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当前电力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阐释,解析电网调度运行中电力技术的运用,改进电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使用进程,从而提供更加有效的供电系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电网调度;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On the Energy-Saving Measures of Power Grid Dispatching
JIE Yi-ming
(Electric Power Control Center of State Grid Zaozhuang Power Supply Company, Zaozhuang 27700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rocess of power resources, the use of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in power grid dispatching and operation is analyzed to improve the using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ower resources, so as to provide a more efficient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 Keywords: power grid dispatching; energy conservation; measures
0 引言
通过有序用电促进节能环保,已成为社会共识。对可中断负荷管理可有效降低电网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缓解用电高峰期的供电紧张状况,是实施有序用电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从需求侧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有序用电指标体系等各个角度开展了研究。政府相关部门、供电企业和用户等都是有序用电工作的参与者并担当不同的职责
1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AEMS系统建立
1.1 AEMS功能简介
为了满足当前中国电力资源的使用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中国电力供电系统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将以前的供电系统改造为综合的供电系统进行管理,但是在改造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较小面积的供电中断等现象,这就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比如日常的照明、做饭等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就必须要建立稳定的供电系统装置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那么就需要建立AEMS(Advance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先进能量管理系统)来帮助改善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改善中国居民的电力使用情况,加强对电力系统全局的控制,确保供电的稳定性 [1]。
1.2 AEMS主要组成
在AEMS中,必须要先设置WAMS(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广域监测系统),从而完成AEMS。普通的WAMS是由通讯线路、同步单元、监测装置及处理设施等几个部分组成,通过使用WAMS就可以比较精准的测出不同母线之间的电压值大小,以此来判定供电系统中的电力大小[2]。
1.3 AEMS应用探究
在能源的管理系统中,运营核算等都需要AEMS来完成,通过与互联网相结合,能够减少其它因素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同时改善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管理。
2 安全稳定的控制技术应用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的技术控制,能够保证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从而能够提高供电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供电系统自动化管理。
2.1 控制技术的有效作用
良好的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保证电力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随着中国当前电力资源的使用增加,必须加强电力技术的在中国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从而实现电力技术的良好控制。
2.2 控制技术的类别
a) 使用电网可以分为送端电网侧、电网解列及受端电网侧三大类;b) 依据电网的控制范围可以分为局部、全局及大区电网控制三大类;c) 根据电网系统中控制技术的稳定程度分为暂时、频率、电压稳定控制等五大类。
3 电力技术在调度运行中应用分析
3.1 高压直流输电应用
直流系统应用过程中,一定要保障使用的安全、方便、简单等操作性能,同时最重要是要保证无论其处于何种状态下工作,都不会影响直流的母线分置。比如要设计500 kV的变电站的直流系统,那么需要的电压就是110 kV,设计过程中必须采用单母线的分段连接,同时保证每一小段的母线都连接有一组蓄电池及其对应的充电装置,在两者之间实行并列连接,那么相邻的直流母线之间通过开关控制,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切换使用时不会出现断电的现象发生。对于电路功率不稳定或是较小的电路设备,可以通过安装变压器进行电路功率的稳定和适当放大,从而实现电气节能。
3.2 柔性交流输电应用
通过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能够柔性交流电实现有效控制,确保整个系统的柔性达到最优值,以便于对整个电力系统实现全面控制,实现电力的稳定输送。
4 综合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综合应用
4.1 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中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控制基础,通过数据通信传输,实现资源的共享目的,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除了能够保护和和重合闸、四遥、电度采集、五防及故障录波等[3],还能够有效地实现专家会诊系统的应用,目前中国对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继续加强。
