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搜词 > 有机液体储氢

有机液体储氢

北极星电力新闻网为您提供有机液体储氢相关内容,帮您快速了解有机液体储氢最新动态。了解有机液体储氢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北极星电力新闻网。

北极星为您找到“有机液体储氢”相关结果约11000+个
  • 绿氢之光:中鉴氢能的荣耀征程

    中鉴集团自基于液氢储罐技术、液氢液化装备多年研发的基础上,今年开始陆续主编与参编《氢气液化系统技术规范》、《低温液态储氢系统技术规范》、《低温液态储氢保温效率检测方法》、《有机液体储氢安全性能测试方法》

    液氢 中鉴氢能 04月24日
  • 15000Nm³储氢装置!吉电股份风光制氢合成氨项目招标!

    投标人负责15000nm3有机液体储氢成套装置及固态储氢有机液体储氢区域总图、地勘、公辅设施的设计、设备供货、施工及调试、达标投产、达到规定的性能保证指标且整套装置质保期满止,为建设一个完整的工程所需要的全部工作

    液氢 国家公共平台 03月19日
  • 氢能 “专利竞赛”打响!

    北京海望氢能科技则剑指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研发的高性能催化剂令人瞩目。...储氢环节,新型固态储氢材料与高性能有机液体储氢催化剂专利成果频出,让储氢容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寿命更长。

    氢燃料电池汽车 北极星氢能网 01月03日
  • 国家电投8套1000Nm³/h制氢设备集采中标候选人公示

    制氢部分电源引自光伏场区,项目配置储氢量18万nm³,其中有机液体储氢17万nm³、气态储氢1万nm³。...项目制氢储氢部分,规划设置8台1000nm³/h的碱水槽,4套分离装置,1套纯化装置,单台电解槽制氢能力应满足1000nm³/h,平均年制氢量2000t。

    电解水制氢 国家电投电子商务平台 2024年11月05日
  • 三一氢能预中标8套1000Nm³/h制氢设备集采

    制氢部分电源引自光伏场区,项目配置储氢量18万nm3,其中有机液体储氢17万nm3、气态储氢1万nm3。...制氢储氢部分上,工程制氢储氢部分规划设置8台1000nm3/h的碱水槽,4套分离装置,1套纯化装置,单台电解槽制氢能力应满足1000nm3/h,平均年制氢量2000t。

    制氢设备 北极星氢能网 2024年11月04日
  • 河北沧州:打造“氢+”经济产业格局

    发挥液态储氢在氢能大规模储存、长距离运输上的优势,落地液态储氢项目,正在大力推进中石化沧州炼化公司开展2万吨/年有机液体储氢工业示范,促进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研发。

    加氢站 沧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10月21日
  • 氢能船舶的“四大难题”

    某企业高层明确表示更推崇能量密度高的液态形式:“气态的体积能量密度总是有限的,所以未来我看好液态,液氢、液氨、甲醇,甚至包括有机液体储氢。”...再看储氢技术路线,船用储氢系统需要针对水域、船型、排放要求等选用特定的氢源。目前35mpa高压气瓶储氢技术的发展已较为成熟,部分人建议先沿用这一储氢技术,运行才会更可靠。

    氢能船舶 高工氢电 2024年09月20日
  • 两央企签约!加强绿色氢基能源领域合作

    2023年1月,由中国化学建投公司投建的全球首套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装置在上海金山碳谷绿湾举行开车仪式。...中国化学在氢能方面,研发了城市垃圾高温气化制氢技术,同时开发了适应不同场景的低成本、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

    电解水制氢 北极星氢能网 2024年08月02日
  • 上海高研院在有机液体储氢方面取得进展

    此次的研究在前序基础上使得有机液体储氢反应条件更温和化。本研究工作为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催化有机液体储氢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液氢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2023年07月24日
  • 产氢400kg/天!全球首套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示范项目全流程贯通!

    7月6日,中国化学建投公司联合氢阳公司打造的全球首套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原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成功完成全流程贯通,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可以商业化的预期目标。

    其他 中国化学 2023年07月10日
  • 上海:强化氢能在制储输用等多个环节的技术创新

    您在建议中提到的“有机液态储氢”技术于今年初已在本市金山区碳谷绿湾落地,也是全球首套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装置,项目由中国化学建投集团牵头,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2亩。

    氢燃料电池汽车 上海市发改委 2023年06月27日
  • 垃圾制氢 有点看头!

