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能源危机叠加俄乌冲突,放大了全球能源安全需求及通货膨胀压力,国际形势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在此背景下,各国能源体系回归化石能源,还是加速低碳转型?全球气候治理踌躇不前还是付诸行动?
在去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上,我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达成《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向各国释放出气候行动不倒退的积极信号
今天,华能碳中和研究所专家与您分享COP27有关研究成果
01 COP27开幕前的危机与进退片
自COP26召开以来,俄乌冲突引发严重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问题,各地极端气候事件持续突破适应能力上限,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但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合作形势下,中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积极落实气候承诺,也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能源危机影响全球减排进程
俄乌冲突导致欧洲深陷能源危机,美国通货膨胀加剧,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负面影响,逆全球化思潮进一步扩散,国际合作形势更趋复杂。为从能源危机中脱困,欧盟多国重启煤电,美国放松油气开采限制,可能导致2022年全球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创纪录的375亿吨,被国际社会质疑与全球气候治理目标背道而驰。COP26要求各缔约方重新审视并提交与《巴黎协定》目标相一致的国家自主贡献(NDC)文件,但在COP27召开之前,仅有29个国家提交文件,只有澳大利亚提升了减排目标,预计各国的减排承诺将使得本世纪末全球温升超过《巴黎协定》2℃温控目标,达到2.2~2.4℃。
极端气候事件风险日益加剧
全球升温已达1.1℃,极端气候事件接近或超出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适应能力上限。但全球约30%的国家仍面临气候适应规划缺位、技术支撑能力不足、适应资金难以到位等挑战,非洲、南亚、中美洲、南美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全球气候脆弱性较高的区域。2022年,极端高温干旱在西欧和我国川渝地区发生,严重影响当地能源电力供应。南亚和东南亚季风降雨量超过正常水平30%~40%,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柬埔寨以及我国广东和湖南等地遭受洪涝灾害。
主要经济体推进气候承诺落地
虽然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对重重挑战,但也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欧盟发布《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加速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和欧盟碳市场改革,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5%,碳排放量相比1990年下降57%。美国先后出台《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投资5000亿美元支持清洁能源及其制造业发展,预计到2030年碳排放比2005年可减少40%。我国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预计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02 COP27谈判中的博弈与合作
(一)场内谈判进展
01 兼顾全球气候行动优先性和各国能源安全需求
在温控目标上,没有采纳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欧盟、环境完整性集团等缔约方集团的1.5℃长期温控目标主张,重申《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在能源问题上,印度、欧盟、美国和英国等提议逐步削减所有化石燃料,但大会最终延续了COP26成果,要求“逐步减少未采用捕集与封存措施的煤电和淘汰低效的化石能源补贴”,新增“发展低排放和可再生能源”,为天然气开发利用预留了政策空间。
02 注重提升全球气候适应能力
呼吁各国采取粮食和农业、水和自然、海洋和沿海、人类居住区、基础设施五大领域适应行动,在未来5年内建立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预警系统。
03 历史性地建立损失与损害资金机制
由于可能涉及对历史碳排放的无限赔偿,欧美长期对这一议题持反对立场,历次气候大会谈判成果仅局限于为解决损失与损害问题提供信息指导和技术支持等。本次大会则历史性地将损失与损害纳入谈判议程,决定设立应对损失与损害基金,为气候脆弱国家在极端气候事件中遭受的损失与损害提供资金补助和支持。
(二)场外合作成果
01 中美重启气候对话合作
中美两国有望在甲烷减排、工业和电力脱碳、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低碳交通、气候韧性农业和国际航空航海等重点领域,设定具体目标、合作项目或保障手段。
02 G7国家推动建立“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JETP)”
在2022年6月启动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框架下,G7国家联合印尼建立JETP,目的是筹集200亿美元支持印尼能源脱碳。G7与越南、印度和塞内加尔等国的JETP协议也有望近期达成。
03 全球甲烷减排行动加速
“全球甲烷减排承诺”签署国从2021年的107个增加至151个,约定到2030年甲烷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30%。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签署《能源进出口国关于减少化石燃料温室气体排放的联合声明》,推动整个油气供应链的甲烷减排。我国宣布编制完成《甲烷国家行动计划》,推动能源、农业和垃圾处理三大领域的甲烷减排。
04 美国推出能源转型加速器平台
允许发展中国家将超额减排量转化为对应的碳积分销售给美国私营企业。
03 COP27落幕后的启示与展望
(一)世界主要经济体应对气候变化共识并未改变
俄乌冲突严重冲击全球能源市场,为落实《巴黎协定》带来了不确定性。但欧盟、美国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和碳排放国家仍坚持净零排放和碳中和承诺,进一步凝聚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共识,推动达成《实施计划》,释放了坚持多边主义、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确保气候行动不倒退的积极信号。
(二)气候多双边机制与单边行动并行
《巴黎协定》缔约方在无法通过气候谈判达成预期目标的情况下,转而突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采取单边行动或多双边合作来提高效率。欧美主导建立能源转型、甲烷减排、气候融资等重点领域的多边合作机制,我国加强南南合作,形成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有益补充。与此同时,欧盟单边推出碳关税,G7国家打造气候俱乐部,抢占全球气候治理主导权。
(三)我国参加国际气候谈判面临的压力加大
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历史累积碳排放升至全球第三,未来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可能要面对承担碳泄露、气候资金援助、历史排放责任补偿、低碳技术转让责任等相关议题。欧美联合小岛屿国已在COP27期间提议,将中国、中东国家及其他高收入发展中国家纳入损失与损害资金机制出资国。
(四)我国能源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大会就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达成共识,有利于带动全球天然气基础设施投资增加,提升我国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G7国家发起建立“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意在推动本国企业开拓全球基建市场,与我国倡建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竞争。我国宣布制定甲烷国家行动计划,标志着国内化石能源和废弃物甲烷减排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