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欧盟与美国在“三大峰会”上签署了一项大额天然气协议,该协议旨在确保欧洲的能源安全,协议内容包括今年年内美国将向欧洲追加供应150亿立方米天然气,并到2030年前保证欧洲每年可以得到50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赵卉寒)

首页 > 能源 > 天然气 > 评论 > 正文

欧洲天然气的远水与近渴

2022-04-01 08:36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作者: 赵卉寒

3月25日,欧盟与美国在“三大峰会”上签署了一项大额天然气协议,该协议旨在确保欧洲的能源安全,协议内容包括今年年内美国将向欧洲追加供应150亿立方米天然气,并到2030年前保证欧洲每年可以得到50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赵卉寒)

乍看之下,500亿立方米确实不少,但对欧洲来说可能是杯水车薪。那么欧洲到底需要多少天然气?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2020年欧洲天然气消费量总计为5411亿立方米,而欧洲自身的天然气产量仅为78.7亿立方米。在面对煤电关停、核电发展受限,同时新能源又无法挑起大梁等问题时,天然气进口成为欧洲确保能源安全的最终选择。

2020年,欧洲的管道天然气进口量为2113亿立方米,LNG进口量为1148亿立方米。从运输方式上来看,管道运输是欧洲获得天然气的最主要途径。其中,俄罗斯和挪威作为欧洲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在2020年分别向欧洲输送了1677亿立方米和1069亿立方米天然气。

然而,随着东欧局势的巨变,欧洲天然气进口量可能将面临减半的风险。那么,如此大的天然气缺口谁来补?

一直以来,全球的油气能源供应把持在中东等几个少数国家手中,而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世界能源格局被重构。出口天然气也成为美国实现其政治、经济目的的重要手段。

2017年,美国的天然气进出口总额开始持平,随后,天然气出口量开始大幅增长。2020年,美国的天然气出口总量为1375亿立方米,较过去十年增幅15.5%,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

不过,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美国与天然气主要消费国的距离都较远,向欧洲、亚洲等国家销售天然气只能通过海运LNG的方式。相较于管道天然气,LNG需要经过液化、装载运输,再气化等多个步骤,过程较为复杂。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能源战略首席专家朱学谦表示,从成本角度来看,长时期、运输量大的管道天然气成本优于LNG。

“LNG除了海运运费,还有液化和再气化费用,成本明显高于管道气,但LNG的灵活性优于管道气,近几年全球LNG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天然气贸易的快速发展。”

朱学谦表示,对于欧洲市场来说,近期管道气价格优于LNG现货价格。中国进口管道气价格主要挂靠油价,因此亚洲LNG现货价格高涨的时期,管道气价格明显优于LNG现货价格。欧洲与亚洲不同,欧洲管道气分为现货和长约,长约挂靠上一月交易中心天然气价格。

“德国有65%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英国有10%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对比两个国家天然气交易中心价格,2021年11月德国BAFA天然气市场价格为15.54美元/百万英热,英国NBP天然气市场价格为26.39美元/百万英热,俄罗斯管道气较LNG现货价格有优势。”2020年全球LNG贸易总计4879亿立方米,较过去十年增长6.8%。LNG贸易的快速发展,让LNG液化厂和LNG接收站成为买卖双方的必备品。

根据国际天然气联盟(IGU)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液化天然气报告》,在液化装置方面,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LNG液化能力增长到4.529亿吨/年,主要来自于美国的液化装置投产。可以看出,美国在兜售其LNG方面可谓开足马力。但其能否吃下欧洲天然气缺口这块蛋糕还有个关键问题:如果用LNG来替代全部或部分管道天然气,欧洲的LNG接收站能否“消化”数量是过去几倍的LNG?

根据IHS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全球共有在运行的LNG接收站159座,气化能力合计1.29万亿方/年(9.4亿吨/年)。但连续三年总再气化能力的增加都低于液化能力的增加。也就是说,全球LNG的再气化能力相对较弱,尤其体现在欧洲地区。

微信图片_20220401083441.png

欧洲接收站分布图

朱学谦告诉记者,欧洲现有LNG接收站51座,年接收能力185.6百万吨(2541亿立方米),但欧洲LNG接收站分布极不平衡,现有接收站主要分布在西欧和南欧,东欧较少,德国目前无LNG接收站。

微信图片_20220401083503.png

欧洲各国接收站能力(亿立方米/年)

此外,据业内专家分析,如果欧洲想用LNG替代每年超1000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至少还需要建造几十个LNG接收站,而一个LNG接收站的建设周期至少是3年。因此,抛开资金成本、LNG运输船的调配,仅从时间成本上看,美国的LNG对于欧洲来说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