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政策扶持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下,以新能源行业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发展迅速,而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资本助推力,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5月27日,JIC投资沙龙“绿色金融助力新能源产业”在北京举行。在这场由中国建投、财新传媒主办,中建投租赁协办的活动中,来自政府、产业、金融界的大咖展开了充满预见性的交锋和判断。

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剖析了“十三五”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路径。他的判断包括如下方面:
中国能源总需求正在下降,因而新能源增速也在放缓。这是必然现象,但不意味着国家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减缓,补贴承诺也不会改变。
“一碗水端平”的补贴政策肯定会发生改变,国家将付出更多精力保住中西部发展。
新能源投资将大幅提高社会就业,缓解煤炭去产能的人员安置压力。(数据:2015年光伏发电装机4500万千瓦,行业就业人口超过了160万;煤炭行业有60亿吨产能和400万的就业工人。)
当然,李俊峰最关注的仍是光伏产业的融资问题——“如果能按日本的投资利率做光伏,我们马上可以平价上网”。

中建投租赁总经理秦群分析了融资租赁与新能源产业的互动。作为产业的深度观察者,她尤其预测了光伏行业未来的三大趋势:
趋势1:分布式将成为未来光伏发展的主要方向。
趋势2:区域分布将逐步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中东部地区。
趋势3:发展的模式将从粗放式向技术驱动型发展转变,国家补贴减少是大趋势,惟有持续推动技术进步。
目前,越来越多的融资租赁公司进入新能源领域,优质项目炙手可热。秦群详解了融资租赁与新能源产业结合的天然优势——

作为招商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原经历了熊猫电站、中美光伏产业示范园等一众项目。自然,他有了许多感悟:
新能源产业需要标准化,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将其金融化,才能迎接大批社会资本进入。
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未来绿色的金融的生态链。

当这个产业以100倍、1000倍的体量膨胀,各种各样的资本也会以不同的形式进入。我们需要从最原始的传统渠道上升到最新的创新渠道。
政策是一种助力和引导,但最终要慢慢退出。退出基于新能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当每个人都加入进来,更好的资金、技术、人才都会把应用做到更广泛。

赵昌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不出意料地力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他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够引发新的思考:

“在竞争中形成新的技术路线”:改变由政府部门确定技术路线的传统做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将是未来十年,与新能源汽车同步发展、共同创新的领域。
基础设施的供给、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政策更迭,越来越成为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点击阅读原文,看赵昌文亦详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机遇。
本次沙龙还举办了主题为“资本聚焦光伏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创新与产业链构建”的圆桌讨论。JIC投资观察随后会呈现从业者们的激烈交锋。

中国建投集团副总裁黄建军出席并致辞
原标题:关于新能源与金融,大咖们预见了怎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