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至4月13日,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4)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举办。如何促进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制定还原新型储能价值的市场机制,发展储能新质生产力,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第12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高峰论坛储能领袖高端对话在高峰论坛的压轴环节-储能领袖高端对话环

首页 > 储能 > 储能应用 > 电网侧 > 评论 > 正文

储能领袖高端对话实录: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篇】

2024-04-18 17:00 来源: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4月10日至4月13日,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4)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举办。如何促进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制定还原新型储能价值的市场机制,发展储能新质生产力,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

1.jpg

第12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高峰论坛

储能领袖高端对话

在高峰论坛的压轴环节-储能领袖高端对话环节,电力市场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夏清教授,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陈启鑫、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锐、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副总经理徐绍龙、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辉、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城、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新型储能技术与装备联合创新中心秘书长、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总监李霄展开题为“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高端对话。

对话深度探讨了四大行业关热门话题,将分上下两期揭晓,本期分享上篇内容!

【上篇】

新型储能行业“卷”了吗

储能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篇】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呼唤还原其价值的市场机制

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战略

新型储能行业“卷”了吗

主持人(夏清):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数据,2023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新增规模近50GWh,三倍于2022年的水平,储能行业继续高歌猛进。目前新型储能的各个技术路线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0%以上。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从2023年年初的近60万元/吨下跌至10万元/吨以下。储能系统价格2023年年初为1块5左右,目前储能系统中标价已跌至0.6元/Wh左右。

在产业内部,不断涌入的新生主体和增量资本,令每一个储能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持续加剧,每个储能系统的集采/框采标的都会吸引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投标竞逐,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正在考验着每一家储能企业的生存能力。

2.jpg

夏清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人(夏清):行业发展到今天,你们认为新型储能目前竞争的态势是“卷”吗?什么是“内卷”,“内卷”将产生什么结果?应该怎么样通过竞争,做强做大这个新型储能行业。围绕这个话题,请各位专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3.jpg

杨锐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锐:储能的“卷”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卷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二是“卷产能”。没有最大,只有更大;三是“卷产品”。电芯容量越来越大。电池存在三条边,安全底线、能量密度、性价比。既要安全、又要能量密度高、还要便宜,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行业更多的是往能量密度、价格方面不断突破底线,可能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风险。当然值得肯定的是,电池技术本身也在不断进步。

“卷”的原因是储能行业相比其他行业更加火热,资本冲进来、人才拥进来,阶段性的造成市场结构性的过剩。需求端释放没有那么快,在资源匹配方面存在阶段性的不平衡。新型储能发展是不可逆的大趋势,在拥抱趋势的过程中,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不仅要靠政策红利,还要真正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好了,并在细分领域找到各自存在的价值。

4.jpg

田庆军 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

田庆军:相比于“卷”,更加看到的是行业的活力,储能价格战是伪命题。

首先,从时间看,中国市场储能价格从去年4月的1.3元/Wh左右到目前跌破0.7元/Wh。去年4月大家也觉得“卷”,但今天来看,去年的价格不低,同样,如果到明年这个时候,再来看今天的价格,也不会觉得今天的价格是最低的。技术的创新、工艺的创新、设计的创新、管理的创新都在让成本不断探底。产业的发展就是成本不断降低、技术不断创新与成熟的过程!

第二,对比看,跳出储能行业,看看其他行业,光伏也“卷”,正是如此,推动了价格快速下行,中国每年才会有两到三亿的新能源装机,储能也是如此。储能持续降低成本,才能赋予储能产业替代传统技术的竞争力。不断降低成本恰恰是对这个行业最大的贡献。

最后,与其关注“内卷”,不如关注质量。储能行业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还是“孩子”阶段,如果我们控制不好质量,如果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可能会让整个行业戛然而止。

5.jpg

王仕城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仕城:现在,从市场角度来看储能是很“卷”的。针对PCS来看,一是有人认为PCS技术含量高,做PCS给人感觉是高科技,很多新进入企业愿意做PCS;二是一些人认为门槛低,挖几个人就可以做,而且投资比较小,容易产生投资冲动,很多新进入企业出现。

由于储能电站不赚钱,很多买家往往选择简单的低价中标模式。长期来看,对产业有很大的负面作用。PCS进入容易,做好难。储能本身是有上万个零部件,应用场景多元,环境相对变化很大,对PCS要求也高。

