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今日华能国际发布2014年年报,2014 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不断加强电力市场营销工作,2014年公司境内发电量达到 2943.88 亿千瓦时,同比减少 7.27%,公司境内电厂全年平均利用小时为4572 小时,较 2013 年减少 464 小时,火电机组利用小时为 4618 小时。在公司燃煤电厂所在的绝大部分地区中,公司利用小时领先当地平均水平。
2014 年,公司共采购原煤 1.21 亿吨;公司把握市场机遇,采取了“转方式、调结构”的措施,加强与重点大矿的合作,进一步控制了公司的燃料采购成本。公司境内电厂全年售电单位燃料成本为人民币 201.19 元╱千千瓦时,比上年同比下降 7.96%。
2014 年,公司技术经济及能耗指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公司境内各电厂燃煤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率为 95.21%,加权平均厂用电率为 4.60%;公司燃煤机组全年平均发电煤耗为 292.19 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 1.28 克╱千瓦时,平均供电煤耗为 309.42 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 1.52克╱千瓦时。同时,公司继续加大对现役机组节能减排综合技术改造力度。2014 年,公司完成了所有燃煤发电机组的脱硝改造,提前一年完成了环保部责任书。针对国内环保排放标准短时期内大幅度提高的情况,公司坚持高标准实施环保改造。2014 年,公司根据部分地区提出的超低排放要求,采用兼顾节能效果的“燃煤机组烟气协同治理技术”,新建或改造完成了长兴 1、2 号、金陵 1 号、玉环 3 号、上安 1、2 号等一批满足超低排放要求的机组。公司将按照华能国际《2014-2020年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逐步对燃煤机组环保设施进行升级,努力提高公司节能环保绩效,实现清洁、绿色发展。
2014 年,公司新增投运燃煤机组可控发电装机容量 1352.5 兆瓦,燃气机组可控发电装机容量 1855.4 兆瓦,风电机组可控发电装机容量 416 兆瓦。截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可控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70484 兆瓦,其中清洁能源比例为 12.08%,权益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63757 兆瓦,其中清洁能源比例为 11.93%。
核心竞争力分析
作为发电公司,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规模和装备优势
截至 2014 年底,公司可控发电装机容量接近 7.1 万兆瓦,全年发电量 2944 亿千瓦时,居国内行业可比公司第一。公司电源结构以火电机组为主,其中超过 50%是 60 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机组,包括 12 台已投产的世界最先进的百万千瓦等级的超超临界机组,公司的超超临界机组装机约占全国的 1/4。这使得公司在环保和发电效率方面都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平均煤耗、厂用电率、水耗等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
2、公司电厂的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在中国境内的电厂广泛分布在二十一个省、市和自治区,主要位于沿海沿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地区或电力负荷中心区域。上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电价承受能力较强,同时运输较为便利,有利于从多渠道采购煤炭而稳定煤炭供给及降低采购成本。此外,公司在新加坡全资拥有一家运营电力公司。
3、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信誉优势
作为三地上市的公众公司,公司受到境内外三个上市地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和广大投资者的监督。目前公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权之间相互制衡、运转协调的运行机制。公司完善健全的治理结构,保障了公司的规范化运作。公司在境内外市场积累了良好的市场信誉优势,融资渠道广泛、融资能力强。
4、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专业化管理
公司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推进人才战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良、忠于华能事业、符合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的人才队伍。公司的管理团队拥有全面的行业知识并深刻了解中国的电力监管制度,紧跟电力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能够把握市场商机,制定全面商业策略,评估及管理风险,执行管理及生产计划并提升整体利润,从而提高公司价值。
5、大股东的强有力支持
自公司上市以来,华能集团累计注入运营机组的权益装机容量约 2300 万千瓦以及新项目开发权,并通过参与公司的股权融资累计注入约 60 亿元人民币现金。此外,华能集团将继续将优质资产注入华能国际,以支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董事会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 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2015 年 GDP 增速 7.0%左右,全社会用电量增速 4%-5%,其中第一产业增速 2%,第二产业增速 3.5%,第三产业增速 8.5%,居民用电增速 7%。2015 年新增装机1 亿千瓦,同比增长 7.5%,其中水电 1400 万千瓦,火电 4400 万千瓦,核电 876 万千瓦,并网风电 1900 万千瓦,并网太阳能 1000 万千瓦,2015 年底全国期末装机容量将达到 14.6 亿千瓦。2015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东北和西北电力供应能力富余较多,华东、华中和南方地区电力供需平衡,华北地区电力供应总体平衡,山东、河北南网和京津唐在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可能偏紧。因装机容量增长率高于用电量增长率,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会有所下降,发电量增速在 4-5%左右。
