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交电动化普及率突破90%、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超35%,商用车领域尤其是重卡板块,正成为新能源转型的攻坚战场。
全场景电动化加速,重卡有望承接继公交、乘用车后的第三波浪潮。
一方面,新能源重卡正从示范运营迈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销量方面,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重卡销量超3万辆,同比增长超175%。
另一方面,针对新能源重卡的核心配套环节也在不断完善,如兆瓦级超充桩、快充电芯、大容量电芯等。
从趋势看,宁德时代、比亚迪、启源芯动力、华为等民营企业及央国企不断加码布局,涉及新能源重卡产业链核心环节。其中,启源芯动力更是国家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牵头实施单位,起着排头兵的作用,为大规模市场化铺路。
在巨头们的牵引下,新能源重卡市场这块蛋糕正越做越大,同时也将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入场机会。目前,已有一批新入局企业呈现黑马之势。
其中,远航锦锂在2025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排名中,出货约0.54GWh,排名第七,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与头部电芯企业在新兴市场同台竞争,远航锦锂也毫不逊色。其不仅背靠融和生态圈、景成新能源等产业资本矩阵,与融和生态圈形成“光、储、充、换、车”全生态圈应用场景合作,还与启源芯动力、璞泰来/德方纳米等达成了战略级产业生态链,具备黑马之姿。

远航锦锂以“黑马”之势冲进新能源重卡电芯出货前十
远航锦锂冲进新能源商用车电芯出货前十背后,离不开技术路线的选择、产品更迭,也离不开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及精准出击。
从核心产品来看,通过与友商产品的测试对比,同款57尺寸的远航锦锂324Ah电芯,电量高出6Wh以上,循环寿命长2000周。
不仅如此,通过核心产品324Ah车储共用电芯的先发优势,远航锦锂斩获重汽、陕汽、徐工等头部新能源重卡企业订单,并率先在行业内实现量产,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远航锦锂何以快速配套头部新能源重卡?从产业链协同分工来看,远航锦锂与启源芯动力形成了良好且密切的合作关系,前者拥有成熟的锂电团队,主攻电芯生产,后者更贴近终端,主要负责PACK组装。
而持续的技术迭代才是远航锦锂保持市场活力的关键。目前,远航锦锂正同步开发340Ah/10000+周长循环迭代产品,以满足新能源重卡日益增长的性能需求。
大容量和长寿命是目前新能源重卡电芯的两大主要需求,直接关系到车辆的续航里程、补能时间以及最重要的运营效率。
面对新能源重卡蓝海市场,远航锦锂秉持“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研发思路,围绕大容量和长循环两大重卡核心需求,创新性地提出高能量密度长循环方案:集流体轻量化、超导网络骨架构筑,高熵高安全磷酸铁锂体系。
远航锦锂率先与头部重卡车企实现合作
从今年一季度新能源重卡销量来看,头部重卡企业的销售表现尤为显著,徐工、中国重汽、一汽的新能源重卡一季度销量均超3000辆,居行业前列。

依托远航锦锂的快速入局及率先量产,目前已拿下了徐工、解放、陕汽等头部主机厂等多个订单,并累计上榜47个工信部公告。
与头部新能源重卡企业合作,远航锦锂更贴近市场,实现了电芯技术验证与落地,形成场景验证-客户反馈-技术落地与迭代的正向循环。
从多元装配的角度来看,远航锦锂电芯可组装成200度、400度、600度、800度电的电芯系统,覆盖牵引车、自卸车、搅拌车、载货车等多种车型。
从具体车型及合作品牌来看,远航锦锂目前已装配了三一纯电五小工程车、一汽解放充换电一体牵引车、陕汽新能源牵引车、徐工集团自卸货车、中国重汽牵引重卡等终端车型。
从研发角度看,远航锦锂与头部客户的合作,一方面缩短了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了产品的开发风险;另一方面得到了行业权威的背书,为产品性能托底。
进一步聚焦到制造层面,远航锦锂打造了极致高效、自动化及智能工厂,确保品质及成本竞争力。
不仅如此,远航锦锂还落实了全生命周期极致安全设计理念,将缺陷降到十亿分之一,保障20年以上终端可靠运营,实现了与头部重卡客户的双向奔赴。
头部企业不断扎堆,远航锦锂如何持续保持自身优势?
远航锦锂作为新势力,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市场突围?
一是产能优势,远航锦锂目前已实现5GWh/年产能,二期产线正在陆续投产,可逐步满足未来市场需求。
二是,远航锦锂具备电芯定制化能力,以用户为先,满足用户特定场景下的电芯需求,目前已经涵盖新能源机车、无人矿卡、电动船舶等多场景化领域。

除了矿卡,叉车、高空作业机械、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电动化进程也相对较快。数据显示,叉车、装载机锂电芯在2024年均实现了超4GWh的出货。
不仅如此,远航锦锂的优势还在于构建新能源重卡生态圈,形成商业闭环。
一方面,远航锦锂正通过融和生态体系,与超20家产业链企业实现垂直整合、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远航锦锂还联合主机厂、换电运营商、金融平台推出“车-电-站-金融”模式,“电芯租赁+换电服务”降低用户初始投入。
总的来看,远航锦锂的突围逻辑在于,精准定位细分市场+快速技术迁移+生态圈协同,利用现有资源和生态体系强化自身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