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蜕变——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企业 > 正文

就在今天,国家电投10周岁,资产增长超1.1万亿!

2025-07-15 13:07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 郝燕南 董其明 李鑫业 邱燕超

十年蜕变

——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北京正式挂牌。

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

国家电投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资源的综合能源集团,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业务涵盖电力生产、核电研发与设计、工程管理与产业投资运营。

但国家电投的历史,远远不止于此。

回望过去,从1913年建成中国第一座大型火电厂——上海杨树浦电厂,到1956年建成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水电工程狮子滩水电站;从上世纪70年代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30万千瓦、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诞生,到80年代霍林河建设中国首个现代化露天煤矿,再到“728工程”开启我国核电事业的起步,每个时代节点,都刻下了红色电力工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足迹。

这些历史荣光与红色基因,跨越百年沉淀于国家电投的血脉之中,成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坚实底蕴。

重组成立后,国家电投进一步继承了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历史积淀和优势基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明确“以清洁能源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发展方向,开启了波澜壮阔的转型发展新征程。

回望来路,国家电投走出了“绿色发展、科技引领、多元融合”的全新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新能源、清洁能源发电企业。

十年蜕变、十年风雨,国家电投如何实现这一场跨越式发展,又是怎样交出了这份沉甸甸的时代答卷?让我们一起回顾国家电投十年间波澜壮阔的蜕变之路。

十年跨越:新坐标、新高度

重组成立后的10年间,国家电投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将企业发展融入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能源央企的家国情怀。

十年间,国家电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投身能源革命,矢志绿色发展,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的道路上勇攀高峰、砥砺前行。

十年间,电力装机持续壮大,重组当年即突破1亿千瓦,到2022年底突破2亿千瓦,如今已达到2.7亿千瓦;

十年间,装机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占比从38.47%走起,到2019年突破50%,如今已达到73.08%。

十年间,资产总额从7738亿增长到1.9万亿;增长了1.46倍;

十年间,年度营业收入水平翻番,从2015年不到2000亿,增加到2024年接近4000亿;

十年间,年度利润水平增加2.55倍,从2015年不到140亿,跃升至2024年接近500亿;

十年间,深耕区域由“三北”地区,进一步拓展到京津冀、长三角及长江全流域、粤港澳等更多区域;省域公司由18个扩展覆盖全国。

十年间,境外业务由24个国家拓展至47个国家。

十年间,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连续9年A级、国务院国资委改革考核连续9年A级。

十年间,国家电投时刻不忘当好能源保供“压舱石”“顶梁柱”,全力确保8414万千瓦保供机组应开尽开、应发尽发、稳发满发;年发电量由3808亿千瓦时提升到7244亿千瓦时,供热面积达到5.8亿平方米,惠及人口增长到1500万人。在北京冬奥、杭州亚运等关键时和武汉抗疫、积石山抗震等紧要处,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勇担保供职责。

绿色引领:能源结构变迁

十年来,国家电投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光伏作为清洁能源产业的核心引擎和重要突破口,加快推进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创新之路。

十年间,国家电投光伏装机规模从485万千瓦壮大至8673万千瓦,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锻造了青海共和、内蒙古达拉特、四川甘孜、贵州威宁等一批大基地。青海共和光伏产业园区建成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园区,配套“青豫直流”的百万千瓦级塔拉滩电站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刷新多项世界纪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光伏发展的高度和速度。国家电投还探索出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光伏治沙等一系列“光伏+”融合模式。

十年间,国家电投风电实现跨越式增长,装机规模增长5倍,达到6253万千瓦。2023年,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基地一期120万千瓦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海上风电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装机达到512万千瓦,江苏滨海北H1、广东徐闻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先后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十年间,集团水电装机规模达到2653万千瓦,不断强化黄河上游和长江支流流域梯级开发布局。拉西瓦、李家峡、羊曲等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以及长江一级支流沅水流域的五强溪水电站,先后实现全容量投产,构筑起清洁能源稳定供应的重要支撑。

十年间,国家电投核电装机从224万千瓦增长到1074万千瓦。2019年1月,山东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全面投产,成为全球首批三代核电项目。

十年间,国家电投火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超6700万千瓦、灵活性改造超3400万千瓦,推动煤电清洁化、低碳化发展。

十年间,国家电投大力推进煤炭产业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建设,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以科技赋能开辟了露天煤矿新生态。全力开展矿山生态治理,打造高寒地区绿色矿山标杆。

十年间,国家电投铝产业逐步做优,成为主业。氧化铝产能提高35%,电解铝产能由248万吨提高到430万吨。2025年3月,落实第四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两国元首共识,几内亚铝业二期工程年产120万吨氧化铝项目启动。2025年5月,铝产业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准成为国家电投主业。

