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新能源合作双向奔赴的背后,最根本的是双方有相互契合的利益诉求,这也为接下来双方的合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过去10余年,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展现出强大韧性,在此支撑下,新能源汽车产销、出口、渗透率以及动力电池出口量等数据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

首页 > 储能 > 电动汽车 > 动力电池 > 评论 > 正文

宁德时代、远景领衔签约 中法电池产业合作“双向奔赴”

2024-05-11 08:45 来源:高工锂电 

中法新能源合作双向奔赴的背后,最根本的是双方有相互契合的利益诉求,这也为接下来双方的合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过去10余年,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展现出强大韧性,在此支撑下,新能源汽车产销、出口、渗透率以及动力电池出口量等数据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0.7万辆,同比增长23.8%。一季度锂电池累计出口达28.9GWh,占一季度累计销量17.2%。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出海新标杆。

法国作为欧洲大陆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保持能源独立性是法国坚持不变的国家战略。加速新能源产业发展是法国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3年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就设定目标,到2030年年产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和混合动力),以满足碳减排50%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中法正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法国正在推进基于绿色创新的“再工业化”,中国也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因此,围绕于新能源产业的深度合作就成为中法新阶段合作的重点。

5月5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本次出访首站选择法国,这也是习近平主席时隔5年再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习近平主席的这段表述,映射出的是新能源产业不仅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同时也在成为推动全球绿色转型的新动能。

高工锂电注意到,此次对法国的访问中,最为关注的一个亮点就是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双向奔赴”。这种“双向奔赴”既体现在中法领袖在会晤中表达的观点,也体现在双方参与企业及落地签约的具体合作中。

习近平主席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的署名文章指出,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在法国设立了电池工厂。中国政府支持更多中国企业到法国投资,也希望法方为他们提供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爱丽舍宫同习主席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法方鼓励中方企业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等领域的投资和创新。位于杜埃的动力电池工厂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而习近平和马克龙都提到的电池工厂,是远景动力2021年公布的在杜埃建设法国第一家数字化、绿色的动力电池超级工厂,该工厂规划到2030年将实现年产能24GWh、并具备实现40GWh的扩容潜力。截至目前,远景动力法国工厂已完成封顶,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以远景动力法国工厂为切口,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年里,中法新能源产业链已在持续加深合作,而随着更多合作的落地,中法两国围绕新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也将进一步铺开。

在中法企业家会议上,马克龙也特别提到,中国在电池、新能源车、光伏等多个领域拥有举世公认的专长,欢迎中国企业到法国投资。像远景与苏伊士在零碳电池产业园的合作,以及在“选择法国”峰会期间宣布的厦钨新能源与Orano在电池前驱体生产领域的合作只是开始。

高工锂电认为,中法新能源合作双向奔赴的背后,最根本的是双方有相互契合的利益诉求,这也为接下来双方的合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一方面,法国能源转型决心明确,希望借助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保持的技术及供应链的优势,以嵌入本土经济结构的产业链,拉动法国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另一方面,中国重视中法关系的合作,基于法国新能源发展基础,以及地缘政策、经济优势、地理交通、区域优势等蕴含的发展机遇,中国希望成为推动法国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中法新能源产业链“双向奔赴”

在国家元首层面的会晤和活动外,工商业代表团的交流与合作也映射出双方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高工锂电关注到,参与此次随访的中国新能源企业中,包括有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厦门钨业董事长黄长庚等。

在中法企业家在活动上,包括远景、宁德时代、厦门钨业三家电池及材料企业分别与法国企业签约。

事实上,远景早在十年前就已开始布局法国市场业务,积极发展与法国等欧洲国家企业的战略合作,也成为此次访问中收获最大的企业。

远景与苏伊士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在法国创建零碳电池产业园。该计划涵盖可再生能源供应、电池材料生产和回收及数字智能平台等多个领域。

远景还与法国工业工程领军企业法孚集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法孚和远景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推动氢能、电池装备和数字智能等领域的合作。

