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市场研报(2024年4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焦点月评地热开发利用的“石油路径”市场供需国际原油市场供需相对偏紧国际天然气供大于求格局未完全改变国内油气生产总体平稳企业动态“三桶油”发布2024年投资重点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工作圆满收官行业资讯“十四五”矿产勘查投资连续

首页 > 能源 > 石油 > 市场 > 正文

油气市场研报(2024年4月):当油气遇上地热

2024-04-22 16:33 来源: 中能传媒研究院 

油气市场研报(2024年4月)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 作者:杨永明)

焦点月评

✦ 地热开发利用的“石油路径”

市场供需

✦ 国际原油市场供需相对偏紧

✦ 国际天然气供大于求格局未完全改变

✦ 国内油气生产总体平稳

企业动态

✦ “三桶油”发布2024年投资重点

✦ 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工作圆满收官

行业资讯

✦ “十四五”矿产勘查投资连续正增长

✦ 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 油气储运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

✦ 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五涨

一焦点月评

01地热开发利用的“石油路径”

4月8日,中国石化部署在海南的福深热1井顺利完钻,井深达5200米,刷新了我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纪录。该井的成功钻探,揭示了华南深层地热形成与富集机理,意味着我国干热岩勘探在地区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对提升我国华南地区地热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热能是一种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等特点,正逐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地热资源按照不同深度分为浅层、中深层、深层地热资源。从地面钻井到地下200米以内,一般就是浅层地热资源,温度低于25摄氏度。其特点是温度全年保持稳定,可以利用地表与室外空气温差,冬季为室内供暖,夏季供冷。从200米继续往下到3000米之间,是中深层地热资源,埋藏的地下热水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温泉就是其中一种。地下3000米以下存在高温岩体,温度可超180摄氏度甚至200摄氏度以上,但是它里面没有流体或仅含少量的水,这种高温岩体叫干热岩。福深热1井的钻探目标为2.5亿年前的花岗岩,属于深层干热岩地热井。当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多以浅层和中深层的水热型地热为主,而埋深3000米以下的深层地热,尤其是干热岩资源的开发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将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据中国地质调查显示,我国陆区地下3000米至10000米范围内的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即使仅采出2%,也可以达到2023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量的2993倍。

地热勘探开发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很大相似性,石油公司在油气领域积累的诸多技术、资料和经验已经成为发展地热产业的先发优势。在油气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地质、钻测井及地球物理资料,可直接移植运用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作为油气伴生资源,国内很多油田已开发利用地热多年,如利用油气开发过程中的伴生水余热,或将废弃井改造为地热井重新利用,能够降低地热能开发风险,节约开发成本。油气开发过程中的废弃井,很多套管结构完好,稍加改造就可以变成地热井,不仅大大节约能源消耗,还大幅降低地热能开发成本。目前,国内石油央企均涉足地热领域,并开展了一系列地热能开发利用活动。

从全国最大单体地热供暖项目冀东油田曹妃甸新城地热供暖面积再次扩大,到辽河油田欢三联地热项目实现油气生产用能清洁替代,再到北京市首个中深层地热供暖试点示范项目完钻投运,中国石油地热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迈上规模化发展新台阶。在地热领域经过10余年深耕发展,中国石化目前已经建设地热供暖能力超过8500万平方米,建成多个数百万平方米规模的区域性水热型地热供暖项目、单体大型江水源供暖项目,地热开发的“雄县模式”被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列入全球推广的项目名录,在探索地热规模开发利用方面起到示范作用。中国海油对“天然气+地热”综合供能技术开展科研攻关,通过三年自主研究,形成了以中深层地热“取热不取水”为特色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体系。

尽管石油公司在地热能领域取得较好成绩,但相对国内丰富的地热资源,目前我国地热利用总量并不高,而且在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地热能资源开发技术滞后。尤其在干热岩资源开发、增强型地热系统应用等方面还存在大量技术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从天然裂缝缺失、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很低的深部岩石中获取地热能的技术存在巨大挑战,许多技术可行的项目在实践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二是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需要对地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并在地上有效利用才能保证开发效益,这需要专业的地热开发人才队伍。目前,地热开发人才大多来自油气等传统能源领域,远不能满足地热大发展的需求。

作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地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展望未来,石油公司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引领创新,走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石油路径”,为地热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市场供需