十年来,国家电投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推动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煤电、煤炭、铝业协同创新发展,实现了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确立了清洁能源全球领军企业地位,为国家能源安全与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科技强企:创新引领未来

十年蜕变之路,科技创新始终是国家电投发展的内核动力。

十年间,国家电投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担当“国之大者”,锻造“国之重器”,同时牵头的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家电投主导的“国和一号”三代核电自主化历经多年攻坚,掌握了30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1.4万余件知识产权成果。2019年4月,“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开工建设,2024年9月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产业链。

国家电投主导的“国冉一号”300兆瓦级重型燃气轮机历经7年艰苦攻关,完成型号研制全部关键技术攻关。2024年,300兆瓦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在上海成功下线,并首次实现满负荷试验。“国冉一号”的成功研发,使我国在燃气轮机核心装备领域首次迈入自主化行列,填补了多年来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

国家电投大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了以国家用户侧储能研发中心等为代表的“十四五”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牵头承担了超大型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等6项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累计获授权专利超1.8万件,其中晶硅光伏组件回收、TBC电池、钙钛矿叠层电池等核心技术突破了国际前沿技术难题。

国家电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与能源行业的融合发展,自主研发的“和睿”系列数字化仪控系统在风电、光伏、储能、氢能和电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助力产业运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十年间,国家电投坚持创新驱动,植入发展基因,夯实发展根基,构筑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产业升级,以“国和一号”产业链等为纽带,带动上下游600多家单位协同创新,催生了2000余项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软件,为实现国家能源安全和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央企力量。

多元融合:开拓发展新业态

十年来,国家电投不仅在能源生产端实现了清洁转型,更积极投身于能源体制革命的深度实践,推进能源消费端的深刻变革,并以能源消费革命为契机,探索融合发展新业态,开辟出一条多元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2017年开始,国家电投探索形成了以换电重卡为代表的电能替代和以氢燃料电池及系统为核心的氢能替代成果。2024年2月成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

国家电投大胆探索核能供热商用化应用。2019年底,“暖核一号”核能供热项目建成投运,2023年底实现山东海阳、乳山双城核能供暖,供热面积达560万平方米,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零碳城市供暖的全新路径。

在霍林河构建起源网荷储一体化电力系统,电解铝绿电消费占比30%左右,形成了全球首个“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新范式,并在2024年将其成功复制到白音华。国家电投在云南阳宗海绿色铝产业园,建设了全国首个光伏直流电直接供给铝冶炼生产的示范项目,每吨电解铝节约耗电10度以上,率先实现了绿电与工业用电的深度融合发展。

国家电投积极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在河南兰考建设了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县,以清洁能源助力农业生产、乡村建设、居民生活用能的全面绿色转型。

国家电投积极参与国家碳市场建设,承接了杭州亚运会约五分之一的绿电供应,交易绿证超过6400万张,创新融资模式,成功发行REITs、碳中和基金等多种绿色金融产品,累计引入资金超1200亿元。

十年间,国家电投多元融合探索,开辟全新发展空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央企在能源转型中的探索与担当,为我国能源产业开拓了绿色转型的新路径,助力国家能源消费革命迈入全新阶段。

全球布局:迈向国际一流

十年间,国家电投阔步走向世界,以开放的视野和积极的姿态,坚定不移地迈向国际一流能源企业的目标。

重组之初,国家电投境外装机容量从不到30万千瓦扩展到1267万千瓦,完成了从区域化布局到全球化布局的历史性跨越。

国家电投在哈萨克斯坦先后建成札纳塔斯风电、阿克莫拉南北两大风电基地,在日本成长为最大的实体投资中资企业;高标准建设土耳其胡努特鲁燃煤电厂,在2023年连续两次特大地震期间,成为当地四家电厂中唯一持续运营的发电厂,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被誉为“震不垮的中国担当”。

十年间,国家电投的国际化发展成果彰显了中国能源央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更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思想领航:党建铸魂赋能发展

回望十年,国家电投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国家电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电投将党的领导融入治理各环节,构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以“两个一以贯之”践行“央企姓党”的政治担当。

十年笃行,国家电投以政治引领把方向,以改革创新谋发展,以人才支撑强动能,以责任担当惠民生,在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征程中谱写新时代央企答卷!

十年征程,国家电投13万干部职工,以团结一心、开拓创新的实际行动,以清洁能源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世界一流为目标,全面实施“均衡增长战略”,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实现了企业跨越式发展。

岁月如歌、奋斗不止。国家电投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战略定力、更强的改革勇气,奋力谱写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国家电投的力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