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全球化和能源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能源问题研究越来越需要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格局。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联合国网能源院智库运营分析小组成员王龙丰、张佳颖、朱瑞、刘键烨、程佳旭、冯君淑,共同开设了“国际智库跟踪”栏目,旨在分享能源智库的最新研究成果,持续跟踪世界能源政治、经济和技术发展态势,以期为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始于2021年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上涨的欧洲能源价格危机,在俄乌冲突后演变为化石燃料供应安全危机。能源价格上涨和供应安全危机的结合加剧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而应对气候变化也一直是能源转型的主要动力。
当前的能源危机促进了欧洲从化石燃料消费转向电气化的能源转型步伐。然而,能源安全将越来越依赖电力的作用,为了避免或减轻未来有关电力供应可靠性的潜在问题,需要对当前电力市场的重新设计进行深入思考,一方面要降低政府的干预,另一方面要提升消费者的参与。此外,能源危机对低碳化分布式电力系统也带来了供应安全方面的挑战,需要完善市场机制鼓励投资,吸引私营部门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技术、智能电网和各种其他技术(如提高能源需求侧管理潜力的技术)进行必要的投资。
在保护能源消费者的同时,政府应避免在短期内进行干预,因为在扭曲价格信号的情况下,政府干预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而且将削弱消费者降低能源需求的动机,增加投资者对政治风险的顾虑。未来能源系统的电气化程度将越来越高,电气化和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将是确保新能源系统供给安全的前提。
最后,公民支持和消费者参与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政府应该提供有针对性的救助,向因深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的低收入家庭提供资金补贴。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不应对其受价格上涨的影响进行补贴,而是应该鼓励其节约能源,以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弱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能源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牛津能源研究所简介
牛津能源研究所(The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OIES)成立于1982年,是一家独立的国际能源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主要从事能源转型的经济学与地缘政治问题以及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市场方面的国际能源问题研究,并对中国能源问题保持长期持续的关注。
专家介绍
张佳颖,国网能源院财会与审计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公司经济活动分析、财务分析、管理会计等研究工作。参与完成多项课题,出版多项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