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丽北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北仑区202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强化煤炭总量控制。严格落实《宁波市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重点削减非电力行业用煤。深入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对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全区原则上不新批自备燃煤机组,推动具备条件的既有自备燃煤机组淘汰关停,鼓励利用公用电、大型热电联产、清洁能源等替代现有自备燃煤机组。2025年,腾出存量用能空间28.8万吨标准煤以上,全区用煤控制在571.1万吨以下(扣除统调发电用煤、原料用煤),规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3.5%以上。全区新增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8万千瓦以上,城镇天然气消费量2.8亿立方米左右。
详情如下:
美丽北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仑区202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街道党建综合办公室、区级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宁波市202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甬美丽办发〔2025〕6号)、《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甬环发〔2025〕12号)等文件要求,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我办编制了《北仑区202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有关单位名单
2.北仑区202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
美丽北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6月26日
附件1
有关单位名单
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公安分局、区住建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生态环境分局、区公建中心、区征管中心。
宁波舟山港集团。
附件2
北仑区202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
根据《宁波市202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2025年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助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一、主要目标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气,强化系统治理、分类施策、协同控制,全链条推进治气重点举措,2025年,全区完成市级下达的空气质量考核目标,PM2.5年均浓度稳中有降,全面消除重度以上污染天气,完成市级下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任务。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1.严格项目源头准入。严格落实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强化新改扩建项目精准管理。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新建项目需落实“十项准入要求”,原则上达到大气防治绩效A级和能效标杆水平,采用清洁运输方式。新改扩建项目优先生产、使用非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产品和原辅材料。涉及产能置换的项目,被置换产能及其配套设施关停后,新改扩建项目方可投产。(区发改局、区经信局、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项任务均需各街道落实,以下不再列出)
2.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升级。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依法依规加大涉气行业落后工艺装备淘汰和限制类工艺装备的改造提升。执行《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区发改局、区经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入开展涉气产业集群专项整治,完成化工和电镀行业产业集群整治提升,力争累计培育环保领跑企业3家以上,巩固提升修造船、废塑料加工、木质家具、烧结砖等涉气行业整治成效。(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二)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
3.强化煤炭总量控制。严格落实《宁波市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重点削减非电力行业用煤。深入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对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全区原则上不新批自备燃煤机组,推动具备条件的既有自备燃煤机组淘汰关停,鼓励利用公用电、大型热电联产、清洁能源等替代现有自备燃煤机组。2025年,腾出存量用能空间28.8万吨标准煤以上,全区用煤控制在571.1万吨以下(扣除统调发电用煤、原料用煤),规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3.5%以上。全区新增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8万千瓦以上,城镇天然气消费量2.8亿立方米左右。(牵头单位:区发改局)
4.推动锅炉窑炉整合提升。禁止建设企业自备燃煤锅炉,充分发挥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的供热能力,推动供热半径30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进行关停或整合。(区发改局、区经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完成2蒸吨/小时及以下生物质锅炉等落后产品更新改造2台。(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分局)基本淘汰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农产品加工等燃煤设施。(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全区不再新增燃料类煤气发生炉,新改扩建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熔化炉原则上采用清洁低碳能源。(牵头单位:区发改局)
(三)推进交通结构调整优化
5.打造绿色高效城市交通。2025年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0辆、新能源出租车(含网约车)180辆,新增或更新出租、城市物流配送、轻型环卫等车辆中,新能源车比例不低于80%,淘汰老旧营运船舶1艘。(区交通局、区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年新增公共充电桩400个,其中乡村地区新建205个。(牵头单位:区发改局)淘汰国四及以下柴油货车979辆,全面淘汰国三柴油货车。中心城区全时段禁止国四柴油货车通行。(生态环境分局、区交通局、公安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行重点领域清洁运输。推进钢铁、燃煤火电等行业采用清洁运输或国六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到2025年底前,燃煤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0%。持续推进清洁运输智慧门禁监管试点,完成北仑港区和7家重点用车单位清洁运输门禁建设联网。(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分局)宁波舟山港基本淘汰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内部道路运输车辆。(牵头单位:宁波舟山港集团)
