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奔驰官方宣布奔驰EQS450+先锋版推出后车轮转向付费订阅服务,消费者购买此订阅服务后,EQS450+先锋版汽车后车轮转向角度可从4.5度提升至10度,该服务价格为4998元/年,可先免费试用3个月。宝马随后跟进,在韩国推出了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等订阅服务。以座椅加热为例,车主可免费试用一个月,订阅费每月约18美元,一年套餐为176美元,3年套餐为283美元。若要永久拥有该功能,用户则需一次性支付406美元。此外,还对无线CarPlay、前大灯、安全系统、行车记录仪等功能也提供了付费订阅服务。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新能源车企在积极寻求新的盈利模式。那么,付费订阅服务会是门好生意吗?
备受车企推崇
据了解,目前多数车企采取“硬件预埋+软件付费”的模式,消费者选择付费订阅后便可直接使用。2016年10月起,特斯拉所有新车都会预埋AutoPilot硬件,用户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是否付费开启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EAP)和全自动驾驶(FSD)。今年1月,特斯拉将FSD一次性售价从1万美元提高到1.2万美元,目前FSD的订阅费为199美元/月。据悉,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已有超过10万名特斯拉车主在北美使用了FSD测试版功能。近日,特斯拉在计划FSD的新一轮涨价。
蔚来汽车NAD完整功能采用“按月开通、按月付费”的服务订阅模式,消费者将以每月支付680元的方式按月订阅ADaaS。李斌表示:“ADaaS收入将是蔚来汽车毛利的来源之一。
2021年第一季度,主打智能化的小鹏汽车首次将XPILOT自动驾驶软件计入营收,该季度小鹏汽车从XPILOT3.0获得软件收入达8000万元。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表示,XPILOT软件的变现将成为小鹏汽车除整车硬件销售外的持续性收入和利润来源。
近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软件部门首席执行官DirkHilgenberg表示,大众将在自动驾驶辅助等功能中提供随用随付方式。这意味着,大众未来的驾驶辅助系统可能要变为按里程付费模式,此前有消息称该功能收费为7欧元/小时。
新型盈利方式
事实上,汽车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多数较晚成立的新造车企业仍未能实现稳定盈利。那么,众多新能源车企推出的付费订阅制度,究竟是否是一门好生意?
特斯拉的财报显示,2021年全年,特斯拉包括自动驾驶软件在内的服务及其他业务实现营收38.02亿美元,同比增加65%,占总营收的7.06%。Stellantis集团在2021年12月举行的“软件日”上明确,到2030年,集团软件收入将达到200亿欧元,届时集团将拥有3400万台联网汽车。在消费端,德勤的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车联网付费,其中25%-30%的消费者的支付额度超过5000元。
“未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将分为硬件、软件和服务收费三个方面,传统燃油车主要是靠卖车、维修保养、汽车金融服务等赚钱,而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未来硬件占智能电动汽车成本的比重会逐渐下降,靠付费订阅盈利会成为未来智能汽车的主要营业收入之一。”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表示,付费订阅是未来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不过,近期奔驰、宝马接连推出车辆功能付费订阅服务也引发了争议。记者了解到,不同于特斯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新造车企业付费订阅项目多为智能驾驶等,奔驰、宝马等企业的付费订阅项目为硬件项目,对原本的标配进行收费,使得消费者颇为不满。
据悉,目前上述宝马在韩国的订阅服务已暂停。
用户体验成关键
事实上,不同新能源汽车企业对付费订阅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新款理想ONE自动驾驶是标配,未来理想也不会对自动驾驶收费。”理想汽车CEO李想曾明确表示。在他看来,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最重要的系统。
今年5月,小鹏汽车宣布,5月9日起下订小鹏P5和P7部分版本车辆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及升级服务调整为标配。“小鹏的软件收费业务是做得非常好的,不过小鹏之前做的硬件和软件分开收费效果上可能不如对其统一收费的效果,在智能座舱和智能底盘一体化有更高的硬件和智能体验以后,这样的一体式方案下软件收费更容易被接受,后续等高阶智能驾驶有更好的体验以后,可能会推出按里程或时长收费的机制。”何小鹏表示。
用户的选择也决定了车企在订阅服务上是否能有更长远的收益,而功能、价格等因素都影响着用户的选择。数据显示,特斯拉FSD在中国用户中的选装率只有1%-2%。对此,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还需要把FSD的体验做得更好。
“其实订阅服务的价格策略应与其它商品一样,在初期订阅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可以将价格设置得更优惠,吸引用户踊跃订阅。”张翔表示。近日,极氪001推出软硬件免费升级。“软件方面未来不排除收费的可能,但收费点一定是建立在用户认为值的基础上,即给予的价值让用户愿意去付费接受好的体验。”极氪汽车CEO安聪慧表示。
事实上,多数消费者对于一些基础性功能项目进行收费十分不满,而对于自动驾驶等智能化软件项目的收费往往可以接受。“付费软件价格需进一步下探,性价比提高才能进一步吸引消费者。”在业内人士看来,智能电动汽车造车成本较高,车企在单纯依靠卖车较难盈利的情况下,靠软件提高营收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但若要彻底打通软件付费模式,获得广大消费者认可,还需在用户体验和软件售价上进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