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远海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是风电发展必然趋势,但海上风电成本的下降与电价的下降速度不匹配,降本挑战迫切。”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邹家勇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邹家勇分享了大规模深远海海上风电送出技术探索与实践。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邹家勇
我国可利用海域面积超过400万k㎡,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约为陆上风能资源的3倍。离岸200km内,我国风资源开发潜力可达22.5亿千瓦,他表示,国家整体对于海上风电及深远海的规划积极乐观,深远海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是未来风电发展必然趋势,但海上风电成本的下降与电价的下降速度不匹配,降本挑战迫切,大规模开发面临较大挑战。
大规模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收益率提升主要技术有:
1、漂浮式大容量风机技术
对于未来深海+远海海域风电开发,采用特性更优、单机容量20MW及以上的漂浮式大容量风机技术,有望进一步降低风机单位千瓦造价,提高投资收益率,但短期内,这一技术依然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
2、高电压等级汇集海缆技术
将目前普遍采用的66kV汇集海缆电压提升至110kV,对于风场规模3000MW及以上、风机容量18MW及以上的海上风电项目,可较大幅度降低风场汇集系统投资,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降本技术。
3、柔性直流送出技术
柔性直流送出技术在离岸距离100公里及以上的项目中,相对于高压交流、低频输电等技术而言,经济性相对较好,目前已成为1000MW/100km及以上海上风电项目主流方案,未来依然会是大规模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核心技术。
4、轻量化海上平台技术
可以从直流拓扑优化、设备紧凑化、钢结构型式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海上平台轻量化设计,降低海上平台投资,但综合评估,当前技术水平下,平台投资的优化空间不会超过30%。
5、核心设备、器件及材料的国产化技术。
功率器件、海缆绝缘料、直流电容器绝缘膜等国产化,可以进一步降低核心设备成本,目前来看,直流海缆及直流电容器绝缘材料国产化后,成本将会有较大幅度下降。
6、精益化工程设计技术
未来大规模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离岸距离、水深、风资源,运维检修、海况及海洋水文等多种因素,合理选择送出电压等级、拓扑方案、绝缘水平、主辅助系统配置,进行精益化工程设计,将会有较好的降本效果。
深远海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面临的主要阻力依然是投资收益率的问题,对于远海浅水区风电资源,技术提升带来的降本成效使得其依然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但对于远海深水区,短期内,依然需要技术提升+政策支持双重助力才能推动投资方开发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