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石油与俄气签署了《关于沿西线管道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这一框架协议是继今年5月《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签署之后,中俄天然气合作取得的又一新进展。协议规定了未来俄罗斯通过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供气的基本技术经济条款,确定供气规模300亿立方米/年、供气量渐增期为4至6年、供气期限30年的合作框架以及下步工作计划等。此外,中石油还与俄油签署了《关于万科油田项目合作的框架协议》。在框架协议中,双方确定在万科油田开展合作的意向,俄方邀请中石油购买万科油田部分股份,协议规定了交易原则等条件。针对西线合作,编辑部选定七个问题自问自答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八问中俄西线天然气合作

2014-11-17 10:31 来源:石油观察网 作者: 董晶晶

11月9日,中石油与俄气签署了《关于沿西线管道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这一框架协议是继今年5月《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签署之后,中俄天然气合作取得的又一新进展。

协议规定了未来俄罗斯通过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供气的基本技术经济条款,确定供气规模300亿立方米/年、供气量渐增期为4至6年、供气期限30年的合作框架以及下步工作计划等。

此外,中石油还与俄油签署了《关于万科油田项目合作的框架协议》。在框架协议中,双方确定在万科油田开展合作的意向,俄方邀请中石油购买万科油田部分股份,协议规定了交易原则等条件。

针对西线合作,编辑部选定七个问题自问自答,来深度解读中俄西线天然气合作。

西线和东线相比有什么不同?

此次签订的只是一个框架协议,规定了供气量,供应的期限和路线等相关问题,但并不具备太多的法律约束力。5月份签署的东线合作,是一份正式的合同,确认双方以后要实施这个合作,作为合同签署的双方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是西线和东线最大的不同。

除了法律效力上的不同,另外一点不同是双方对东西两线的热情不同,中方更热衷东线,而俄方更热衷西线。

此外,相同的地方是:

1、都面临不确定性

尽管,东线供气合同已经签署,但是很多细节还没有敲定,比如融资、预付款等,中间已经产生了一些分歧被俄报所披露。相比之下,西线目前只是一份框架协议,未来交易落地还要走更长的路,同时遇到更多的不确定性。

2、价格保密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表示对华天然气价格,一直是“商业机密”,价格形成机制涉及到很多细节方面,暂时尚未透漏。据推测西线价格似乎还没有敲定,即便敲定也还将是个“商业机密”。

为什么说俄方更希望西线,而中方更希望东线?

对于俄方来说,建设西线是因为在西西伯利亚有现成的天然气气田,有开采能力,所以要供气的话只要建设一条管道就可以了,如果是东线的话就需要对位于东西伯利亚的恰扬达、科维克塔气田进行开发,用于气田开发的投资非常大,所生说俄方更希望进行西线。

目前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身受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国内经济困顿,同时主要的俄罗斯能源企业现金流都很紧张。相比之下,西线投资较少,而且工期较短,更快向中国出口天然气,以便形成稳定现金流。

对于中方来说,中国西部已经开始从中亚进口天然气,如果西部再增加俄罗斯天然气,不仅会对中国中亚天然气贸易结构产生冲击,而且会加大西气东输管道体系(目前西气东输四线已开始修建)的运输压力。对中国而言,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西线天然气并不经济,中国经济结构的重心在东部,需求也在东部,对来自俄罗斯的西线天然气的需求并不迫切。

中国东部,尤其是东北地区既没有管道天然气的供应,也没有LNG(液化天然气)进口设备设施,所以中方更希望东线天然气。

在推动两线合作中,中俄双方谁更有主导力?

双方都拥有各自的优势,在谈判中也都运用了这些优势,例如:俄罗斯拥有资源,在定价上拥有一些权利;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同时中国也从中亚进口天然气,进口LNG天然气,同时也有自己开发天然气,所以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

目前没有办法说谁更有主导力,这不是两个力量悬殊的谈判对手,而是力量平均各有优势。中俄双方长期的艰苦的谈判,持一种博弈和合作的态度,最后达成对双方都有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协议。

对于优先权,主观上来说,现在不能判断,要结合客观实际看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

西线是否会比东线提前供气?

