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市场研报(2024年5月)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 作者:杨永明)
焦点月评
定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中俄油气合作迎来新机遇期
市场供需
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基本面更趋平衡
国际天然气供需平衡依旧脆弱
国内油气生产总体平稳
企业动态
“三桶油”一季度实现高业绩
石油公司加速推进绿色能源布局
沙特阿美拟收购恒力石化10%股份
中企斩获10个伊拉克油田开发授权
行业资讯
油气勘查新增探明储量保持高位水平
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获新突破
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三跌
行业政策
能源领域首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草案亮相
焦点月评
✦定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中俄油气合作迎来新机遇期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于5月16日至17日对华进行开启新任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普京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指出,近5年,两国贸易额翻了一番。2019年两国贸易额为1110亿美元,去年已达到2278亿美元,目前双边贸易额约为20万亿卢布,或者近1.6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已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而俄罗斯在2023年中国贸易伙伴国的排名升至第4位。能源贸易是中俄两国最大宗贸易,此次中俄元首会谈后,两国“联合声明”中提出,“努力确保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且可持续,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韧性。根据市场原则开展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合作,确保相关跨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营,确保能源运输畅通无阻。”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之一,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一直以来,两国元首对中俄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高度重视。两国高水平建设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效显著,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包括石油、天然气等在内的重大合作项目稳步推进,为双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俄罗斯是中国的主要原油供应国之一。2023年,“斯科沃罗季诺—大庆”管道的俄罗斯原油年输送量达3000万吨,另外每年还有约1000万吨原油经哈萨克斯坦输往中国。同时,通过海路运往中国的原油也在增加。此外,铁路运输也是俄罗斯原油运往中国的重要运输方式。中俄石油物流涵盖了从俄罗斯油田到中国炼油厂和储备库的整个供应链条,是两国能源合作的关键部分。
除了石油,天然气也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领域。全长3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从小兴安岭入境,经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南下抵达上海,为我国东部地区能源保障注入强劲动力。到2025年,该天然气管道输送量将达380亿立方米。“西伯利亚力量-2”是从俄罗斯经蒙古国向中国每年供应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管道建设项目。2023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已经就该项目几乎所有条件达成一致。此外,亚马尔LNG项目投产以来,整体运行平稳;中俄在北极地区的第二个大型LNG合作项目北极LNG-2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1.07亿吨、同比增长24%,进口LNG 800万吨、同比增长23%。同年,俄罗斯经输气管道(主要是“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对华供应天然气227亿立方米,约为2022年的1.5倍。
从市场需求看,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中方一直倡导上下游一体化模式,比如,在油气领域,共同推动油气合作向纵深发展,重点推进包括上游资源勘探开发、中游基础设施建设、下游市场开发与利用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合作,共同应对能源转型面临的能源结构性短缺和成本上涨等问题。通过加强全产业链协同,不仅有助于将单一贸易延伸至全产业链合作,带动双方更多领域的交流互鉴,更将促进双方建立更长期更稳固更紧密的合作,分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红利。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未来中俄油气合作将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市场供需
✦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基本面更趋平衡
进入5月,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风险溢价”继续消退,原油市场供需关系更趋平衡。此外,美元指数持续在近3个月高位水平运行,也对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产生打压。
具体来看,5月上旬,多重利好支撑油市。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的数据,2月美国原油产量环比增幅创2021年10月以来最大,日产量达1315万桶,库存继续上升至4.609亿桶。此外,美国能源信息署上调2024年全球原油产量预测并下调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叠加以色列攻打加沙拉法的决定可能会破坏潜在的停火协议,沙特阿拉伯提高6月销往多个地区的原油官方售价等因素,均对市场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俄罗斯暗示欧佩克增产可能性,对油市构成压力。多空消息交织,国际原油价格震荡运行。进入5月中旬,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4月美国PPI环比上升0.5%,超出预期的数据引发市场对美国通胀顽固的担忧,国际能源署下调2024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预测,而美国原油、汽油和馏分油库存下降,叠加其4月CPI通胀有所降温,市场不断权衡宏观面和基本面,国际原油价格震荡运行。截至5月17日,布伦特、WTI油价分别为83.98美元/桶、80.06美元/桶。