01国际原油市场供需相对偏紧

4月,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以色列轰炸伊朗驻叙利亚使馆,伊朗则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和无人机作为“报复”,中东地区局势再度紧张。地缘冲突走向牵动能源市场神经,市场担心,事态发展可能会对占全球原油产量三分之一的中东地区造成影响,推动油价继续上行。自年初起,在地缘因素影响下,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截至4月18日,油价有两次明显的跌势出现。第一次跌势出现在1月下旬,当时市场误传巴以已达成停火协议,市场认为地缘风险骤减,国际原油价格连续6日下跌。第二次是4月15日至4月18日,以色列没有对伊朗袭击做出回应,市场对伊以冲突扩大化的担忧逐渐降温。4月19日国际油价再度飙升,布伦特原油站上90美元/桶大关,日内涨3.47%。WTI原油站上85美元/桶,日内涨3.88%。

除地缘因素外,近期其他因素也在推动油价上行。在需求端,天气转暖带动开工和出行消费有所增长。在供给端,“欧佩克+”维持今年上半年减产计划,墨西哥削减原油出口,美国将重新对委内瑞拉实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制裁。此外,全球石油库存正处于7年来最低水平,未来几周供应紧张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整体来看,市场供需相对偏紧,对油价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从市场的反应来看,花旗、瑞穗等机构上调油价预测,投机资金涌入期货市场“买多”,对油价上涨推波助澜。德国商业银行预计,今年下半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将位于每桶90~95美元。渣打银行预测,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2024年二季度达到每桶94美元,三季度达到每桶98美元,四季度为每桶106美元;2025年一季度为每桶107美元,二季度为每桶103美元,三季度为每桶111美元。总体而言,中东地区局势的发展,仍是短期内影响油价走势的最主要因素。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巴以冲突的外延,加沙地区尚未达成停火协议,原油的“风险溢价”难以消退。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继续保持当前的高位运行是大概率事件,只是涨幅高低和持久性还需观望冲突各方后续表现。

02国际天然气供大于求格局未完全改变

4月,全球主要消费市场天然气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截至4月8日,美国Henry Hub价格为1.84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较年内低点上涨17.08%,荷兰TTF价格为27.908欧元/兆瓦,较年内低点上涨21.69%,东北亚现货到岸价格为9.58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较年内低点上涨20.06%。4月16日,东北亚LNG现货到岸价格更是突破11美元/百万英热,为自今年1月4日以来新高,环比增长7%。据分析,此轮价格上涨主要为伊朗与以色列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紧张情绪所致,另外还有多个因素共同支撑国际天然气价格震荡反弹。在供给端,美国自由港几乎完全停工,导致美国LNG出口量出现下降;俄罗斯最大的LNG生产商诺瓦泰克受制裁及LNG运输船舶短缺影响,暂停了其北极2号项目的生产;澳大利亚在飓风影响下部分LNG出货延误;挪威Nyhamna天然气加工厂发生意外故障,市场对供应不足产生担忧。在需求端,随着北半球传统供暖季结束,部分地区陆续开启新一年度注采周期,较低的国际天然气价格提振了采购积极性,也对价格上涨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尽管需求有所回升,但全球LNG供应量相对充足,全球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未完全改变,国际天然气价格整体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上行空间有限。在此形势下,地缘政治风险或将成为推高天然气价格的主要因素。伊朗与以色列如果发生进一步的冲突,可能会破坏霍尔木兹海峡的贸易流动,而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是中东LNG运输的重要通道。数据显示,卡塔尔和阿联酋95%的LNG出口都需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在霍尔木兹海峡关闭的极端情况下,卡塔尔对中国、日本、韩国和其他太平洋市场的运输被切断,全球市场将失去大量的LNG供应。目前来看,霍尔木兹海峡尚未有LNG船只成为袭击目标,但市场对LNG航运方面担忧正在加剧。

03国内油气生产总体平稳

2024年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3月能源生产情况。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油、天然气生产总体平稳。

原油生产平稳增长,进口由增转降。3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837万吨,同比增长1.2%,增速比1—2月份放缓1.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9.3万吨。进口原油4905万吨,同比下降6.2%。1—3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5348万吨,同比增长2.3%。进口原油13736万吨,同比增长0.7%。

原油加工有所增长。3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6378万吨,同比增长1.3%,增速比1—2月份放缓1.7个百分点;日均加工205.7万吨。1—3月份,加工原油18246万吨,同比增长2.4%。

天然气生产创新高,进口保持较快增长。3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5%,增速比1—2月份放缓1.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7.0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076万吨,同比增长22.0%。1—3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63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2%。进口天然气3279万吨,同比增长22.8%。

三企业动态

01“三桶油”发布2024年投资重点

3月底,中国海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相继发布了2023年业绩报告。在经济复苏回升、油价中高位震荡、平均油价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的全球环境下,“三桶油”取得了不俗业绩。