4.2 变电站的综合应用情况
变电站管理系统的应用,未来是广泛的,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能源的开发,应该在未来的生活中充分应用,比如电动摩托车、电动玩具、全自动机械设备等,一定要对其管理系统进行开发研究,不断拓展其应用功能的领域。除了使用简单、方便、环保等优良特性以外,还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提高安全质量系数,保证其技术革新和管理的有效性,结合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防御、监督、管理、维护等一体化的工作措施,从而加快中国电力行业的转型发展,促进中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共同促进中国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
5 有序用电执行度指标及调度策略
5.1 有序用电调度的主要难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可按照节能环保指标对负荷进行排序,但地区电网的负荷特性却不一定满足用电计划。一般有序用电调度的主要措施有:错峰用电、避峰用电、限电、紧急拉闸等,但不宜对大用户负荷进行强制性“拉闸限电”。
工业大用户负荷往往季节性强,年度错峰能力弱,参与负荷调节影响其经济效益。而目前因电价没有灵活机制,分时电价差异较小,限电补偿的缺乏可操作性。所以,用电矛盾依然存在,且调度指令的执行难以到位。
为补偿企业错峰造成的损失,增强用户企业参与短期错峰的主观意愿,从整体上提升整个电网的负荷率,还需增加企业有序用电执行度的考核指标,以增强可操作性。
5.2 有序用电执行度的考核指标
执行度考核指标包括:错峰贡献考核指标、用电计划执行考核指标和负荷率综合考核指标。
5.2.1 错峰贡献考核指标
对承担短时错峰的用户应给予指标补偿,错峰贡献考核指标为:其中,为错峰贡献指标权重系数,为某时段错峰负荷与用户该时段平均负荷之比。该指标表示用户在某时段内的相对错峰贡献。值越大,相对错峰贡献越大,可作为对承担短时错峰用户补偿的依据。
5.2.2 用电计划执行考核指标
该指标主要考核企业用户执行调度计划的准确性。用户用电计划执行考核指标为:其中分别为月、周、日用电计划执行指标权重系数,为小时平均负荷偏差与计划负荷之比。该指标为小时平均负荷偏差与计划负荷比的积分加权和,考核的是用户实际用电与计划用电的日、周、月曲线的综合偏差。取负,表示该指标值越大,则偏离用电计划越大。
5.3 增强有序用电执行度的调度策略
在供电公司和用户的关系中,供电公司缺乏实质性的惩罚和激励手段,因此最好的激励来自于负荷用户之间的比较。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供电局退出与用户之间的博弈,担当制定规则和监督博弈的角色;广大用户在有效公平的规则中相互博弈,利益共存。现提出一种用户间的博弈规则——可变时间尺度的队列方法。
a) 依次将负荷率低的大用户放入反时段消费的时间队列;
b) 若某用户反时段削峰填谷面积越大,则该用户在时间队列中的行进速度加快;
c) 用户时间队列中的移动速度越快,则移出反时段时间越短。
在这种机制下,用户的博弈方是其它用户,所受的比较或压力也来自其它用户;而供电公司则退出了直接博弈,主要作为主持公平的主持人(裁判),不需要施加更多的惩罚或奖励措施,避免了博弈手段缺乏的尴尬。
6 加强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在调动运行中的未来应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的不断兴盛,电力行业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要不断推动电力行业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就必须加强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在调动运行中的未来应用的发展水平。
6.1 提高调度人员的专业水平 不断改善电力技术应用
只有不断提高提高调度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够保证变电站自动化供电技术的实施和监督管理,加强人们对电力行业发展绿色技术的认识[4]。同时对原来的电力系统提出改善,就加强中国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在调动运行中的应用水平。
6.2 继电保护保障的运行措施探讨
在电力系统温度集成模块中,系统使用的是热传导粘合剂来将试用器材黏到电池的表面,从而保证芯片和表面的温度形成0.1 ℃的温差,当周围的环境温度和蓄电池的温度不相同时,就将器材的背面引线和处于真空状态下。通向芯片中线的接地线路一定要保证接地线路和电源之间有很好的热度接触。经过适当的放大后输送到单片机的入口,系统电流对经过0.1 Ω大小的电阻电流进行数据收集,通过适当的放大后输送到单片机的入口处。
7 结语
加强变电站系统中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将其功能不断应用到各行各业的能源发展中去,做好系统研发利用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设备问题、人员安全问题、管理制度建设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只有不断的改进技术,不断的研发技术,提高调度运行中电力技术的运用的水平,同时提高调度人员的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将中国继电保护技术不断发展成为计算机化、网络一体化、全自动化、智能化的配置系统,提高中国极端保护的安全稳定的运行,不断加强调度运行中电力技术的运用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成亮,王光亮.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系统安全性、经济性和公平性之间的关系[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31-32.
[2] 冯松起,罗卫华,施毅斌.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电网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 东北电力技术,2011(06):1-5.
[3] 孙怀富,王宁,陈晓梅.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存贮模型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5(09):12-15.
[4] 杨瑞祥.创新机制、盘活人才是基层电力事业发展的关键[J].决策探索,2005(12):61-62.
原标题:浅析电网调度节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