从俄方来看,西线有现成的天然气田,而且天然气管道长度要比东线的短,俄方的判断就是说如果两条管道现在同时开始投入建设的话(从西线尽快正式签署商业合同),俄方估计是能更早的实现西线天然气的供应。

但是这个问题目前来说不能这么快下定论,因为还取决于非常多的因素,包括西线最后的合同的签署以及东线的进展,还有东、西线建设情况,东线天然气气田开发的情况以及资金到位的状况,这些都是一些影响因素。所以现在也是无法判断到底是西线还是东线先实现供气。

中俄西线会给中亚天然气形成竞争性压力吗?

中俄西线合作肯定会对中亚管道合作形成一些竞争,但是从中方来看,作为天然气进口的主体,不论是中俄西线管道还是中亚管道都是中石油在经营进行天然气的进口,从中方来看就是中石油自己根据天然气供应的量、期限、质量等和中亚国家和俄罗斯进行相应的谈判、调整。

总体长远来看,实现西部气源多元化,对中国还是有利的,因为在卖方多元化竞争中,买方总是会受益的。

中俄西线天然气价格似乎更敏感,未来中亚气是否会和俄罗斯天然气处于同一价格水平?未来两者是否会形成联动机制?

目前,西线价格还没有公开,但未来很有可能将会比东线价格要低,首先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锁定油价,在油价持续下跌的期间,俄罗斯很难提出更高的价格。另外,中石油作为进口管道天然气的运营商,必须考虑进入中国后的长距离管输到东部地区的成本。

另外,中亚和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是否会联动,应该取决于中石油未来的谈判立场。对于中亚和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商而言,肯定会参考对方价格的意愿,来判断价格是否符合“市场原则”。

总之,即便未来产生联动机制也是趋于市场经济原理的。

中石油获得万科尔油田10%的权益,这是否是西线协议签署的交换和补充?

从公司层面来看,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因为西线合作是中石油和俄气签署的,万科尔油田合作是中石油和俄油签署的,分属两家不同的公司。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俄两国都属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化国家,国家意志在重大商业决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无论俄油、俄气还是中石油都是国有控股公司,都是实现国家意志的商业组织。

在这种背景下,很难能说两者没有必然联系。从历史来看,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往往都是“混搭型”的,例如军贸协议就曾搭配着核电项目一起推销给中国。通过混搭,来实现两国利益间的平衡。

我们认为,中下游互换提议与西线没有必然联系,也就不存在交互和补充。当然了,从中俄两国能源战略的总体大情况来看,双方存在这种用市场换资源、用资源换贷款或者是上下游相互交换的这样一些默契是存在的。

西线协议签署后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中国企业的机会其实很多,对于像中石油这样的一些企业来说,他的机会主要在于和俄罗斯更多的进行大型的战略型项目的合作(包括和天然气工业公司和其他俄罗斯国有石油公司)无论在上游管道建设还是下游市场包括一些基础设施方面都存在合作机会。包括一些新型的战略型项目,包括在北极,或者是一些中俄双方感兴趣的一些领域。

对于中国民营企业而言也存在一些机会,特别是在油价下跌和俄罗斯国内油气的上游领域,对于中国公司的政策出现了一些向好的趋势。

此前普京总统表示,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俄罗斯的油气行业没有限制。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具体合作内容还需要我们的企业和相关机构积极的和俄方进行接触谈判和了解相关政策。

此外,俄罗斯受到制裁,一些欧美石油服务和装备商在俄市场份额萎缩,中国的一些服务和设备供应商可能会在俄罗斯市场上出现一些新的机会。

最后插播一下,继推出《哈萨克斯坦油气投资指南》之后,石油观察网的小伙伴们正在操作《俄罗斯油气投资指南》,我们试图将俄罗斯油气投资市场和政策进行系统性梳理,有需求的小伙伴们持续关注我们吧。

原标题:八问中俄西线天然气合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