考虑到美国通胀数据持续反弹,降息预期延后,将对原油需求产生抑制作用,以及美国原油产量增长、部分“欧佩克+”成员国生产超出配额,也将一定程度抵消减产对油价的支撑作用,预计短期内油价将震荡偏弱运行。
✦ 国际天然气供需平衡依旧脆弱
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13日,欧盟酝酿针对俄罗斯的第14轮制裁,此次涉及俄罗斯的天然气,欧盟计划禁止俄罗斯LNG利用欧盟港口中转。目前对于欧盟来说,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LNG供应国。而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已经逐渐降低对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进口,但俄罗斯对欧盟的LNG供应并未受到制裁的影响。根据数据统计,欧盟国家2023年购买了1554万吨来自俄罗斯的LNG,较2021年的总量高出近40%。欧盟能源监管合作署(ACER)表示,由于俄罗斯用过境乌克兰的管道向欧盟输气的项目将在今年终止,欧盟的天然气供应量将减少136亿立方米,占到2023年消费量的4%。ACER警告称,虽然欧盟对LNG的需求可能在今年见顶,但为避免能源冲击,欧盟仍需从俄罗斯进口LNG,欧盟很难在自身能源安全与削减俄气采购以打击俄罗斯经济方面取得平衡。分析认为,一旦欧盟实施制裁措施,将对俄罗斯LNG出口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俄罗斯将不得不彻底改变其LNG出口策略,全球LNG价格或将大幅波动。
聚焦全球主要天然气市场,在美国市场,随着自由港项目原料气逐渐恢复,目前已基本恢复至1月水平,全美LNG加工量稳定在每日120亿立方英尺以上。需求方面,美国本土居民用气和商业用气量继续下降,但因近期炎热的天气以及强劲的煤转气效应影响,美国本土发电用气量继续上涨。
在欧洲市场,经济形势好转,带动工业用气需求反弹。据外媒4月30日报道,德国经济复苏,推动经济走出近期滞胀,欧元区经济一季度增速高于预期。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德国经济今年一季度增长0.2%,与上一季度萎缩0.5%相比已明显反弹。欧元区环比增长达0.3%,为自2022年三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好于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的萎缩0.1%。欧元区2024一季度经济出现复苏,工业用气需求或显反弹。
在亚洲市场,澳大利亚Gorgon项目的一条生产线停运,马来西亚Bintulu项目的生产设施出现故障,供应端问题频现,引发东南亚部分贸易商少量采买需求增长,但中日韩各国库存较为充裕,现货采购兴趣不高。总体而言,全球天然气市场延续脆弱平衡态势。
✦ 国内油气生产总体平稳
2024年5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4月能源生产情况。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油、天然气生产总体平稳。
原油生产平稳增长,进口由降转增。4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747万吨,同比增长1.3%,增速比3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8.2万吨。进口原油4472万吨,同比增长5.9%。1—4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7095万吨,同比增长2.1%。进口原油18207万吨,同比增长2.0%。
原油加工有所下降。4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5879万吨,同比下降3.3%,3月份为增长1.3%;日均加工196.0万吨。1—4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24126万吨,同比增长1.1%。
天然气生产稳定增长,进口保持较快增长。4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9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2%,增速比3月份放缓1.3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6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030万吨,同比增长15.1%。1—4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8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0%。进口天然气4300万吨,同比增长20.7%。
企业动态
✦“三桶油”一季度实现高业绩
“五一”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油气企业相继发布了各自的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三大公司在一季度实现营收17136.15亿元,同比增幅为5.6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56.83亿元、183.16亿元、397.19亿元,2024年首季实现开门红。具体来看:
中国石油2024年一季度营收8121.84亿元,同比增长10.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456.83亿元,同比增长4.7%。油气方面,2024年以来公司坚持稳油增气,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产量保持增长,一季度实现油气当量产量4.64亿桶,同比增长2.6%。其中,国内油气当量产量4.13亿桶,海外油气当量产量0.51亿桶。新能源方面,公司大力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风光发电、地热、氢能等新能源业务均实现快速发展。其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林甸16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在大庆油田开工;单体装机容量最大光伏发电项目——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转入全容量并网发电。炼油化工方面,公司一季度加工原油3.54亿桶,同比增长8.2%,实现了较大增长。同时,成品油、乙烯、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增幅分别为9.8%、13.5%、16.7%。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化工业务板块增利20.71亿元,实现扭亏。销售方面,公司成品油销量实现3925.8万吨,同比增长4.5%,天然气销售量为833.6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2%。
