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此次大会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会上,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工艺室副主任赵辉做出深远海导管架施工技术创新实践分享。赵辉介绍到,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正朝着大兆瓦、深远海、规模化及智慧化方

首页 > 风电 > 海上风电 > 企业 > 正文

华电科工赵辉:深远海导管架施工技术创新实践

2025-07-14 15:06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盛大召开,此次大会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会上,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工艺室副主任赵辉做出深远海导管架施工技术创新实践分享。

赵辉.jpg

赵辉介绍到,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正朝着大兆瓦、深远海、规模化及智慧化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进入降本引领期,发展水平整体稳步提升:机组容量向20MW以上快速升级、叶片长度达到140米、轮毂高度超过160米;风场离岸距离突破100公里,水深突破50米。

传统导管架施工技术随着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面对当前导管架结构重量大、尺寸大的特点,传统“浮式起重船”+“平板驳船”的施工方式受资源的限制,实施可行性和经济性面临巨大的挑战。华电科工股份创新性采用“浮式起重船”+“半潜运输船”+“助浮系统”进行就位施工。助浮系统采用气囊的方式布置在结构下环梁上,更好地发挥助浮作用。同时在主腿设置压载系统以满足导管架的座底稳性和吊装稳性。

赵辉提到,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包括浮卸风险和下放风险。浮卸风险涉及海绑切割后船舶和导管架的稳性、半潜运输船下潜后导管架的稳性以及导管架与半潜运输船脱离时的碰撞风险。下放过程受偏心和风荷载的影响,导管架有大角度倾斜的风险。针对以上两个过程中的风险,华电科工股份结合多体动态分析方法,利用气囊助浮系统和压载水系统,进行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上的创新,保障施工过程中安全可控。

随着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未来2-10年国内海上风电换流站将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深远海导管架施工技术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