7.提高港口绿色低碳水平。加快推进梅山铁路专用线、北仑铁路支线复线建设,推进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新能源装备应用和靠港船舶常态化使用岸电。加快穿山港区五星级绿色港口建设,建成穿山港区“风、光、储、氢”多能源融合国家试点项目和梅山港区全省首个低碳码头工程。(区交通局、宁波舟山港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8.推动非道路移动源清洁提升。鼓励新增或更新的3吨以下叉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完成全年淘汰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少于421台,其中国二及以下柴油叉车不少于351台,国一及以下其他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少于70台,淘汰各类老旧农机10台(套)以上。(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和监管,基本消除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及重点区域铁路机车“冒黑烟”现象。(生态环境分局、区交通局、区市场监管局、宁波舟山港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工业领域废气治理
9.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绩效提标升级。以石化、钢铁等行业为重点,大力开展绩效创A,培育绩效先进企业5家,其中石化A级企业3家,石化行业基本实现B级以上全覆盖。培育涂装、铸造绩效B级及以上企业11家。强化燃煤电厂、水泥、锅炉、纺织染整、工业涂装、化学纤维、制药等企业治污设施运行维护,严格执行地方涉气排放标准。(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10.实施低效失效废气治理设施排查整治攻坚。针对治理工艺不适用、治理设备简陋、运行维护不到位、自行监测弄虚作假等4种低效失效情形,以涉工业炉窑、锅炉、VOCs排放等行业企业为重点开展排查整治,2025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发现问题整改。2025年,新增实施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企业14家,完成43座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整治提升,力争平台纳管企业数、新增中小微企业废气处理活性炭纳入集中再生公共服务体系数持续增加。加强石化、化工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五)加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11.实施扬尘防控强化攻坚。部门联动加强工地、道路、堆场、港口码头、矿山、拆迁地块等扬尘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八个百分之百”长效机制。(区住建局、区公建中心、区交通局、区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征管中心、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或工程造价5000万及以上建筑工地安装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并与主管部门联网,鼓励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市政工程安装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2025年,建成区可机扫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50%。(牵头单位:区住建局)新建矿山一般应采用皮带长廊、水运、铁路等清洁运输方式,采用新能源运输车辆和矿山机械。(牵头单位: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建成投运宁钢绿色智能原料场和矿石码头防风抑尘网建设等重点项目。(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12.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攻坚。加快建设小港街道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秸秆离田利用率达到35%以上。(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严格落实秸秆露天焚烧“1530”高效闭环处置机制,秸秆露天焚烧30分钟内火点处置完成率保持在50%以上。(生态环境分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实施恶臭异味消除攻坚。推进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市政设施和畜禽养殖领域恶臭异味排查整治,全年整改完成涉恶臭异味信访投诉突出问题1个以上。(生态环境分局、区住建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基本完成全区老旧垃圾中转站臭气收集、渗滤液处置治理工作。(牵头单位:区住建局)推进畜禽养殖场加强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六)加强污染天气应对
14.实施春夏季污染防治攻坚。加强春夏季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控。推进发电行业脱销设施升级和SCR催化剂定期更换。完成9家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和联网。引导市政工程、工业企业涉VOCs施工和加油站装卸油避开臭氧易发时段(10:00—17:00)。(牵头单位:区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
15.实施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加强秋冬季颗粒物排放管控。优化“长大重”和“秋冬季”减排清单,提早、提级应对污染天气,分级分类持续实施攻坚减排(A类)、强化减排(B类)。强化重点协商减排企业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维护,保障稳定达到协商减排效果。迭代更新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提升应对重污染天气能力水平。强化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集中燃放“一点一策”管控。抢抓时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牵头单位:区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
16.健全大气环境监管体系。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建成投运中科路空气质量国控站点,改造升级街道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充分运用雷达、无人机航拍、积尘走航等科技化手段,巩固扬尘问题发现闭环机制。开展无人机智能巡航监测能力建设,利用AI技术,提升秸秆焚烧、工地扬尘等实时监控和快速溯源能力。强化治气科技支撑,加强大气污染成因、传输规律、来源解析和防控对策研究。(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分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牵头抓总。区美丽办督促指导各部门抓好年度治气工作落实,定期发布各街道空气质量及排名情况,推动街道加强属地管理。强化部门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街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PM2.5浓度)等指标完成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部门结合实际,清单化、项目化实施治理工作,各街道协同推进,每季度末向区美丽办报送工作进度。区美丽办对工作进度滞后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的部门、街道开展督导帮扶,推动各项工作按期落实。
(三)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强化对符合条件的超低排放改造、环保设备更新、柴油货车更新、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及新能源替代等的资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