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考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公司有力有效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在服务大局中担当作为。”7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在该公司年中工作会议上复盘上半年服务稳经济、促转型等情况,同时部署下半年工作。辛保安表

首页 > 配售电 > 能源服务 > 报道 > 正文

国家电网:推动源网荷储各环节系统发力 牢牢守住民生用电底线

2022-07-21 09:48 来源: 中国能源报 作者: 仲国旺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考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公司有力有效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在服务大局中担当作为。”7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在该公司年中工作会议上复盘上半年服务稳经济、促转型等情况,同时部署下半年工作。

辛保安表示,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将坚决完成好中央部署的各项任务,坚决扛起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首要责任,主动担当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使命,抓紧抓好推动能源清洁转型的战略任务。

累计建成29项特高压工程

7月1日,全球首个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工程——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产,我国“西电东送”再添一条跨越2080公里的大动脉,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00亿千瓦时。至此,国家电网累计建成29项特高压工程,以电网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渐凸显。

上半年,国家电网积极承担全国电网发展格局研究,针对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光电基地、藏东南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外送等提出规划建议。华中“日”字型特高压环网最后一项工程——武汉-南昌特高压交流工程获核准,陇东-山东、哈密-重庆等特高压工程全部启动预可研,福州-厦门、驻马店-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设。

另外,为持续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国家电网积极落实国家部署和要求,上半年实现山东沂蒙、吉林敦化、黑龙江荒沟抽蓄电站竣工投产,推动浙江泰顺、江西奉新、湖南安化、黑龙江尚志抽蓄电站开工。至此,该公司经营区抽蓄电站在运、在建规模分别达到3011万千瓦、5173万千瓦。

牢牢守住民生用电底线

国家发改委7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13日,全国调度发电量达到278.54亿千瓦时,最高调度负荷达到12.22亿千瓦时,均创历史新高,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压力进一步凸显。

面对保供挑战,辛保安强调:“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统筹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推动源网荷储各环节系统发力,牢牢守住民生用电底线,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硬仗。”

据了解,国家电网发挥大电网和集团化优势,加大跨区跨省支援力度,组织国网东北分部、国网西北分部、国网西南分部加强电力外送,有效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严肃调度纪律,强化燃料监测,及时转付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促进各类机组满发稳发;加强负荷侧管理,推动经营区所有省(区、市)出台有序用电方案。

为进一步保障下半年电力供应,国家电网筹谋在先,明确要充分发挥煤电兜底保障作用、电网配置资源平台作用、需求响应平衡调节作用、政策机制宏观调控作用。同时,扎实做好稳经济、稳经营、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大重点领域投资建设力度,依托产业链供应链延伸价值链,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为行业企业发展创造更大机遇和空间。

加快电网转型助力“双碳”

4月22日,由国家电网发起成立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发电、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规划设计、新能源等企业、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数十家单位参与组建,并与国家电网签订科技攻关行动计划专项责任状。

加强产业协同,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只是国家电网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缩影。

“国家电网要坚决扛起促转型助‘双碳’的使命责任,坚持清洁低碳是方向、能源保供是基础、能源安全是关键、能源独立是根本、能源创新是动力、节能提效要助力,端稳端住端牢能源饭碗,努力争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辛保安掷地有声。

在电源侧,国家电网将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积极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助力煤炭消费有序减量替代,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电网侧,国家电网将推动送受端电网结构合理分层分区,抓好特高压、超高压和各级电网建设,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服务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外送。同时,将配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着力点,持续优化完善配电网规划理论、建设标准和管理体系,支撑新能源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和多元负荷友好接入。

国家电网还将持续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有序开发建设抽蓄电站,大力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和调峰气电建设,积极支持新型储能发展,推动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联动,培育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电力系统调节的良好产业生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