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次点名海上风电——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中国已连续七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领跑全球,累计装机量占据全球总量“半壁江山”,但在新能源的技术高地——深远海,运维成本高、便利性差等挑战,仍在深刻制约深远海风电的可靠性及成本竞争力。
早在2017年,远景就意识到海上风机部件更换是全球性课题,领行业之先启动GRT(Gearbox Replacement Tool——风力发电机组塔上大部件更换专用工装)的自主开发,2019年海上GRT下线并完成工厂端的测试验证,同年获得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颁发的检验合格报告;2020年完成首次陆上塔上更换齿轮箱的测试验证;2021年完成海上发电机更换工装测试……

图:2021年,江苏某海上风场发电机更换工装测试。在传统吊装船无法到达的浅滩机位,海上GRT为大部件运维提供更多选项
历经六年实战,远景自研GRT已在潮间带、远海、山地等多种场景充分证明其高效、便利和经济性,为传统吊机无法进场作业或作业成本极高的场景提供更多解决方案。继核心制造工艺通过德国TÜV莱茵认证,获取十余项工艺、设备等相关领域专利之后,近期再次获得2024年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大部件更换难”是全球海上风电面临的共同挑战,即便是在拥有更专业运维船和登靠设备的欧洲北海,一年之中仍有近一半时间无法出海作业。在我国,随着海上风电装机快速攀升、运维需求日益增长,专业船只短缺及出海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只增不减,已成为海上风机部件更换作业降本增效的桎梏。
通过创新的结构设计,远景能源自研GRT不仅实现了陆上免吊车更换风机大部件的成熟方案,更完全实现了不借助传统风电安装支腿船,仅使用自研吊装设备和普通平板拖船即可在海上更换机舱内大部件,解决了海上风机大部件更换船只短缺、费用居高不下、船期不稳定、部件更换周期长等运维难题。采用该工装进行大部件更换,不仅比传统履带吊、吊装船有50%以上的成本节约,对比国外同类型装备还具有操作便捷、安装作业风险低、对人员技能要求更友好等特点,降低安全风险的同时更便于现场推广。
随着风电开发场景越来越丰富,远景一直在为传统更换方案难以实现的场景配套开发工装方案。目前,GRT已经成为远景现场运维团队必不可少的成熟装备,一系列根据不同工况定制的差异化装备和装备组合,更经过了全场景复杂工况的苛刻测试,为远景的全球后市场业务持续创造价值。
远景能源风机产品线总经理黄虎指出:“深远海风电降本的关键在于风机的‘极致可靠性’,通过提升设备可利用率、可更换性、维护便利性,降低故障率,才能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摊薄度电成本。”远景始终坚信,面对深远海风电这一未来主战场,只有在每一环节都做到极致,才有整个行业的极致可靠。

图:2022年,某风场齿轮箱更换工装测试。传统吊机进入机位点需要破坏附近鱼塘并面临高昂赔偿,GRT吊机可以“无损”解决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