640.jpg

曹辉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曹辉:从电芯来看,行业很“卷”。主要源自于22年大家对23年的预期过高,2022年大家对于电芯的增长预期是80%到100%,实际去年电池装机量全球提升30%左右。300%的新玩家的进入,100%产能的扩张,导致激烈的竞争。

电芯生产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很多电芯生产设备不用,就会被放坏,所以设备开启后停不了,最后导致大家必须开机,持续生产。以280电芯为例,它的BOM表(物料清单)是接近0.3元,占电芯售价的75%以上,已经没有利润。2024年瑞浦兰钧人就是“拥抱内卷”。

以前,一家企业拥有一个优势,就能活下来,现在是不能有一点点劣势。电芯的新玩家还没有那么多,但各个玩家间产能扩张的速度太快了。

7.jpg

徐绍龙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副总经理

徐绍龙:中车株洲所在轨道交通装备,以及风机整机、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绿电制氢系统、汽车电驱、功率半导体、传感器等领域都有布局。

我们认为:没有哪个行业不“卷”,“卷”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商业竞争的模式,不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甚至无序的状态。新型储能业主端主要是大型国央企,都是非常规范运作的。业主端是非常规范运作的,那么行业就不会出现特别无序的竞争,所以当前行业还是一种良性健康的状态。

出现“卷”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有“卷”的需求。储能本身不发电,是功能性的配置,所以必须在成本上有优势才能活下去。尤其是对标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有5年的窗口期,需要在5年之内赶上抽蓄,否则没有生存空间,实际上,当前成本降低是行业自救的行为。

第二,有“卷”的意愿。大家都非常看好储能,面对竞争,大家都有“卷”的意愿,都想淘汰别人、自我生存。

第三,有“卷”的能力。中国的工程师队伍、人力资源、大学生的供给量大;同时供应链非常长,非常健全;生产要素基本上国内能够做到“内循环”。储能是配套新能源的,很多储能都是配合企业做新能源的开发,所以很多企业都能快速加入进来。未来光伏加储能成本比火电更有优势,行业才能真正进入非常稳定、健康的发展常态。

8.jpg

李霄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新型储能技术与装备联合创新中心秘书长、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总监

李霄:第一,目前产业主要在“卷”价格。储能产业链企业无法赚钱。要解决“卷”的问题,需要期待体制机制改革,来解决储能产业发展的价值回报,包括产业链的利润分配的问题。

第二,呼吁企业聚焦主业。做精做深,促进产业链之间相互协同,从而推动全产业快速良性发展。

最后,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标准和规范。整个产业需要良性的方向引导,在标准建立和健全方面,要覆盖从部件级到系统级再到储能电站等各个层次。

首先是储能系统层面,当前储能系统单元整机层面的设计规范和测试验证不充分,安规绝缘、可靠性、效率、系统容量衰减、响应速度等关键指标缺少相关的标准支撑。

二是部件级,电池、BMS、PCS标准集中度比较高,但与电池安全紧密相关的温控系统,预警消防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储能电站的建设投运以并网检测为主,与国外市场化运营的储能电站相比,对于整体电站在功能和性能方面的验收和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主持人(夏清):地方政府对当前的“竞争卷”起到了什么作用?资本市场又起到什么作用?都是积极的作用吗?

田庆军:首先要辩证的看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政府对储能政策上的支持,今天储能不可能蓬勃发展,如果没有资本市场对储能未来的看好,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储能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产生,这对行业繁荣都起到助推作用。

但是,未来储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一定要交给市场,地方政府对储能的干预要逐渐降低,让市场调节新型储能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定位。当风电、光伏不再保障上网时,强配储能可能会变成通过电力市场来配置储能。当热潮退去以后,资本市场开始变得理性。

中国新能源正在把过去20年的经验和成果快速的分享给发展中国家,北美和欧洲电力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又恰恰是中国未来学习的榜样,是中国十年后的样子。中国现在是一个中间态,既要学习发达国家的电力市场,又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将中国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成果与他们分享。

主持人(夏清):事物总是有两方面性的,地方政府、资本有效的推动了行业发展,但国家已经看到了它存在的问题。

当前行业低效竞争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是国际战略预期的需求还没有完全到来。差异化、竞争中立的“卷”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能够促进产业健康的发展;同质竞争的“内卷”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难道企业家们没有认识到吗?因为中国的市场分割,企业家们都相信自己的营销能力。竞争应该是在健全和完善储能标准基础之上,否则,行业就会乱象众生!

