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网浙江电力建成碳电协同设计技术实验室、碳排放管理员电力行业培训基地等,积极参与国家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能源研究会三方共建的碳管理体系(电力行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在大会上正式成立。
六、推进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认证制定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培育第三方核算、认证机构,鼓励与重点企业合作,优先开展出口导向型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标准编制,到2025年和2030年,分别力争制定2个左右、20...七、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碳排放管理依托杭州市能源“双碳”数智平台,探索实施重点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和重点碳排放单位预算管理,建立市县两级重点企业碳排放管控名单,继续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
,构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节能管理体系,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碳排放的精准计量需要统一的标准,构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管理和核算云平台,建立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完善碳排放相关标准、计量、认证体系建设工作,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应用,逐步强化地市级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
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足迹核算“通则+行业+产品”标准体系,到2025年底、2030年底分别制定标准20个左右、100个左右。...加强绿色电力证书在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中的应用。加强行业和企业碳排放管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开展电力、石化等重点行业和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碳排放核算,建立数据共享和联合监管机制。
碳足迹试点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城市、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标识认证、数据质量计量支撑等试点工作,为钢铁、轮胎、纺织等重点行业全流程降碳提供支撑。...充分利用碳市场调节机制,推动全省煤电行业整体碳排放管理水平提升。
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足迹核算“通则+行业+产品”标准体系,到2025年底、2030年底分别制定标准20个左右、100个左右。...加强绿色电力证书在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中的应用。加强行业和企业碳排放管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开展电力、石化等重点行业和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碳排放核算,建立数据共享和联合监管机制。
到2030年,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省市(州)两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全面建立并有效运转,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方法更加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到2030年,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省市(州)两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全面建立并有效运转,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方法更加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文件明确,到2030年,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省市(州)两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全面建立并有效运转,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方法更加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健全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碳达峰后,实施以总量控制为主、强度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碳中和目标评价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对设区市及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的碳排放管控要求,健全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
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六是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积极参与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制定,探索建设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
中国大唐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扣“双碳”目标任务,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建立起碳排放双控管理体系,加强碳排放管理,大力推动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
另外,还可以借鉴欧洲对绿氢等技术支持经验,建立强有力的碳排放管理体系来提供碳排放约束与碳价支撑支持低碳供热技术的应用推广。...三是热电耦合重要性逐渐凸显,热泵等用电会对电网有冲击,但如果结合储能与峰谷电价响应并与绿电发电时段适配,可以在为电网提供灵活性的同时,还能降低用能成本和减少碳排放。
下一步,冀北智能配网中心将持续加大政企合作力度,以深入研究本年度企业碳排放核算研究为起点,逐步健全重点行业核算机制和管理体系,探索企业碳排放的评价方法,构建本地化产品碳足迹因子库,推进碳排放自动监测系统
5.运营管理数智化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和智能监控,促进生产过程、设备管理的数智化,提升能效并实现节碳目标。鼓励运用先进技术如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加速绿色低碳智能工厂建设。
三、园区碳排放管理能力基础不断夯实加强数字化赋能,锚定实现园区能源资源优化高效配置和园区能源、碳排放精细化管理目标,5个园区积极推进碳管理平台建设。
三、园区碳排放管理能力基础不断夯实加强数字化赋能,锚定实现园区能源资源优化高效配置和园区能源、碳排放精细化管理目标,5个园区积极推进碳管理平台建设。
为规范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工作,进一步实现对企业碳排放的精准管理,建立全过程碳排放管理控制机制,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地方标准意见的通告
三园区碳排放管理能力基础不断夯实加强数字化赋能,锚定实现园区能源资源优化高效配置和园区能源、碳排放精细化管理目标,5个园区积极推进碳管理平台建设。
三、园区碳排放管理能力基础不断夯实加强数字化赋能,锚定实现园区能源资源优化高效配置和园区能源、碳排放精细化管理目标,5个园区积极推进碳管理平台建设。
二是碳排放管理服务。工作站将为企业提供碳排放核算、碳交易、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等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碳排放的有效管理和降低,助力经开区形成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模式,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除了产品碳足迹管理外,目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要业务还涉及组织温室气体清单核查(iso14064)、低碳城市与低碳社区(园区)/近零碳示范区建设方案、碳中和核查、零碳评价、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认证
牵头承建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基于电力大数据和“电—碳计算模型”,实现全国及分地区、分行业月度碳排放计算、监测、分析。建立健全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培育碳市场新兴业务,构建绿色低碳品牌。
产品方面,重点是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也就是要跟踪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环节碳排放的情况,为核算产品碳排放提供基础支撑。...企业方面,重点是健全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有序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同时研究非化石能源电力碳排放计算方法,以及碳捕集利用封存、碳汇等抵扣方法,加强和完善企业碳排放管理。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11月14日印发关于公开征求《天津市推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紧紧围绕美丽天津建设目标,立足本市主导产业,以国家公布的碳足迹核算规则为基础,从重点产品碳核算着手,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