宁德时代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专注于建设全面、完整的温室气体减排解决方案。

双方将共同探索研发方面的潜在合作机会,并计划成立合资企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助力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此外,双方还将围绕碳中和目标路径规划与实施,在电动船舶、商用汽车、仓储物流、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双转型”。

厦门钨业控股子公司厦钨新能源与法国ORANO SA公司签署了《建立电池产业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协议》,进一步深化加强双方在生产电动车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的合作。

在此之前的2023年5月,厦钨新能源欧洲公司就已经与法国ORANO集团下属公司设立合资公司,在法国北部港口城市敦刻尔克设立一家由厦钨新能控股的CAM工厂(即电池正极合资公司),以及一家由ORANO SA公司控股的P-CAM工厂(即前驱体合资公司),项目总投资约15亿欧元。

一系列的签约活动,同样释放出中法新能源产业链“双向奔赴”的热情与决心,而这也将架起中法能源转型务实落地的合作之桥。

法国新能源战略雄心与中法合作“样本”

事实上,中法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也有望开启中国新能源出海的合作样本。

5月6日,法国政府和汽车行业的代表签署了《汽车行业战略合同2024-2027》,政府承诺维持补贴,汽车行业承诺在法国生产纯电汽车,目标2027年电动汽车销量比2022年翻4倍,即实现80万辆的销量目标。

根据合同,法国将在2027年底前在主要旅行路线和大城市安装2.5万个快速充电桩,并计划在2030年前安装40万个充电桩。

据悉,法国政府2024年确定用于更换新能源汽车的“环保补贴”等补贴预算达15亿欧元,2025年仍将持续。

法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雄心可见一斑。

实际上,纵观欧洲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法国新能源产业的基础最为雄厚。

法国汽车产业一直以来在全球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汽车制造历史悠久,拥有标致、雪铁龙、雷诺等世界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法国开始推动汽车产业的能源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一方面,法国政府通过提供税收和补贴优惠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销售;另一方面,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支持力度,提供研发经费与产业基金,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数据显示,2024年4月,法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4.3%。不仅于市场端表现亮眼,法国在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部署也在加快。

其中,由道达尔能源、Stellantis和奔驰合资组建的法国电池企业ACC,目标是到2030年将电池产能提升至120GWh,以支持欧洲电动汽车的需求。

法国电池企业Verkor在2023年9月募资于敦刻尔克投建新电池工厂。据此前披露,该工厂设计产能16GWh,未来将根据市场发展扩大至50GWh。

法国环保企业苏伊士集团也早已开始布局新能源回收利用解决方案,特别是对回收处理复杂材料等方面技术。探索减碳技术和对新能源开发利用,以节约能源利用、促进循环经济、能源自给自足、生产绿色和本地能源。

同时,法国亦深知,仅凭当地企业的力量不足以支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庞大目标,因此政府积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鼓励外资企业本土化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交流与供应链条共享。

在此背景下,早在2021年,远景动力就成为法国率先引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外商投资项目。这也是迄今为止法国单笔最大外商投资项目。

马克龙多次视察远景科技集团在法时亦表示,法国非常需要像远景这样拥有绿色发展愿景、创新技术实力和应对气候变化决心的合作伙伴,通过创造优质产品和赋能生态,推动法国加速实现零碳转型。

如今,除了远景,包括宁德时代、厦门钨业、长远锂科、星星充电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加大在法国的布局,基于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优势和长板,通过与法国本土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本土产业链的融合,更好的推动法国新能源产业发展。

事实上,零碳转型、绿色振兴已经成为整个欧洲国家乃至全球的重要发展目标,借助中国在新能源产业的领先优势,双方优势互补,通过技术方案、本土产能、供应链、市场、资本的深度融合,可以推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及全球零碳目标实现。

以此来看,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为法国能源转型提供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参考,也将对中国与全球更多国家的合作提供借鉴意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