我们鼓励差异化竞争!社会分工越细,社会效率越高!

储能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夏清):下一步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呢?既然要谈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提一下产业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这就是产业经济学所关心的内容。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们第一个主题是我们产业健康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9.jpg

陈启鑫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

陈启鑫:产业健康的标准简单地讲就是两个,一个是有序竞争,一个是有效竞争。有序竞争中,市场的竞争是健康有序的,大家遵纪守法,有很好的标准和规则。有效竞争,从宏观来讲,市场的规模、市场的效益通过竞争做大规模;从微观来讲,好的企业、效率高的企业通过竞争能够扩大生产,取得更有利的行业地位。“有效竞争”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有效竞争的反面其实就是“内卷”,是无效竞争。

主持人(夏清):为什么政府要构建大市场、大循环?

陈启鑫:第一,呼唤科学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不是目标,目标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国内电力市场离发达国家市场的差距最主要是市场优化资源的边界不完整。现在电力系统中很多新的市场主体,比如说新能源、储能资源还没有进入市场,要扩大市场对更多是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第二,扩大市场的边界,市场越大,对产业发展越有利。比如从省级市场变成区域市场再变成全国市场。除了扩大范围,还要拓展新的领域。现在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批发侧市场,配网侧市场、用户侧市场这些新的领域,储能也要发挥价值,也要参与这些新的市场。

电力领域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大家往往注意到“统一”、“全国”,忽视体系。体系意味着层次,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建设目前只发展到批发市场。工商业储能发展的市场机制到现在推不出来。现在看到一些新的信号,比如电网现在有分布式电源接入红区,已经没有接入能力。因为地方缺乏一些调节资源,配网侧市场为工商业储能发展注入新动力、开拓空间。

杨锐:一个健康市场的标志应该是在规则引导之下有大量繁荣且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各个都能高效匹配社会资源,效率最大化,推动储能行业商业化的不断进步。让这么多的社会投资不要被浪费掉,而不是最后仅仅剩下少数几个“卷王”。

主持人(夏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方式就是创新,请企业家结合企业谈创新战略和实践。

杨锐:储能行业首先是一个制造业。制造业最根本的特点是重资产、长周期。双登一直信奉的是“慢就是快”。企业在商业进化中有效贡献就是提高了生产效率或交易效率。

双登的创新,一是产品领先,坚守质量底线、兼顾成本。二是靠运营卓越。好产品,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做好产品,才是;三是由此积累了客户的信任,以及渠道、专利等等,这些都转化为无形资产及“品牌”。双登,做最合适的储能(电池及系统)品牌商。

曹辉:电池产品的竞争,首先是成本问题。BOM表占比越来越高,未来电池的成本更多的取决于碳酸锂的成本、铜的成本、铝的成本、石墨的成本。抛开材料成本,最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方式是提高电池的性能,尤其是提高电池的寿命。当电池寿命从5000次提高到1万次,从10年提高到20年,就大幅度的降低了终端客户的使用成本。

第二,未来磷酸铁锂电池最大的创新来源于两个途径。

一是结构创新,瑞浦的问顶电池,最核心的技术是改变了方形电池空间利用率,提升了方形电池的空间利用率5~8个百分点。我们不认为磷酸铁锂以后是固态方向,在磷酸铁锂以后,三元有可能比磷酸锰铁锂更有性价比,更有竞争力,因为现在镍钴的价格都下降了。随着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无论是固态还是液态,都是有问题的。传统的炸弹都是汽油弹,现在的炸弹都是固态炸弹,固体炸弹杀伤力不一定比液体少。

另外,传统的固液界面理论支撑了整个电池的循环寿命从以前的300次、500次、3000次、5000次到现在的1万多次,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微观固液界面理论支撑的,电池自由状态下固固界面如何支撑长循环,仍然需要固固界面基础理论的突破。如果没有科学上的巨大的突破,未来基于微观固液界面的液态或者是半固态的电池可能更加具有生命力。

主持人(夏清):我想追问一句,有人告诉我,2030年储能度电成本会下降到3毛,您认为有希望吗?

