3~5年将致力解决如何实现大规模连续化生产的问题,ggii

    动力电池 高工产研 2024年08月27日
  • 固态电池装车“小爆发”

    电池中国还注意到,在电池厂商方面,力神电池开发完成全新一代能量密度达402wh/kg的半固态电池,采用界面新型纳米材料铆接正极技术和低膨胀致密化硅基负极技术;蜂巢能源的方形半固态二代果冻电池,采用了二代果冻电解质技术和一体化复合正极技术

    动力电池 电池中国网 2024年04月16日
  • 鹏辉能源全球首批314Ah大储电芯量产出货

    同时,采用高熵长循环石墨负极技术,创新石墨工艺,提高石墨熵值,为离子增加嵌入通道并缩短嵌入距离,有效提升电芯使命寿命。...对于314ah电芯高能效路线,鹏辉能源通过正负极材料创新优化,在隔膜上采用亲锂高分子涂层确保界面均匀,通过合理孔径分布提供高速通道;同时,在电解液优化方面,通过有机无机添加剂复配,构筑高稳定性、低阻抗界面

    锂电池 鹏辉能源 2023年11月23日
  • 助力突破300Wh/kg能量密度 众电池巨头猛攻这一技术

    此外,当年蔚来汽车发布了150kwh固态电池包,也采用了无机预锂化硅碳负极技术,电芯能量密度更是达到360wh/kg。...国轩高科亮相了210wh/kg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采用了高克容量硅负极材料和先进的预锂化技术

    正极材料 电池中国 2023年11月23日
  • 荣耀青海湖电池官宣 全球首发硅碳负极技术

    3月1日,荣耀正式揭秘此前预热的“青海湖电池”技术,官方称“全球首发硅碳负极技术,更大电池容量,刷新旗舰续航新体验”。...从全球发布会信息可知,荣耀 magic5 全系列搭载 5000mah 以上大电池,荣耀 magic5 pro 在行业中首发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电池容量高达 5450mah,大幅突破了旗舰手机的电池容量瓶颈

    消费 北极星电池网 2023年03月03日
  • 锂电“大玩家”与钠电“新势力”迎钠电负极挑战

    硬碳负极及前驱体技术寻突破在传统锂电企业和钠电初创企业如火如荼的布局下,一方面钠电池产业发展呈现迅猛势头,但另一方面,钠电负极技术瓶颈尚待突破。...年硬碳负极成本将降至与石墨负极相当;技术方面,硬碳前驱体路线多样,原材料供应与成本是核心考量,未来硬碳路线或呈现百花齐放格局;供应链方面,硬碳前驱体的调控、改性、掺杂、包覆是当前负极厂商首要解决的产业化问题

    正极材料 电池中国 2022年11月28日
  • 20GWh! 北美首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落地!

    这家创新电池公司的前沿技术(lfp正极技术、无负极技术(anode-free))将使得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到1000公里以上。...但从远期看,磷酸铁锂电池未来将占据全球电池市场的份额的50%以上,巨大的供需差异将使得磷酸铁锂技术未来在海外市场将得到飞速发展。

    正极材料 鑫椤锂电 2022年10月09日
  • 奔驰G-Class将采用硅基负极

    在下一代电池技术选择上,奔驰将推进高硅负极技术,能量密度可提升至900wh/l;并且研发固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达到1200wh/l,带来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的大幅提升。

    负极材料 高工锂电 2022年05月19日
  • 负极材料扩产“军备竞赛”再升级

    考虑到消费用硅碳负极技术较成熟,预计至2025年渗透率有望达到50%,对应约7万吨硅碳负极需求;而对于动力用硅碳负极,预计至2025年硅碳负极在圆柱动力电池、方形动力电池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35%、20%

    锂电池 电池中国 2022年04月06日
  • 宁德时代无负极技术现身!将应用于下一代钠离子电池

    负极金属电池技术的出现,则意在通过不设负极活性材料,仅采用负极集流体作为名义上的负极,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起点锂电大数据”id:weixin-lddsj)近日,据悉,宁德时代已布局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并申请专利。该专利包括相关技术的材料设计与关键工艺,有望在钠离子电池上率先落地。

    锂电池 起点锂电大数据 2022年01月14日
  • “缺芯、限电、电池涨价” 中国电动汽车真的选了“困难模式”?

    于是,就算如今的正负极技术还没办法让钠离子电池成熟落地,但依旧有无数的企业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按照曾毓群自己的话说:“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也是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动力电池 每日汽车观察 2021年10月29日
  • 头部企业领衔 “掺硅补锂”将成今年新风向?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池中国;id:cbea_battery)据了解,智己汽车的掺硅补锂技术和蔚来汽车介绍的无机预锂化硅碳负极技术并无实质的区别,两者都是采用“硅负极材料+预锂化”技术

    动力电池 电池中国 2021年01月26日
  • 起底广汽集团“石墨烯电池”真相

    该石墨烯电池主要涉及一项电池负极技术:以石墨烯作为导电添加剂的“硅基复合负极材料技术”。...【2】再说现实意义:广汽的硅基复合型负极材料技术工艺以及电池快充技术,拥有理论数据支持

    电动车企 锦缎 2021年0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