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及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本届峰会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展览面积16万平米,近800家参展商,吸引近10万名国内外专业观

首页 > 储能 > 储能技术 > 综合 > 报道 > 正文

国家能源局边广琦:持续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加快完善新型储能参与市场机制

2025-04-24 17:03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年4月10-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及展览会(ESIE 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本届峰会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展览面积16万平米,近800家参展商,吸引近10万名国内外专业观众莅临现场,官方线上直播观众超230万人次。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立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要求,持续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主要在强化规划前瞻引领、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引导科学合理调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四方面发力。此外,国家能源局还将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完善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品种,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做出积极贡献。

边广琦,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

以下为致辞摘要:

今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指出,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锚定“双碳”目标,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储能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新型储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国家能源局会同相关单位积极完善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构建行业发展政策“四梁八柱”。

二是新型储能创新技术不断涌现。通过新型储能试点项目和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选等工作,有力促进国产化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

三是新型储能多重功效逐步显现。新型储能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保供水平的作用逐步增强,有效服务能源安全保障。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月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7500万千瓦。2024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1000小时,较2023年提高约一倍,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立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要求,持续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前瞻引领。在国家能源局“十五五”能源规划总体安排下,扎实开展“十五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研究编制工作,科学谋划“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发展需求,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等,加强对新型储能行业的引导,更好发挥新型储能的系统性作用。

二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型储能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发展新型储能有助于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家能源局将以新型储能试点项目、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科技专项等为抓手,持续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同时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努力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创新。

三是引导科学合理调用。认真落实《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要求,督促电力调度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完善新型储能调度运行细则,研究完善新型储能评价指标体系,引导行业科学合理评价新型储能调用情况,促进新型储能调节作用发挥。

四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我局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落实好《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全面提升上下游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完善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品种,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促进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

一直以来,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积极发挥社团组织的桥梁作用,搭建了储能国际峰会等交流平台,为推动行业各方面交流互鉴、凝聚发展共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广大新型储能行业同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广泛凝聚智慧共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电力系统需求引导科学合理配置,以务实举措为新型储能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深化能源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努力奋斗、拼搏进取,勇当开拓者,争做主力军,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作出积极贡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