曹 辉:我认为完全有希望。

主持人(夏清):在创新问题上,作为三家公司合并起来的中国电力装备集团,你们是央企,是电力行业的龙头。作为央企,你们准备在储能方面如何创新?特色是什么?

李霄:作为电力装备制造央企,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希望基于对电网的深入理解以及电网技术专长开展技术迁移的创新。

首先,利用在高压换流阀做迁移,2023年率先完成了业内单机容量最大的50MW/100MWh高压直挂储能系统国内首台套验证,高压直挂储能在构网型储能场景中具有响应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第二,技术融合创新。

一是进行多元化储能融合创新,根据不同类型储能类型动态特性和调节能力,开展多元储能系统的配用调控优化,能满足储能不同场景的需求。比如调频领域使用飞轮、超级电容与锂电池融合,新能源基地消纳和送出的场景,将锂电池、液流电池以及氢储能进行融合,解决储能问题。

在储能系统集成层面,把储能核心的控制部件,比如BMS、PCS、PMS进行融合,通过3S融合把储能系统真正变成一个有机协同的整体,在提升集成度降低成本的同时,又提升了安全可靠性;

BMS与直流侧、交流侧的计量表计融合,让储能系统整机可观可测可控,提升储能效率。

最后,PCS与电池的融合化设计,从整机到簇再到包,对电池进行精细化管控,提升全生命周期的有效放电量,降低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

王仕城:储能系统长期待机状态下仍然让整个变流器处于热待机状态,储能每天工作4个小时、6个小时、8个小时,剩下的16个小时到20个小时都是空载,产生大概70%-80%的损耗,将在设计端想办法提升的0.5个点或1个点效率都损耗掉了。

要从全生命周期运维的角度,将运行和精细化管理纳入到管理中。储能不是一堆部件的简单整合,而是基于应用场景的反向设计和再选型的过程,以及基于运行场景运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再优化。电力电子设备既怕过电压,又怕过电流,对电压高度敏感。电力电子是毫秒级的响应,而传统的电力系统火电和水电包括抽蓄是分钟级的响应,电力电子导致电网电压的波动或者功率的缺额。现在的火电、水电、抽蓄都无法快速调节,只有用储能系统的PCS来调节。

构网型在目前电网下是很好的尝试,核心是怎么能够在高扰动的情况下快速识别出系统的状态。另外,要求是支撑电源的系统调节能力和相应的快速冲击变化是一个可比量级,否则是支撑不了的。目前微网是可以的,大电网扰动过大时,储能和电网缺额不是一个量级,调节性能还是需要提升的。

徐绍龙:中车价格不是最低的,也不是特别高,走的市场化竞争的道路。

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创新目标。客户需要什么,就要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客户需要更低的价格,更安全、更高效的支撑电网,就要向这个方向努力。

第二,创新一定要基于深厚成熟的基础。包括技术实验体系、生产制造体系,标新立异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要进行融合创新。一方面是不同行业的融合,轨道交通跟电动汽车领域、跟新能源发电装备的融合。上下游供应链之间的融合创新,比如IGBT和功率模组之间的一体化设计。

第四,加快速度。储能行业非常特殊,从技术设计到推向批量量产是速度最快的行业,甚至一年都要迭代两三次。创新的速度跟不上,创新就不够新了。

第五,布局长时储能。长时储能方面,光热、压缩空气、液流都是可选的选项,正在积极跟进液流的相关工作,也交付了一些系统。另外,磷酸铁锂也可以降额运行,更好的适应长时间的需求。因为长时间储能有时不是常态化的需求,如何在容量和功率方面取得平衡也是值得研究的。

10.jpg

陈海生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

陈海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经常讲0-1、1-10、10到100,或者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主要集中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人在储能领域发表文章、申请专利已经全球第一,但不敢讲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已经超过美国。

原始创新非常重要,一是从国家层面对基础研究的支持还要坚定不移。二是尊重知识产权,让创新的人获利。一个技术从发现一直到成为产品,往往要经过非常长的时间。机制方面,一方面是评价机制一定要能够容忍做基础研究而且长期坐冷板凳攻关的人。二是做长期的攻关难度比较大,要有阶段性的成果评价机制。

主持人(夏清):中国的举国体制是高效的,但关键是评价机制,只有客观、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激励中国人的0-1的创新。只有中国出现了很多0-1的创新,中国人才能真正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构建大市场、大循环,坚持0-1的创新发展战略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