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机构对碳排放报告弄虚作假而被处罚,相关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全面提高计量核查质量。随着物联网的兴起,碳管理软件会提高核查人员效率与准确度。
(来源:环球零碳 ID:carbon-done 作者:Sueyl)
双碳转型,让新能源和有关脱碳行业的赛道开始火爆起来,也催生了一批热门职业。比如碳核查,以前是比较冷门的职业,最近也开始变得热门,各种碳核查师的培训和证书考试,鱼目混杂。
关于碳圈的一些新闻也开始引人关注。近日,某些机构对碳排放报告弄虚作假而被处罚的新闻,在碳圈反响剧烈,也让碳核查这个职业走进大众视野。
3月1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4家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希诺新能源有限公司和辽宁省东煤测试分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被点名批评(详见:生态环境部公开四家单位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
这些被点名的公司主要是在碳核算、碳核查环节翻车,给不少有碳核查业务的公司敲响警钟。这意味着监管部门必将对碳排放核查机构、核查报告、核查人员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这次事件对碳核查相关业务有何影响?从业人员的碳核查工作具体是怎样的?未来碳核查工作的努力方向在哪里?《环球零碳》采访了中国质量核准中心(CQC)的碳核查资深从业人员,为关注碳圈的读者做一解答。
01
碳核查监管执法力度更大
碳核查是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帮助控排企业了解碳排放所涉及的诸多细节,算清楚自身的碳排放和碳资产,在提高碳市场数据质量的同时,更有利于碳市场功能的发挥。
所以,真实、准确、有效的碳排放数据,是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控排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在3月14日曝光造假核查机构后,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就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强调,要加强对核查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并要求相关执法部门强化日常管理,落实对企业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有效性和各项措施情况,依法开展企业信息公开的执行,查实投诉举报和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转办交办有关问题线索等。
CQC的从业人员表示,这意味着对核查机构的要求可能就比往年高了许多。“现在核查业务确实比以前要难做了,市场被一些投机的机构搞得有点乱 ,价格也被压低了。”
CQC碳核查从业人员说,即使没有《通知》的出台,碳核查的流程和监管也相当严格,对于核查机构来说,碳核查并非易事。企业由第三方机构查完后,还有一道复核,复合之后,第二年会换另一家机构核查,类似于互相改作业,如果数据有较大出入,监管部门就会积极干预。
“比如某机构今年查的一家企业数据跟去年有很大出入,经检验发现去年查错了,那么去年查的那一家还会有风险,所以核查风险点很多,而且周期长。如果查了一家企业需要过两年没有问题才算没有问题。”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是由中国政府批准设立,被多国政府和多个国际权威组织认可的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隶属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也是发改委首批颁布的具有碳核查资质的权威国有企业。
这位CQC从业人员表示,即使私企、高校都可以申请碳核查资质,但门槛高、名额少,相关企业竞争激烈。
根据发改委发布机构争选条件:
核查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注册资金不少于500万元,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办资金不少于300万元,并建立风险基金或保险。符合核查员要求的专职人员至少10名,所申请的每个专业领域至少有2名核查员。
机构应在近3年在国内完成的温室气体核查等领域项目总计应不少干20个。
而无相关审定或核证经历的机构,应在温室气体减排、清单编制、碳排放报告核算和核查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内独立完成至少1个国家级或3个省级研究课题;或经国家碳交易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估认定合格。
核查机构与从事碳资产管理和碳交易公司不能存在资产和管理方面的利益关系,如隶属于同一个上级机构等。
存在弄虚作假的机构,一经发现就失去碳核查资质,即使这样,仍旧还有很多机构作为候补,排队等待资质审批。
02
碳核查业务很费力,但价格不高
继生态环境部披露后,中碳能投公司称将“不再承接新的碳市场咨询业务,为存续项目提供合规性服务后,有序退出碳市场咨询业务”。
“确实,做碳核查风险很高,而且很麻烦。”这位从业人员告诉《环球零碳》,一般现场核查时间在2-3天左右。在短短现场核查时间里,要做到全面且合规,对于核查人员的专业度有很大的要求。
“碳核查是非常专业的工作,涉及能源类型、工业流程、废弃物处理等诸多环节,因此部分企业可能在短时期内无法掌握所有细节。通过监督帮扶活动,既可以帮助企业算清楚自己的碳排放,也帮助企业算清了碳资产,同时提高碳市场的数据质量,更有利于碳市场功能的发挥。”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永平说。
做一次碳核查,机构定价方面,也是遵循政府规定。一个企业的平均核查费用只有1-2万,一般核查机构很难养很多全职的、资深的核查人员。
但即使利润不高,为什么一些机构依旧要开展核查业务呢?
这是因为一是政府有补贴,碳核查收入由于每年控排企业的强制履约,控排企业是均分给这有资质的核查机构,需求一直存在,所以对核查机构来说属于每年的稳定收入。二是除了控排企业强制要求进行碳核查之外,其他部分企业没有被纳入碳核查目标排放的单位,为了增强企业自身社会责任感或是提高品牌形象,也会主动找到第三方机构做核查。
03
物联网发展下,碳核查人员何去何从
目前,为了缓解碳核查的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一些控排企业会安装能耗监控软件,这相对来说,可以减轻很多手工数据的收集。相关核查人员表示,“去企业核查,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已经比较普及了。“
企业实现自身监测了,还需要核查人员吗?从业人员表示,核查人员即使在普及了相关管理系统后,还是不可取代的一环。
目前普及的物联网能耗监测,只能监测企业自身的能源消耗,直接排放(即范围一)。但碳核查不仅仅是能耗这一部分,还涉及到外购电力、热力(即范围二),及工业过程排放废水厌氧处理排放等等的间接排放全覆盖。相关核查人员表示:“在核查企业中,暂时是没听说过有哪个企业能够全面自行监测的。”
核查员核查的企业总排碳量是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总和。国家的碳市场交易核查中是不需要对ISO14064的范围三进行核查的,范围三里的排放源也暂时不能用在线系统来监测。
能耗在线管理软件的普及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核查的工作强度,提高核查的效率。对于如何承认数据的准确性,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的核查人员告诉《环球零碳》:“我们核查的时候有一个环节叫做‘交叉核对‘。核查时,需要用系统里的数据与企业数据进行交叉核对,例如财务的发票,出库单等等,如果两者数据对比合理,我们是认可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仅仅能耗监控可能不能满足企业对自身能耗的管控,还需要一些专业的软件进行分析。比如远景能源开发的零碳方舟碳管理软件,通过接入智能电表和光伏等设备,不仅能实现能耗和碳排放实时监测,满足不同客户碳排放数据披露和填报的需求,还能基于产品各环节的精准碳排分析,优化产品设计方案,对减排目标进行跟踪管理。无疑是碳核查工作一大技术进步。
碳核查重点在“核”。从业人员告诉《环球零碳》,那些出问题的机构,都是“核”的不规范。包括一些化石能源的质量检测,计量设备有没有按要求校准,计量和检测方法符不符合要求。
未来,充分发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主管部门做好总体设计,行业部门抓好操作标准规范,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对核查工作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排放主体也需提高规矩意识,全面提升全流程监测手段,相关部门加强公开透明度建设,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对第三方机构管理应更加严格,建立全国统一的机构准入标准和动态监管机制,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全面提高计量核查质量。
--------
参考资料:
[1]/article-29422-9.html
[2]/news/jjzwrtq/202202/t20220221_969552.shtml
[3]/29793.html
扫码加好友,备注“碳交易员”
获取碳交易员培训考证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