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大变脸,多家市占率环比下降,有企业失速,亦有企业超车,新一轮洗牌期开启。近年来,“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一直是围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

首页 > 储能 > 电动汽车 > 动力电池 > 市场 > 正文

6大头部企业大动作!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资金流向曝光

2025-03-31 09:12 来源:我的电池网 作者: 张倩 电池网

2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大变脸,多家市占率环比下降,有企业失速,亦有企业超车,新一轮洗牌期开启。

近年来,“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一直是围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新高,使得2023年行业去库存的压力大增。

2023年,中国共52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EV装机,TOP10企业占比96.8%,其余42家占比仅3.2%,约12.4GWh。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指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总体产能利用率不高,TOP5产能利用率仅两家企业达到70%。

吴辉在2023年分析,从长期市场看,全球电池产业基本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但当前中国面临“结构性”过剩和“短中期”产能利用率低的风险。库存要降到合理的水平,可能要到2024年下半年才会有比较好的库存水平。

从2024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相关情况来看,电池网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及公开报道统计的数据显示,统计在内的279个项目中,有229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达6281.88亿元,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金额都在大幅缩减。投资企业方面,2024年头部企业国内扩产节奏克制放缓,并将主要投资精力转移至海外,国内新投资项目多为二三线企业以及新入局玩家。

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竞争格局趋向平稳,但进入2025年,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格局被打破。2月份,装车量排名大变脸,多家市占率环比下降,有企业失速,亦有企业超车,新一轮洗牌期开启。

动力电池装机排名大变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38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25.4GWh、28.8GWh和32.5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3.0%、82.7%和93.2%,前10家占比较去年同期减少3.5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2月,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TOP15中,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因湃电池、LG新能源、多氟多、远航锦锂7家市占率环比保持正增长,其中,因湃电池涨幅最为明显,排名首次进入前十,位居第八。另外,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瑞浦兰钧、欣旺达、极电新能源、正力新能、楚能新能源8家市占率环比下降,其中,宁德时代下滑最多,环比下降2.63%。

从排名变化来看,2月,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同比排名上升,分别上升3位、2位;中创新航、欣旺达、LG新能源、正力新能、多氟多同比排名不同程度下降;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极电新能源同比排名未发生变化;因湃电池、远航锦锂、楚能新能源为同比新上榜企业。

2月的表现可能是洗牌期开始。电池网还注意到,早在2022年,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全球多家主流主机厂积极通过自研、自建等方式切入动力电池领域,到了2025年,车企自研电池成果突出,虽然目前车企自研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还较小,但快速演进已不容忽视。

从排名来看,广汽的因湃电池、吉利的极电新能源等已位居在动力电池装机TOP10厂商当中。

头部企业出手强势扩产

为应对市场变化,进入2025年,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强势出手开启新一轮扩产潮,以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3月21日,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三期、四期项目在河南洛阳市伊滨区正式开工。消息称,此次开工的三期、四期项目总投资180亿元,计划于2026年10月底建成投用。

3月15日,宁德时代零碳城市战略合作暨东营宁德时代零碳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根据协议,山东省东营市与宁德时代将依托双方优势,共建宁德时代在全国的首个高比例绿电直供零碳产业园。其中,一期在东营垦利区建设40GWh锂电池绿色智造基地,打造“零碳工厂+灯塔工厂”双高标准示范项目,形成全链条绿色产业集群;并适时推出二期,进一步扩展产能。

3月1日,福鼎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5号超级工厂项目正式封顶,该项目建设时间4个月零10天。据了解,福鼎时代5号超级工厂项目厂房单体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布局了4条国际领先的新能源电池超级生产线及智能制造设备,年产能力将达到25GWh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预计2025年8月投产。

2月,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山东时代“山东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意见的公示。消息显示,山东时代拟建设“山东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扩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3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后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拟在“山东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扩建项目”产能的基础上新增30GWh产能,本项目建成后,公司形成年产6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

1月2日,福建福州市政府与宁德时代签署《“零碳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日,《宁德时代罗源新能源基地项目投资合同》签约仪式举行。宁德时代福建福州罗源新能源基地项目选址福州台商投资区松山A片区,规划投资建设年产能40GWh电池基地。

海外方面,宁德时代已在欧洲布局了三座电池工厂,今年1月21日,宁德时代联席董事长潘健在达沃斯论坛上称,宁德时代今年还有望公布与其他主机厂(OEM)在欧洲的新合资工厂项目。

除宁德时代外,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比亚迪等龙头企业也加快扩产步伐。

3月25日,中创新航成都项目二期等15个项目集中开工。据悉,此次破土动工的中创新航成都项目二期总投资120亿元,主要建设生产厂房、结构件库、成品库、动力站房、消防水池及泵房、仓储库房、物流仓储中心、锅炉房、污水处理站等生产及辅助用房,计划2026年第二季度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约30GWh的生产能力。