在业绩年报中,“三桶油”披露了2024年资本支出和投资重点。中国石油2023年全年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2753.38亿元,2024年预计支出2580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投资占比最大的是油气和新能源分部,预计支出为2130亿元,继续聚焦国内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四川、渤海湾等重点盆地的规模效益勘探开发,加大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储气能力建设,推进清洁电力、地热余热利用、CCUS及氢能示范等新能源工程;在海外市场提高业务发展集中度,推动高效发展,在做好中东、中亚、美洲、亚太等合作区现有项目经营的同时,推进自主勘探项目,加大优质项目获取力度,持续优化资产结构、业务结构和区域布局。

中国石化2023年全年资本支出人民币1768亿元,2024年计划支出1730亿元。其中,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778亿元,主要用于济阳、塔河等原油产能建设,川西等天然气产能建设以及油气储运设施建设;炼油板块资本支出248亿元,主要用于镇海炼化扩建、广州石化技术改造、茂名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184亿元,主要用于综合加能站网络发展、现有终端销售网络改造、非油品业务等项目;化工板块资本支出458亿元,主要用于镇海二期乙烯、茂名乙烯、九江芳烃等项目建设;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62亿元,主要用于科技研发、信息化等项目建设。

中国海油2024年资本支出预算总额为人民1250亿~1350亿元,其中,勘探、开发、生产资本化预计分别占资本支出预算总额的约16%、63%和19%。2024年该公司将加强天然气勘探部署,扎实推进三个万亿大气区建设,包括南海万亿大气区勘探工程、渤海万亿大气区勘探工程和陆上万亿大气区增储工程。预计将有13个优质新项目投产,包括中国的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开发项目、渤中19-2油田开发项目、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和神府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示范项目以及海外的巴西Mero3项目,将有力支撑产量的增长。

此外,“三桶油”在业绩年报中承诺向全体股东派发股息。资本市场一致看好三家企业,认为长期来看有望实现业绩的稳增长和持续高分红,从而带来穿越油价波动的长期稳定收益,可支持公司维持较高的资本开支强度,持续保障能源安全。多家券商表示,持续看好“三桶油”估值提升行情。

02去冬今春天然气保供工作圆满收官

自2023年11月供暖开启以来,历时4月有余,国家管网集团累计输气量突破11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超8%;寒潮期间日最高输气量达10.2亿立方米,同比历史极值增长17%。去年入冬前,与集团天然气管网联通的18座储气库完成注气153亿立方米,完成率107%;集团天然气管网一次年管输能力超过3400亿立方米。

自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3月15日,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累计向市场供应天然气超2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8%,其中最大日供气量达2.09亿立方米,储气库最大日采气量近3200万立方米,均创历史新高。此外,入冬前,文96、金坛、文23等9座储气库形成有效工作气量超25亿立方米,供暖季累计采气23.5亿立方米、增幅28.4%。供暖季前,天津LNG接收站和青岛LNG接收站分别投用了新的储罐,总储气能力达133万吨,日均气化外输天然气累计超5000万立方米。

截至3月22日8时,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累计向西气东输管网供应天然气突破3500亿立方米,折合替代标准煤4.6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7.57亿吨,为15个省份、120多个大中型城市生产生活用气提供保障。

四行业资讯

01“十四五”矿产勘查投资连续正增长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完善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落实国家资源安全战略,发挥矿产资源规划引领支撑作用,服务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大局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更好引导矿产资源合理勘查开采,助力增储上产,推动矿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据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国矿产勘查投资连续实现正增长,石油、天然气、稀土、金、铜、锂、钴、镍等多个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持续增长,有效提升了我国资源接续能力。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保供成效明显,自给率上升,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十四五”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由七部门联合发布实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全部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并由各省(区、市)印发实施,此外,全国还编制实施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余个。国家、省、市、县四级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已全面形成,各地、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调配合,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02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最大煤层气田日产气量突破700万立方米。3月26日,华北油田山西沁水煤层气田井口日产气量突破700万立方米,标志着我国最大煤层气田年生产能力跨上25亿立方米台阶。沁水煤层气田地处山西省东南部,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估算煤层气资源量6000亿立方米。2006年,华北油田取得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矿权,随后建成了国内首个年地面抽采能力超过2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田。据悉,2023年下半年,华北油田山西沁水煤层气田至国家骨干管网的第二条管线成功贯通,每年可增加15亿立方米的管道外输能力,形成煤层气“双通道”外输新格局。至此,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管道外输能力达到每年35亿立方米,为京津冀以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区冬季保供增添了新保障。

贵州页岩气勘探获突破。4月3日,中国石化发布消息,部署在贵州省道真县的首个常压页岩气试验井组真页1井组3口页岩气井完成试气,测试稳定日产气7.5万~13.0万立方米,平均10.9万立方米/日。这是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外取得的常压页岩气勘探新突破,为优化能源结构提供有利目标区和战略接替区。