中国石化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7899.6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83.16亿元。勘探方面,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江汉盆地等地区取得油气勘探重要突破。开发方面,加快推进济阳、准西等重点原油产能建设,积极推进川西、顺北等天然气重点产能建设。另外,中国石化持续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优化进口LNG资源,全产业链创效保持增长。公司一季度油气当量产量1.29亿桶,同比增长3.4%,其中天然气产量3504.6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6.0%。炼油化工方面,公司一季度完成原油加工量6330万吨,成品油生产量3883万吨,同比增长4.1%。营销及分销业务方面,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加强市场研判和产销协同,实施差异化策略,汽油经营量同比增长5.4%,车用LNG零售量同比增长119.3%。另外,中国石化还积极推动充换电、氢能等业务发展,持续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中国海油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114.68亿元,同比增幅为14.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7.19亿元,同比增长23.7%。油气生产方面,公司一季度实现总净产量1.80亿桶油当量,同比提升9.9%。其中,国内净产量1.23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6.9%,主要来自新项目投产带来的产量贡献;海外净产量0.57亿桶油当量,同比上升16.9%,主要原因是圭亚那和加拿大产量增加。油气发现方面,公司一季度共获得2个新发现,并成功评价4个含油气构造。其中,国内成功评价渤中8-3南,开辟了海上超深层油气勘探新领域;海外圭亚那Stabroek区块获得新发现Bluefin,进一步扩大了区块东南部储量规模。开发生产方面,公司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开发项目已成功投产,其他新项目也在顺利推进。销售方面,公司一季度未经审计的油气销售收入约为人民币899.8亿元,同比增加21.3%,实现大幅提升。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海油的桶油主要成本为27.59美元,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2%。
✦ 石油公司加速推进绿色能源布局
中国海油一大型海上风电项目在福建漳州签约。4月17日,中国海油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的古雷开发区闽南海上风电基地B-2区海上风电场项目落实签约。据了解,该项目是中国海油在海南获得150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之后获取的又一大型海上风电基地资源。福建省闽南外海的这一海上风电资源的开发建设,目前已被列为福建省深远海海上风电平价示范项目。中国海油在开发深远海风电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公司具有40余年海上油气开发作业经验,在产业、技术、应用场景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中国海油正大力布局海上风电。2023年,中国海油“海油观澜号”已成功并网投产。这是我国首座水深超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的“双百”深远海浮式风电项目,也是全球首座“双百”半潜式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此外,中国海油首个大型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海南CZ7 60万千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一期,以及其参股开发的上海金山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国海油在其公布的2024年经营策略和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争当远海风电领军者,大力推动海上风电与油气生产融合发展。
中国石油规模最大风光发电项目开工。4月27日,大庆油田林甸16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中国石油目前装机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重点工程,也是大庆油田落实中国石油绿色低碳战略的有力实践。项目分为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600兆瓦,其中风机装机容量500兆瓦,光伏装机容量100兆瓦,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45.8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40.0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6.17万吨,将有力支撑大庆地区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推动油田能源总当量持续上扬。近年来,中国石油不断加快新能源工程建设速度。中国石油《2023年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石油新增装机规模370万千瓦,实现同比增幅210%。截至2023年底,中国石油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机规模超500万千瓦。中国石油在全国共布局了六个这样的新能源新业务基地:京津冀地热供暖示范基地、玉门清洁转型示范基地、吉林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基地、大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青海清洁电力生产基地、新疆绿色能源产业化发展示范基地。在这些示范基地,中国石油因地制宜布局了众多新能源项目。仅2023年,这些基地就有很多项目开工和并网,如吉林油田15万千瓦自消纳绿电项目,玉门油田3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塔里木油田建成110万千瓦光伏电站,青海油田格尔木燃机电站重启及配套新能源项目等一批新能源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 沙特阿美拟收购恒力石化10%股份
4月22日,恒力石化公告称,其当日收到控股股东恒力集团通知,恒力集团与沙特阿美签署《谅解备忘录》,内容涉及股权转让与产业合作。其中,沙特阿美或其关联方,拟收购恒力集团所持恒力石化已发行股本百分之十加一股的股份。截至当日收盘,恒力石化总市值为1096亿元,沙特阿美完成入股后所持恒力石化股份的市值约为110亿元。
沙特阿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生产了全球约八分之一的原油。自沙特2016年提出“2030愿景”以来,该公司加大了对外投资力度。回顾沙特阿美在中国市场的布局,重点合作对象均是能源化工巨头。近年来,沙特阿美以入股等形式加大与我国企业的合作力度,涉及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全资子公司江苏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等。仅在2023年,沙特阿美就与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全资子公司盛虹石化、裕龙石化等合作方,签订多项涉及股权与产业的协议。2023年3月27日,沙特阿美宣布将以36亿美元(约合246亿元人民币),收购荣盛石化10%股份,还包括向荣盛石化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供应48万桶/日的原油,为期20年。2024年1月2日,荣盛石化与沙特阿美签署谅解备忘录。荣盛石化或其关联方拟收购沙特阿美全资子公司朱拜勒炼化公司(SASREF)50%股权,并拟通过扩建增加产能、提高产品灵活性、复杂度和质量。双方讨论沙特阿美或其关联方,对荣盛石化全资子公司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不超过50%股权的潜在收购,并联合开发中金石化现有装置升级扩建、开发新建下游荣盛新材料(舟山)项目。4月22日,荣盛石化发布最新进展公告称,目前已就上述部分事项取得一致意见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分别出售和购买荣盛石化全资子公司中金石化和沙特阿美全资子公司SASREF各50%的股权,以及按股权比例分别联合开发中金石化和SASREF的扩建工程。