据外媒2月21日报道,中创新航将在葡萄牙锡尼什(Sines)投资20亿欧元(约人民币151.684亿元)建设一座锂电池工厂。

2月5日,中创新航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在厦门同翔高新城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规划产能30GWh,项目建成后中创新航厦门基地将形成年产60GWh的绿色化、现代化、数智化新能源标杆基地。

为匹配下游客户较为紧迫的交付需求,3月20日,亿纬锂能公告称,拟于3月24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面值总共为50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期限为自发行之日起六年。据悉,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已取得的未来5年的客户意向性需求合计约81GWh;公司三元大圆柱电池已取得未来5年的客户意向性需求合计约483GWh。亿纬锂能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21GWh大圆柱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

3月13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泰国国家目标产业竞争力提升委员会通过决议,批准欣旺达旗下企业欣旺达汽车能源技术(泰国)有限公司投资超500亿泰铢,在泰国生产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的电池。

2月24日,河北唐山市2025年第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暨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在唐山国轩年产10GWh新能源重卡电芯项目现场举行。据悉,唐山国轩年产10GWh新能源重卡电芯项目总投资35亿元,占地159.2亩,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年产10GWh新能源重卡动力电池生产线,并配套建设动力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建设无尘生产车间、Pack组装生产线、测试检验生产线等配套及辅助设施。项目建成后,与先期项目合计产能达30GWh。

2月18日,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竣)工活动,其中广西弗迪电池三模块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消息显示,广西弗迪电池三模块项目由比亚迪(002594)旗下弗迪电池投资建设,规划占地380亩,将建设现代化电池生产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重点布局两条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年产能约7GWh。

新变量将加剧市场竞争

与此同时,固态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正为动力电池产业格局的重塑带来一股新变量。进入2025年,岚图汽车、奔驰、广汽埃安、中国一汽、比亚迪、长安汽车、丰田汽车、上汽集团等车企披露了固态电池上车或量产的时间表。

2月25日,岚图汽车已启动第三代固态电池的技术迭代,新一代动力电池系统将在保持300Wh/kg的能量密度基础上,充电倍率提升至3~5C,电解液含量0%,并可实现极宽温域运行。

2月24日,梅赛德斯-奔驰基于全新固态电池测试项目打造的测试车,正式启动道路测试。经测试,搭载该电池的纯电EQS测试车续航里程增加25%,单次充电轻松突破1000公里,整套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高达450瓦时/千克,远超同级。

2月19日,广汽埃安发布称“在固态电池方面的进展,公司计划于4月(广汽)科技日上具体披露。”广汽埃安新型电池(固态、圆柱)技术开发项目已完成审批,该项目投资1.81亿元,施工工期为5个月。

2月16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德平透露,中国一汽2014年开始研发全固态电池,以整车需求为指引,计划2027年进行小批量应用。

2月14日,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在行业论坛上透露称,2024年,比亚迪已经下线(中试)60Ah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

2月9日,长安汽车发布金钟罩固态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可达到400Wh/kg,满电状态续航超1500km。长安汽车计划2025年底实现固态电池的功能样车首发,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

1月26日,据外媒报道,日本京都大学与丰田汽车等研究团队成功提升了“全固态氟化物离子电池”正极的体积当量容量,使其达到了锂离子电池的三倍以上。若这种电池投入使用,其体积能量密度预计将是当前锂离子电池的两倍多,研究人员计划在 2035年后将其应用于电动汽车。

1月17日,上汽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披露公司固态电池最新装车进展。上汽集团表示,上汽清陶致力于材料、电芯、系统的创新研究,开发和生产新一代高安全、高性价比的固态电池,拥有固态电池自主知识产权,搭载第一代固态电池的智己L6光年版已向工信部进行了申报。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25年)》显示,2024年中国半固态电池出货量已超过3GWh,全固态电池已经处于样品和中试阶段。

EVTank分析,随着人工智能的引入,改变材料研发范式,大幅提升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效率,为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提前增加了可能性,叠加行业激烈进程态势,业界企业均将2027年视为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时间节点。

EVTank指出,经过多年的研发和中试,中国固态电池产品单一性能指标不断突破,业界披露的全固态电池样品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超过700Wh/kg,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充电倍率达到5C,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的技术基础日益牢固。

结 语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也将是电池新能源赛道迈向高质量进阶发展的关键之年。

在这个重要节点,动力电池头部企业扩产以期在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车企自建动力电池工厂成果显著有望获更大发展机遇,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剧市场竞争,动力电池行业洗牌将进入“快车道”。

整体来看,扩产潮是行业洗牌的催化剂,而非解药。2025年将验证一个真理:动力电池的竞争,本质是技术迭代速度与现金流耐力的双重马拉松。展望未来,动力电池行业将在洗牌与扩产中继续前行,未来车用动力电池格局又将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6大头部企业大动作!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资金流向曝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