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CCER市场有望在2022年重启,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林业碳汇的潜力,纷纷投注,使得林业碳汇的开发也变得愈加困难。政府正在加强规范化管理,采取相关措施严防土地资源的浪费。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以来,已有半年多,总体运行稳定。
除了这个碳交易的主市场,业界对另一个碳交易的辅助市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
最近,关于CCER市场又有进一步的消息。
2月16日,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辉军透露,全国CCER交易中心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一方面推进系统开发,服务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的履约抵消工作,另一方面参与规则制定,为CCER市场重启做好准备。
此前,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透露,全国CCER市场有望在2022年重启。
相关人士还透露,基于北京市在碳市场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生态环境部将以部市联建的方式支持北京市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愿景。
北京作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其进展引起中外媒体的格外关注,北京绿色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北京绿色交易所已经为全国450多家电厂提供了CCER交易服务,完成1850万吨CCER交易量,交易额6.71亿元。
01
CCER突然火爆,监管部门正在收紧
CCER机制是除碳排放配额之外的另一种基础交易产品,控排企业为达成减排目标也可以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核证量,抵消自身碳排放。
这是获得国际认可的机制,除了服务于国内碳减排目标外,也将逐步探索与国际碳交易机制的接轨与合作,成为服务全球应对应气候变化行动的中国方案之一。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预计,按照5%的碳排放配额抵消比例,全国碳市场初期每年 CCER需求量约为1.65亿吨。从北京绿色交易所预测来看,未来全国碳市场扩容至八大行业后,纳入配额管理的碳排放总额规模将达到每年70亿—80亿吨,届时CCER需求将达到每年3.5亿—4亿吨。
林业碳汇作为CCER的重点方向之一,将积极参与国内碳市场交易。
林业碳汇的参与者包括林业、园林、纸业等产业关联公司,随着重启的即将到来,其他产业龙头加入阵营。
日前,相关林业碳汇开发从业人员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林业碳汇的潜力,纷纷投注,想从中赚取重启后的第一桶金。因此林业碳汇的开发也变得愈加困难。
据业界透露,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市场开发火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土地就是资源,各地开发林业碳汇的强烈意愿,如果不加管控,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林业资源碳汇可能在初期出现低卖,甚至贱卖的现象。
企业的资质与专业度也决定着其开发的顺利与否。相关从业人员表示,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市场,使得林地开发竞争愈发激烈。当地林草局会对碳汇开发的企业深度考量,防止土地未被专业的开发、养护造成浪费,从而更仔细地权衡筛选。
由于林业碳汇项目存在开发周期较长,造林/再造林会加剧土地资源的稀缺问题。此外,部分地区(如冰原、沙漠地区)实施林业项目的种植成本和养护成本过高。
除此之外,林业碳汇CCER未来的价格潜力是企业纷纷投注的另一因素。在理想状况下未来碳市场价格被推高,CCER收益会产生质的飞跃。
例如预计在中国南方一亩林地核算一吨左右减排量,若预计未来林业碳汇价格为100元人民币每吨,则林业碳汇交易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与目前50元人民币每吨的碳价收益相差近200亿元人民币。
推高碳价只是预期的理想情况,许多企业却为了“囤地”,虚报CCER未来的收益,营造出丰厚获利的假象。这会造成早期林业碳汇的开发火热,加剧土地稀缺。
监管部门正针对这些乱象将更加规范化管理,采取相关措施严防土地资源的浪费。
02
林业碳汇有何优势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经济专家陈绍志表示,我国陆地生态碳汇能力大,林业碳汇效果佳。
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测算,2010年至2016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此外,我国重要林区,尤其是西南林区以及夏季的东北林区对此作出主要固碳贡献,这也是我国近40年来对恢复天然森林植被、加强人工林培育巨大投入取得的成果。
林业碳汇是最经济的负排放技术。造林/再造林(林业碳汇)去除二氧化碳的成本10美元/吨至50美元/吨;直接空气捕捉技术(DAC)最昂贵,去除二氧化碳的单吨成本达数百美元或更高;生物质能源与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介于两者中间,去除二氧化碳的成本100美元/吨至200美元/吨。
CCER重启后,企业通过购买相应凭证,最多能够抵消自身5%的减排量,通过与全国碳市场的进一步融合,更有效地推动全社会减排,助力国家“双碳”目标落地。
03
从林业碳汇市场中分一杯羹也非易事
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主要有自有林地开发以及代运营两种模式。自有林地需要开发方自己负担林地的养护成本。而代运营林地的常规养护成本则由业主方完全承担,碳汇项目的开发成本则由项目开发方完全承担。
目前企业大多竞争的代运营林地。在林业碳汇项目开始交易后,市场上的碳汇需求方将会按照市场价格(或者协议价格)购入该项目抵消自己的碳排放量。收益则由项目方与业主方按照协商好的比例分成。
据了解,林地开发相关要求十分严格,并不是所有的林地都可以开发林业碳汇项目。
以CCER为例,造林项目方法学要求项目土地为造林地权属清晰、不属于湿地和有机土的无林地;项目应对土壤的扰动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不采取人为火烧活动清理林地、不移除地表枯落物等;对森林的生物量也有要求。
项目开始时间不得早于2005年2月16日(预计新标准会往后移),且项目周期最短为20年,最长不超过60年。
开发条件严格,对开发的知识能力要求较高,开发周期长,意味着CCER开发涉及非常专业的流程和运营管理来处理。
林业碳汇开发还涉及到一系列上市流程问题,需要通过第三方机构对碳汇资产审定核查,还要面对生态环境部组织的专家质询。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根据前期 CCER交易抵消使用情况,CCER 交易需要进一步完善抵消管理规则和交易流程,使之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连续性,全国应该统一交易和监管办法,交易不受地域限制,市场不要人为割裂,要保持交易信息透明度,使购销双方都能够对市场行情进行准确预判,从而提高合约签约率,提高合约履约率,缩短合约履约周期,加快CCER周转速度。
--------
参考资料:
[1]史乐蒙. CCER重启面临的现实问题[N]. 期货日报,2022-01-14(007).
DOI:10.28619/n.cnki.nqhbr.2022.000288.[2] /article-35171-1.html[3] /article-35632-1.html
[4].cn/xwxxxgk/xw10582/202111/ae672262a9734f43a23bd55b432f39e9.shtml
来源:环球零碳 ID:carbon-done
原标题:CCER突然火爆,监管部门正整顿林业碳汇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