渤海亿吨级油田开发建设启动。4月10日,垦利10-2油田Ⅰ期/垦利10-1油田A54井块开发项目在青岛、塘沽、临港三个建造场地同时开工建造,这意味着亿吨级大油田垦利10-2油田正式进入开发建设阶段。垦利10-2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距离天津市约245公里,平均水深约15.7米,是中国海油2021年在莱州湾凹陷浅层发现的大型岩性油气藏,原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该项目包括在垦利10-2油田新建一座中心平台、2座无人井口平台、新铺7条海底管道和4条海底电缆等,是2025年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及稠油300万吨产能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项目。

我国海上第一深油气井投产。4月13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首个自主设计实施的超深大位移井——恩平21-4油田A1H井在珠江口盆地海域顺利投产,测试日产原油超700吨。该井钻井深度9508米,水平位移8689米,成为我国海上第一深井,同时创下我国钻井水平长度纪录,标志着我国成功攻克万米级大位移井的技术瓶颈,海上超远超深钻井技术跨入世界前列。

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再迎“利器”。4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一体式水下井口系统”在文昌海域海试成功,解决了传统水下井口系统工程难度大、作业时间长和成本高等问题,实现海上油田更加经济有效开发。目前国内共有半潜式钻井平台15座,每年钻探井超过50口,该系统规模化应用后,将进一步推动海上深水油气田经济有效开发。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特征。2023年,我国海洋原油产量突破6200万吨,其中来自深水以及深层领域的产量较低,是未来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的重要接替区。

03油气储运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

青藏高原首座储气库开工建设。4月1日,青藏高原首座储气库——马北储气库地下钻探、地面建设及其相关配套工程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全面开工,项目综合管控运行工作同步启动。青海油田位于我国四大气区之一,地处高海拔极寒涉藏地区,周边用户天然气需求季节性变化较大。建设储气库,在夏秋季天然气市场需求量下降时将采出的天然气注入地下储存,冬春季天然气需求量上升时再采出来供应市场,是解决天然气生产和需求时间与空间矛盾的科学有效之举。按照国家和中国石油的总体部署,马北储气库是全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西部和中东部六大储气调峰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注气气源来自涩北等主力气田青海油田自产气,设计工作气量约为2.61亿立方米,建成后将为青藏甘宁四省(区)天然气供给调峰、应急供气和青海气区稳定生产发挥积极作用,战略地位和意义十分重要。

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全面开建。4月10日,从中国石油获悉,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管道工程日前在新疆全面开工建设,工程将分批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2108公里,打造环绕塔里木盆地能源大通道,以清洁能源助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分三批实施。目前开工建设的第一批项目全长616公里,管线设计供气规模为日输天然气1100万立方米,分东西两路推进,计划2025年全面建成。第一批项目建成后,天然气管网将串联喀什、阿克苏、巴州等地州的9个县市,每日最大供气能力将由当前的2700万立方米提升至5800万立方米,实现新建管道和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等已建供气管道双线供气。气化南疆天然气管道工程全面建成以后,气化南疆管网将由以往的“C字形”发展成为“O字形”管网,这是继环塔里木盆地高速公路、铁路、电网之后,形成的第四环——环塔天然气管网,对促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4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五涨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4年4月16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0元和195元。据计算,此次调价对应的92号汽油、95号汽油、0号柴油每升上调0.16~0.17元不等。涨跌互抵后,年内汽柴油标准品每吨分别上涨875元、845元。折合升价来看,92号汽油、95号汽油、0号柴油每升分别较年前上涨0.7元、0.74元、0.72元。本次调价过后,终端用户用油成本进一步增加。以普通私家车油箱容量50升为例,加满一箱油多花8元左右;市区百公里耗油7~8升的车型,平均每行驶一百公里费用增加1.1元左右;满载50吨的大型物流运输车辆,平均每行驶一百公里燃油费用增加6.8元左右。这是今年国内成品油第八次调价,也是年内第五次上调。至此,2024年成品油调价呈现“五涨一跌两搁浅”的格局。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4月1日—4月15日)国际油价上涨。平均来看,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上涨4.04%。“欧佩克+”在二季度继续推进减产,以及中东地区冲突局势持续紧张,市场担忧情绪持续笼罩,是推涨油价的重要因素。下一轮成品油零售调价窗口将在2024年4月29日24时开启。展望后市,伊以冲突导致地缘局势的不稳定性依然存在。如若冲突关联的各方相对较为克制,则有助于油价相对稳定;如若局势恶化,地区大国甚至西方国家卷入其中,将对油价构成强烈支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