✦ 中企斩获10个伊拉克油田开发授权
5月13日,伊拉克石油部表示,中国能源企业在新一轮招标许可中赢得伊拉克10个油气田的勘探权,领先于其他任何国家。伊拉克石油部说,包括中国石化、联合能源、中国海油和安东石油在内的7家中国企业赢得10个项目,其中包括8个油田和两个具有潜在油气储量的项目,伊拉克一家石油公司获得了3个油田项目。此轮招标持续了3天,于13日结束,共有12个省的29个油气田进行招标,其中还包括一个海上区块,这是首个位于伊拉克领海的区块。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获得了东巴格达油田的北部延伸部分和横跨南部纳杰夫省和卡尔巴拉省的中幼发拉底油田的开发权,中国联合能源集团中标巴士拉南部法奥油田开发,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得标伊拉克与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区库尔南油田开发,洲际油气得标伊拉克瓦西特东部的祖尔巴蒂亚油田开发。
伊拉克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达1450亿桶,是世界上探明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按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可以开采96年。伊拉克油田开发作业资格审查严苛,油气上游勘探市场曾长期被欧美石油巨头占领。本次招标中,来自欧洲、中国、阿拉伯和伊拉克的超过20家公司获得预审资格,但美国油气公司均未参与本次勘探权竞标。西方石油巨头如埃克森美孚公司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已退出了伊拉克的多个项目,中资企业正在伊拉克油气领域迎来更多机遇。
行业资讯
✦ 油气勘查新增探明储量保持高位水平
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2023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公布了截至2023年末我国矿产资源主要数据。根据2023年全国油气储量统计快报数据,全国油气勘查新增探明储量保持高位水平,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续4年稳定在12亿吨以上,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合计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续5年保持在1.2万亿立方米以上。
分类别看,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2.7亿吨,其中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2.2亿吨;天然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812亿立方米,其中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4155.2亿立方米;煤层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179.3亿立方米,其中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613.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12.1%;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深层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2484.2亿立方米,对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贡献率达78.1%,深层煤层气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199.8亿立方米,对煤层气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贡献率达74.4%。截至2023年末,全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同比增长1.0%;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页岩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5516.1亿立方米。2023年,我国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勘探开发方面实现多个突破: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发现我国首个千亿方深煤层大气田,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超1100亿立方米;四川盆地深层致密砂岩天然气藏再获突破,日产气22万立方米;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保供成效明显,自给率上升,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 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渤中26-6正式开钻。4月24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渤海油田渤中26-6凝析油田一期开发项目正式开钻,拉开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开发的序幕。渤中26-6凝析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距离天津市约170公里,平均水深超22米。2024年新增油气探明地质储量超4000万立方米,推动该油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突破2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变质岩油田。经估算,渤中26-6油田能够开采原油超3000万立方米,提炼成汽油后能够满足百万级人口城市居民日常交通使用超20年,同时可开采天然气超110亿立方米,能够满足百万级人口城市居民家用燃气超60年,具有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渤中26-6的成功勘探开发,为渤海油田年油气产量上产4000万吨增加了底气和信心,提升我国海上深层钻完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我国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4月26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葵一号”在山东青岛完工交付。据了解,“海葵一号”每天可处理原油约5600吨,交付后将拖航至水深达324米的深海进行回接,与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共同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创新形成国内首次“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方案。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作为全球深水海洋油气开发的主流生产装置,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近年来,我国先后完成世界最大吨位级FPSO巴油P67和P70“姊妹船”、我国最大作业水深FPSO“海洋石油119”、首个智能化FPSO“海洋石油123”等一批深水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大型深水油气装备制造能力实现全面突破。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获新突破
