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老旧电梯及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实施设备更新,重点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设备应用
落实公共建筑技术改造节能降碳实施方案,推动存量公共建筑以围护结构、用能设备等为重点的节能降碳改造。
积极组织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完成设备更新5000台(套)。(九)推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培育新材料、清洁能源、高端装备、数字海洋等新兴产业。
(省能源局、省电力公司)11.淘汰更新各类重点用能设备1.5万台(套)以上。(省能源局)实施制造业重点技改项目5000项,培育省级绿色低碳工厂100家。
(省能源局、省电力公司)11.淘汰更新各类重点用能设备1.5万台(套)以上。(省能源局)实施制造业重点技改项目5000项,培育省级绿色低碳工厂100家。
(省能源局、省电力公司)11.淘汰更新各类重点用能设备1.5万台(套)以上。(省能源局)实施制造业重点技改项目5000项,培育省级绿色低碳工厂100家。
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10个以上。保障全社会电量供给830亿千瓦时左右、天然气供应25亿方左右。
后续,项目将严格选用符合国家一级能效标准的通用用能设备,并引入智慧电厂技术以优化运行效率,致力于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节能环保示范电厂,助力上海市实现 “双碳” 目标。
落实国家统一部署,在已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基础上,进一步将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纳入补贴范围。
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强化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
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完善节能降碳标准体系,深入实施能效标识制度。...三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印发“两新”行动方案,出台工业、建筑市政、交通、农业、教育、文旅、医疗等七大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
加力落实“两新”政策,聚焦公共机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供热系统、电梯、变配电设施等重点用能设备开展更新改造,加快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高能耗高排放设备、具有安全隐患的设备。
加力落实“两新”政策,聚焦公共机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供热系统、电梯、变配电设施等重点用能设备开展更新改造,加快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高能耗高排放设备、具有安全隐患的设备。
加快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全面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能效水平。深入拓展电能替代,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
八、推动能源领域设备更新。抢抓国家政策契机,聚焦能源电力设施和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政策宣传、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服务指导...加强企业节能增效服务指导,组织实施20个以上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重大项目。四、鼓励扩大绿色能源消费。
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强化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要更加深刻认识“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丰富内涵,抓好“立”与“破”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传统发电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改造,实现火电产业智能感知、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慧运行,更好发挥煤电兜底保障、备用调节功能
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强化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
大力推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加快煤电、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改造升级。强化新上项目源头把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推进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第三种是在居民、分户采暖、区域供热、工业燃料、交通等领域,通过电、煤、油等终端用能设备对燃气设备的替换,实现多能转化。...设备方面,除部分关键的压缩机、泵及分析仪表需要进口外,大部分设备为国产。维修方面,除进口的关键设备外,大部分可依赖国内。
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100个以上。保障全社会电量供给7200亿千瓦时左右、天然气供应210亿方左右,安排绿电交易80亿千瓦时以上。
(四)对绿色化改造项目,改造后项目绿色低碳技术应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能效达到或优于《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 年版)》中的标杆水平、相应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先进值;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应达到节能水平
加快实施一批超长期国债用能设备更新项目。保障全社会电量供给664亿千瓦时左右、天然气供应7亿方以上,安排绿电交易8亿千瓦时以上。服务工商业用户完成交易电量200亿千瓦时左右。
1.积极落实国家相关设备更新支持政策,继续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新增支持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重点支持高端化
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10个以上。保障全社会电量供给1000亿千瓦时以上、天然气供应20亿立方米以上,安排绿电交易15亿千瓦时以上。
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加大设备更新项目支持力度,在继续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回收循环利用、老旧电梯等设备更新基础上,进一步将电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