    今年1月11日,由中国化学建投公司投建的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装置在上海金山碳谷绿湾举行开车仪式。该一体化项目采用“垃圾制氢-氢油储氢-氢气加注”工艺示范,开创首座垃圾制氢加氢一体站的先河。

    运维增效 高工氢能 2023年05月22日
  • “新宠”氢能如何发挥优势担重任

    针对运氢载体技术,国内有机液体储氢材料与工艺技术的研发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市场化方面与发达国家持平,但在加氢和脱氢装备方面落后于先进国家。国内液氨储氢尚处于技术攻关阶段。

    加氢站 中国电力报 2023年04月12日
  • 一文纵览固态储氢产业化进展

    押注固态储氢氢能储运作为氢能产业的中间环节,对氢能的商业化运营极为关键。现有的氢储运方式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体材料储氢有机液体储氢四种。

    固态储氢 高工氢电 2023年01月18日
  • 全球首套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开车成功!

    项目的成功开车,标志着我国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已具备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条件。...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月11日上午10时,由中国化学建投公司投建的全球首套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装置在上海金山碳谷绿湾举行开车仪式。

    加氢站 北极星氢能网 2023年01月12日
  • 陕西省西咸新区首批加氢站和氢能商用车投用

    联动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重点高校,围绕有机液体储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等关键技术方向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项目11个,招引海燕旭氢时代等8个氢燃料电池领域龙头及配套企业入区落户,筹备设立省市区引导基金共同出资

    加氢站 北极星氢能网 2023年01月09日
  • 甲基环己烷-甲苯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化学科研院与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召开甲基环己烷-甲苯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科技成果评价暨集团科技专项验收会。...本项目建设并成功运行了国内首套甲基环己烷-甲苯有机液体储氢中试示范装置,攻克了液态有机物储放氢关键核心技术,将在氢能储存和运输等卡脖子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标志着甲基环己烷脱氢成套技术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液氢 中国网 2022年11月18日
  • 山西吕梁积极打造氢能全产业链

    规划建设20万吨焦炉尾气制氢,5吉瓦风光发电,10万吨光伏发电制氢,10万吨液体储氢及液氢充装站,8万吨有机液体储氢装置,50座加氢综合能源站,30万辆/年氢燃料电池汽车、3万辆/年氢燃料电池工程机械,

    加氢站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9月09日
  • 投资780亿元!山西布局全球规模最大的氢港氢能产业园

    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介绍,该企业位于吕梁市,规划建设20万吨焦炉尾气制氢、5gw风光发电、10万吨光伏发电制氢、10万吨液体储氢及液氢充装站、8万吨有机液体储氢装置、50座加氢综合能源站

    氢燃料电池汽车 北极星氢能网 2022年09月05日
  • 郑津洋院士:中国需要一个氢能安全国家平台!

    比如,液态储氢、固态储氢有机液体储氢、天然气管网掺氢、燃氢轮机、可应用于重型道路车辆的氢燃料电池等技术均处于示范阶段;而可应用于船舶、火车、飞机等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处于原型阶段。

    其他 氢云链 2022年06月13日
  • 一文读懂“固态储氢

    目前主要的氢储运方式分为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体材料储氢有机液体储氢四种。...除推进高压气态储运、低温液氢储运商业化、产业化外,还要推进探索固态、深冷高压、有机液体等储运方式应用。

    固态储氢 高工氢电 2022年05月07日
  • 中国船舶712所完成国内首套120千瓦级有机液体供氢装置研制

    ,进一步奠定了在有机液体储氢应用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本次研制的有机液体供氢装置样机,主要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工艺和结构优化设计,装置体积和重量大幅降低,性能和技术成熟度进一步提升,后期将在绿色船舶、规模化氢气储运、海洋氢能等领域推广应用。

    中国船舶712所 2022年03月03日
  • 总投资3000万元!有机液体储氢中试项目落户宁东中试基地

    标志着总投资3000万元的有机液体储氢中试项目正式落户宁东中试基地。...近日,宁东现代煤化工中试基地成功引入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有机液体储氢项目,项目设备已正式进入中试车间,公用工程设施完成安装,具备联合调试条件。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 2022年01月25日
  •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积极发展氢能 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措施

    在氢气储存运输方面应重点关注有机液体储氢、镁氢合金及钛基合金储氢技术、70 mpa塑料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气瓶的材料与制造技术。

    中国科学报 2021年10月26日
  • 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保障氢能本质安全的基础是材料

    据涂善东介绍,目前储氢的方式有很多,液化储氢和压缩储氢是不断要努力攻克的方向。因为氢的危险性大,大家寄希望于各种储氢技术,如甲醇、氨和有机液体储氢载体以及利用其他材料储氢

    中国科学报 2021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