5月3日,位于江苏南通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关键控制性工程——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完成管道敷设,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口径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工程整体进入了收尾攻坚阶段。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我国东部重要的能源通道,工程分北、中、南三段建设。目前,黑龙江黑河至江苏泰兴各段管道均已相继投产,并通过与西气东输管道互联互通,实现“北气南下”抵达上海。随着长江盾构项目的加速推进,中俄东线南段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提前实现全面贯通,将中俄东线全线长江以北、长江以南顺利连通,实现俄罗斯天然气直供上海,进一步完善东部能源大通道。
目前,我国主干油气管网约10万公里。今年以来,我国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加速建设,预计全年新增管道里程超4000公里。虎林—长春天然气管道工程全面开工,截至目前累计焊接突破100公里。按照规划,到2025年,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将更加完善,西北、东北、西南、海上四大战略通道持续完善,形成“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的干线管网格局。
✦ 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三跌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4年5月15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每吨分别下调235元和225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下调0.18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19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19元。与上个调价周期相比,本轮调价周期内(4月29日—5月14日),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分别下降4.67%、4.93%。调价周期原油综合变化率以负向开局,且跌幅不断扩大,周期内对应成品油调价幅度多维持在下调150元/吨之上,变化率最低为最后一个工作日的-5.01%,最高为开局之初的-0.11%,全部在负向区间运行。最终调价窗口开启时,对应汽、柴油价格均向下调整。
随着此次国内成品油零售价下调,私家车主和物流企业燃料成本进一步下降。调价后全国大多数地区车柴价格7.5~7.7元/升,92号汽油零售限价在7.9~8元/升。以油箱容量50升的普通私家车计算,车主们加满一箱油少花9元左右;按市区百公里耗油7至8升的车型,平均每行驶一百公里费用减少1.3元左右。而对满载50吨的大型物流运输车辆而言平均每行驶一百公里,燃油费用减少7.6元左右。
本轮是2024年第十次调价,也是2024年的第三次下调。至此,2024年成品油调价呈现“五涨三跌两搁浅”的格局。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24年5月29日24时开启。展望后市,“欧佩克+”减产立场坚定,地缘不稳定性依然存在,且需求端压力有所减弱。基本面向好的背景下,原油价格仍存积极支撑,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上调的概率较大。
行业政策
✦能源领域首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草案亮相
4月23日,能源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草案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草案共九章69条,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和坚持党的领导、健全能源规划体系、完善能源开发利用制度、加强能源市场体系建设、健全能源储备体系和应急制度、加强能源科技创新、强化监督管理、明确法律责任等8个方面。
据了解,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消费量快速增加、供给保障压力持续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尚未到位、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能源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储备体系建设薄弱、科技创新存在短板等诸多问题挑战。特别是能源供给保障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有效应对上述问题挑战,亟需进一步健全能源法律制度体系,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积极作用。在完善能源开发利用制度方面,草案从六个方面作了规定,明确能源结构调整方向,支持优先开发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有序推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对可再生能源、水电、核电、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开发利用的基本政策取向作了规定;提高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促进农村能源发展等。在加强能源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草案规定,国家推动能源领域自然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实行分开经营;协调推动全国统一的能源交易市场建设;要求能源输送管网设施向符合条件的主体公平、无歧视开放;鼓励能源领域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产业链全链条协同推进;推动建立主要由市场因素决定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能源价格调控制度;促进能源领域国际投资和贸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