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作备忘录,英飞凌将提供整套芯片解决方案,包括微控制单元(mcu)、电池均衡和监测ic、电源管理ic、驱动、mosfet、can和传感器产品。
磷酸铁锂、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硬/软碳、钛酸锂、碳硅复合等负极材料;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类溶液及其他新型电解质盐等电解质材料;聚烯烃类及其他新型电池隔膜材料;铜箔、铝箔及铝塑膜等辅助材料;电源控制用主控芯片(mcu
支持车规芯片、服务器芯片、手机及个人pc主控芯片、工控mcu、fpga、单北斗芯片和高端模拟芯片等相关芯片的首次应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创新芯片应用比例不断提高。
例如,全新发布的本地控制器(local ems)——星辰300,将ems和bau/bsu深度融合,一体化设计,采用双mcu多核异构技术,具备防过载、逆功率保护等功能,支持与pcs及消防系统等联动控制,去年年底已交付使用在国华山东齐河
其中,pac2214x 内置 arm cortex-m0 mcu,主频 50mhz,flash 容量为 32kb;pac2514x 则采用 arm cortex-m4 mcu,主频提升至 150 mhz
车辆最多可采用四个发卡式扁线液冷永磁同步电机,持续功率高达680kw、最大驱动功率为1040kw,mcu采用sic模块,最高效率达99.7%以上,满载工况下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22s,最高车速为
其中,pac2214x 内置 armcortex-m0 mcu,主频 50mhz,f...具体到智能电池管理技术方面,qorvo 创新地将高性能 mcu 和模拟前端(afe)整合到单个芯片中,不仅简化了系统架构,也提高了系统性能、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公司专注于两轮车、低速四轮车和储能电池及相关配套动力系统的产品研发与生产,拥有锂电池组、mcu、bms、仪表、充电器等整车配套产品链生产线,且具备两轮车整车制造能力。
用1个3000w电源或2个1500w电源并联升功率,给电到机柜、滑台等,再通过dc/dc模块urb2412zp-6wr3降压到12v,再给电到后端mcu、通信模块。
自此,1号机组dcs+deh实现了从cpu、fpga、mcu、存储器、电源管理等各类芯片到基础电子元器件,从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到应用软件的完全自主可控,覆盖控制器、i/o卡件、网络交换机、工控机
采用“赛马制”“揭榜挂帅”等方式,鼓励高端微控制器(mcu)、功率器件、电源控制模拟芯片、车内/车间通信芯片、高算力主控芯片、计算芯片、系统级芯片(soc)等汽车芯片实现自主突破。
据了解,早在中国光伏市场起步初期,ti c2000 实时微控制器 (mcu) 就借助其电力电子控制领域的积累,广泛应用于光伏逆变器中。...在常见的bms中通常需要afe、adc、mcu及数字隔离器等芯片。afe芯片是bms中的一个关键芯片,主要负责实时采集、处理、存储电池组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信息,与外部设备如控制器交换信息。
汽车行业母基金重点支持在汽车整车、汽车电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电机控制器(mcu)、整车控制器(vcu)、车载芯片、智能座舱、智能终端系统、汽车软件等领域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
12v经过后端dc/dc电源k7805mt-500r4、b0505mt-1wr4输出5v电压,为主mcu和电流电压检测系统进行供电。...此外,mcu给出控制信号,经igbt驱动器控制接触器的开通和关断,以此来达到系统的开和关。四、小结储能行业电源开发的核心概念就是安全性能、能源密度及环境保护。
6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重点提升电子整机装备用 soc/mcu/gpu 等高端通用芯片、氮化镓/碳化硅等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精密光学元器件
电驱方面,重点发展电机、电机控制器(mcu)、减速器、直流变换器(dcdc)、交流变换器(dcac)、车载充电机(obc)、电源分配单元(pdu)等。
一是动力电池,重点发展电池管理系统(bms)、电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池箱体等;二是电驱,重点发展电机、电机控制器(mcu)、减速器、直流变换器(dcdc)、车载充电机(obc)、电源分配单元
磷酸铁锂、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硬/软碳、钛酸锂、碳硅复合等负极材料;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类溶液及其他新型电解质盐等电解质材料;聚烯烃类及其他新型电池隔膜材料;铜箔、铝箔及铝塑膜等辅助材料;电源控制用主控芯片(mcu
2018年,利尔达切入光伏赛道,历经严苛筛选,与国内外优秀半导体供应商形成紧密合作,包括意法半导体(st)、新洁能、纳芯微、圣邦微、nordic、乐山无线电等,涉及到光伏逆变器微控制器芯片(mcu)、电源管理及驱动芯片
广东电网公司2023年第一批框架招标(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光缆(opgw)、视频会议mcu、自动化设备一体化运维管控设备)中标公告
比亚迪还提前布局芯片产业链、自主研发和生产了功率半导体、车规级的mcu等各种产品,有力支撑了其在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国民技术的新能源负极材料领域业务由控股子公司内蒙古斯诺承担,其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石墨化加工服务,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5亿元,增长53.33%,主要是负极材料和通用mcu
预计募集资金20亿元,分别用于功率半导体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高性能mcu芯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发项目、高精度bms芯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国民技术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5亿元,增长53.33%,主要是负极材料和通用mcu销售收入增加所致。
支持车规级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机器视觉、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智能座舱等智能化领域,车用无线通信、云服务终端等网联化领域,车规级mosfet、igbt、mcu等半导体领域,先进动力电池、电机系统、电控系统等电动化领域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