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一家名为江苏中鉴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鉴氢能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属阿克苏市清能中鉴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清洁能源的未来迈进。2025年1月14日中国最大生产能力绿氢液氢工厂获批,年绿氢液氢规划年产能5万吨、液氧45万吨,该项目已进入建设设计完

首页 > 氢能 > 氢储运 > 液氢 > 企业 > 正文

绿氢之光:中鉴氢能的荣耀征程

2025-04-24 13:51 来源:中鉴氢能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一家名为江苏中鉴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鉴氢能源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属阿克苏市清能中鉴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清洁能源的未来迈进。2025年1月14日中国最大生产能力绿氢液氢工厂获批,年绿氢液氢规划年产能5万吨、液氧45万吨,该项目已进入建设设计完成开工前阶段。

123.png

234.png

这个充满希望的年份,中鉴氢能迎来了属于它的高光时刻——在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它荣获了北极星杯“氢能优秀实践奖”。这份荣誉,宛如一束闪耀的绿光,照亮了中鉴氢能的前行之路,也照亮了整个绿氢产业的未来。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十年前。当时,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中鉴氢能的负责人刘君及其公司团队一直致力于中国油气国际贸易,一个对清洁能源有着无比热忱的企业家与专家学者,敏锐地察觉到氢能,尤其是绿氢的巨大潜力。绿氢,以其生产过程中零碳排放的优势,成为未来能源体系中的关键一环。而液氢技术,又让氢能的储存和运输变得更加高效可行。

刘君带领着中鉴氢能的团队,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绿氢液氢项目探索之旅。起初,他们在技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液氢的生产需要极低的温度,这对设备的要求极为苛刻。而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是一道道亟待解决的难题。团队成员们日夜奋战在实验室和车间,反复试验,不断调整参数。他们像一群不知疲倦的探索者,在未知的领域里寻找着通往成功的密钥。资金问题也一度让中鉴氢能陷入困境,高昂的研发成本和设备投入,使得公司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捉襟见肘。为了凑齐资金,刘君四处奔波,凭借着对绿氢事业的坚定信念,成功地打动了一些具有远见的投资者,为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鉴集团自基于液氢储罐技术、液氢液化装备多年研发的基础上,今年开始陆续主编与参编《氢气液化系统技术规范》、《低温液态储氢系统技术规范》、《低温液态储氢保温效率检测方法》、《有机液体储氢安全性能测试方法》、《氢液化系统能效评价分级指标及测试方法》等液氢行业标准,也在新疆克拉玛依、阿克苏、阿图什、泽普以及伊犁州规划大规模绿电绿氢液氢储氢一体化项目的构建筹划建设。为致力碳达峰、碳中和加速贡献力量,规划建设中国大规模并网制取绿氢液氢,为中国绿氢新能源事业贡献力量。

在漫长的坚守与努力后,中鉴氢能终于取得了突破。他们成功研发出一套高效、稳定的绿氢液氢生产工艺,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产品纯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成果,不仅解决了国内液氢产业的多项“卡脖子”问题,更为公司在市场上赢得了竞争优势。

2025年,中鉴氢能带着它的成果参加了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这场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氢能企业汇聚一堂,展示着各自在氢能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应用案例。中鉴氢能的展台前,人头攒动,参观者们对他们的绿氢液氢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大会的高潮时刻,北极星杯“氢能优秀实践奖”的评选结果揭晓。当主持人宣布中鉴氢能获奖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刘君代表公司上台领奖,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他在颁奖典礼上发表感言:“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中鉴氢能,它属于所有为绿氢产业奋斗的同行者。我们相信,绿氢将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而我们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中鉴氢能的成功,激励着更多的企业投身于绿氢产业。它的故事,成为了行业内的佳话,鼓舞着无数后来者在清洁能源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随着项目的稳步推进,中鉴氢能并没有止步于现有的成就。他们与多家科研机构展开合作,致力于进一步优化绿氢液氢技术,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中国绿氢产业在全球的话语权。

如今,中鉴氢能的绿氢液氢项目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从交通领域的氢能汽车,到工业生产的氢能燃料电池,中鉴氢能的绿氢产品正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获奖,只是中鉴氢能辉煌征程的一个新起点。未来,他们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实践为基石,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更多绿色动力。而这份北极星杯“氢能优秀实践奖”,将永远铭刻在中鉴氢能的史册上,成为他们不懈奋斗的见证。

绿氢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中鉴氢能,正以坚定的步伐,在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为人类的清洁能源梦想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356.png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