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落实新上“两高”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要求。开展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评价,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推动完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履约清缴工作。...入选全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5g应用“扬帆之城”。二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推进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落实新上“两高”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要求。开展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评价,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推动完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履约清缴工作。...入选全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5g应用“扬帆之城”。二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建设低碳宁德 打造七大近零碳试点工程培育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积极探索零碳园区发展模式,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开发区零碳园区创建工作,制定《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零碳园区创建实施方案
常州厚德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获颁平台首份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证书;常州市新型智能微电网发展联盟成立,将助力营造产业发展聚链成群、创新生态开放融合、应用场景示范引领的发展新局面;常州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揭牌,将深入挖掘电力负荷端可调节资源;首批8家市级近零碳试点园区获授牌
以近零碳园区为主阵地,同步开展近零碳工厂培育和新型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能源应用场景推广试点,构建近零碳智慧产业新生态和能源应用新格局,以点带面提升产业绿色低碳竞争力。
《培育方案》明确七大领域近零碳试点主要创建任务:近零碳城市试点主要推动霞浦县和屏南县创建,近零碳园区试点主要推动东侨工业集中区创建,零碳工厂试点主要推动宁德时代和新能源科技两家企业创建,近零碳海岛试点主要由
在出台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和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常州市近零碳试点园区奖补政策实施细则》《常州市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政策,包括对开展近零碳试点单位给予最高100万元的政策支持
,推进常州市近零碳试点园区建设,特制定本实施细则。...全文如下:关于印发《常州市近零碳试点园区奖补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各辖区发改(经发)局、财政局,常州经开区经发局、财政局,各有关单位:现将《常州市近零碳试点园区奖补政策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开展近零碳试点,激发园区、企业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探索具有常州特色的“近零碳”建设路径。
开展近零碳试点,激发园区、企业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探索具有常州特色的“近零碳”建设路径。
大力支持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创建工作,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及污染治理技术革新,到2025年,创建一批节能环保示范园区。
大力支持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创建工作,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及污染治理技术革新,到2025年,创建一批节能环保示范园区。
大力支持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创建工作,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及污染治理技术革新,到2025年,创建一批节能环保示范园区。
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作为近零碳试点创建工作的核心指标,三家试点在近零碳试点创建方案中都将分布式光伏项目纳入了重点项目,从而达到增强企业园区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有序推进企业能源结构调整的目的。
11月13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等三部门印发陕西省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方案》提到,遴选一批有基础、有条件、有意愿的县(区)、园区开展近零碳排放试点建设。
下一步,汉中市将持续加强碳排放重点企业监管,同时做好年度碳排放强度核算相关数据资料收集,做好2022年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导留坝县、西乡县做好陕西省低碳近零碳试点建设,推动全市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顺利实现
根据《陕西省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现对我省首批低碳近零碳县(区)、园区试点拟确定名单进行公示。...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8月23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公示陕西省首批低碳近零碳县(区)、园区试点拟确定名单,公示时间为2023年8月23日-2023年8月29日。
根据《陕西省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现对我省首批低碳近零碳县(区)、园区试点拟确定名单进行公示。...北极星环保网获悉,8月23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公示陕西省首批低碳近零碳县(区)、园区试点拟确定名单,公示时间为2023年8月23日-2023年8月29日。
83.开展近零碳试点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全省近零碳试点创建活动工作方案,以低碳基础较好、减排潜力较大的县区、社区和园区为突破口,开展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瞄准罗庄、临港、费县等区域,着力引进制氢加氢、氢燃料电池和氢能装备制造等项目,积极打造氢能零碳园区。完善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建设管理机制,积极创建绿色城镇、绿色社区。
引导各级金融机构支持近零碳试点及示范区建设,吸引各类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试点项目设计...围绕碳账户、转型金融、区域碳金融中心建设、“零碳银行”、碳资产证券化等,在全省布局一批试点。
第九条对于区内积极开展近零碳试点建设,且获得市级及以上生态环境部门授予的近零碳排放称号6个月以上的项目,按照试点项目总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励,每个项目最高50万元。
鼓励园区创新工业技术减排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应用场景及载体,探索园区碳汇发展新模式。开展近零碳园区试点,打造一批近零碳试点建设优秀案例。
鼓励园区创新工业技术减排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应用场景及载体,探索园区碳汇发展新模式。开展近零碳园区试点,打造一批近零碳试点建设优秀案例。
近零碳排放区指在现有低碳试点工作基础上,选取特定区域,通过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和经济、加强低碳管理和生态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等综合性措施,实现不产生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或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与碳汇趋近平衡
近零碳排放区指在现有低碳试点工作基础上,选取特定区域,通过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和经济、加强低碳管理和生态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等综合性措施,实现不产生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或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与碳汇趋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