(二) 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根据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总体部署,按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的总体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继续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巩固业务优势、优化区域布局,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充分发挥公司存量煤电机组在布局、规模、技术、市场上的比较优势,积极推进现役机组技术改造,巩固东、中部地区盈利能力;二是发挥厂址、排放、技术和产业协同资源优势,推进大型清洁高效煤电项目、煤电一体化项目和热电联产项目的开发建设;三是努力调整优化电源结构,积极开发建设效益型陆上风电基地、分布式风电、海上风电和并网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气源有保障、市场承受能力强的地区积极稳妥推进气电产业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化运营组织管理,积极参与国际化项目开发,巩固提升在境外发电市场的竞争力。
到 2015 年,公司可控发电装机容量将突破 8000 万千瓦,使公司成为技术领先、管理卓越、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协同、效益显著,燃煤发电与清洁能源发电并举,公司治理和市场价值优秀的国际一流上市发电公司。
(三) 经营计划
二零一五年,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市场导向、精细管理,突出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电力市场方面,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力争全年完成发电量 3450 亿千瓦时,公司机组利用小时达到 4460 小时。燃料市场方面,以燃料长期稳定有效供应为目标,抓住市场时机,努力控制燃料成本。资金市场方面,适应金融市场化进程,继续保持公司在行业内低成本融资的领先水平。
公司将摸索创新发展的新路径,研究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经营模式、增长方式,准确把握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围绕市场需求统筹安排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等各项工作。

















可能面对的风险
一、电力市场风险:
公司火电机组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电源结构和区域布局与当前 GDP 高增长地区不相一致,公司发电量增长面临着阶段性挑战。随着全国西部水电陆续投产和跨区输电线路大规模投运,公司发电量将受到一定冲击;华北地区虽有电力缺口,但公司机组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影响,区域燃煤发电总量将受到一定限制;随着核电大规模集中投产,以及交易市场化逐步推进等电力改革措施的陆续实施,原有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打破,竞争更加激烈。以上因素都将对公司发电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公司将进一步落实国家各项政策,调整电源布局;加强对电力市场政策和形势的分析研判,制定有效营销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抓好政府计划和市场交易“两个市场”,依靠公司机组高效、节能和环保优势,积极参与各类市场交易,保持并力争扩大市场份额,有效提高设备利用小时数,严控电力市场风险。
二、电价风险:
2015 年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作为核心的电价改革将从多方面影响电价的走势;电煤价格继续低位运行有可能导致燃煤机组电价再次下调;大用户直接交易电量的电价水平也将对电价造成一定的影响。
公司将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和电力市场改革进展,加强与国家和地方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沟通,积极配合政府建立合理、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严格落实国家电价政策,力争国家环保电价以及新投煤电、风电标杆电价政策及时到位。
三、环保政策风险:
2014 年国家《环境保护法》重新修订,环保监管更加严格。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和能源局印发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推动进一步提升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水平。
公司将认真遵守相关环保政策法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继续按照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和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的比例,加大对现役机组技术改造力度,逐步对部分燃煤机组的烟气除尘装置进行升级,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基本建设和生产运行全过程环境保护工作。
四、利率风险
公司计息债务以人民币债务为主,人民币贷款合同的适用利率随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确定并定期调整。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适当下调,将有助于降低公司融资成本。但境外新加坡资金市场受美元贷款利率上升和新元贬值的影响,预期 SOR 利率水平会继续走高,将会增加大士公司融资成本。
公司将根据境内外资金市场的变化,保持在资金市场上的良好声誉,合理安排融资,并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在保证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努力控制融资成本。
五、煤炭市场风险:
2015 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需求增速减缓,煤炭行业产能依旧过剩,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航运和铁路运力宽松。但煤炭市场尚存在不确定因素:一是政府新出台《环境保护法》、《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大了环保力度和要求;二是煤价的波动给燃料成本的控制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
公司将以燃料长期稳定有效供应为目标,把握市场机遇,继续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做稳内贸煤、做优进口煤,形成内陆下水互济、内贸进口互补、大供应商合作固化、跨区域调运深化的良好局面,有效控制燃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