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泰安市发展改革委多元化布局、一体化施策 聚力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市发展改革委聚力构建以抽水蓄能、盐穴储能和电化学储能为主,制氢储能和储热储冷为辅的多元储能体系,在建在运储能装机超50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先后入选全省首批未来产业集群、支柱型雁阵集群、十强产业场景创新引领区。
原文如下:
市发展改革委多元化布局、一体化施策 聚力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
市发展改革委聚力构建以抽水蓄能、盐穴储能和电化学储能为主,制氢储能和储热储冷为辅的多元储能体系,在建在运储能装机超50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先后入选全省首批未来产业集群、支柱型雁阵集群、十强产业场景创新引领区。
因地制宜
深挖优势拓展抽水蓄能
泰山、徂徕山水头高、距高比小、地质条件良好。市发展改革委充分借鉴泰山抽水蓄能一期项目经验,深挖徂徕山抽水蓄能资源,超前谋划、压茬推进选址、纳规、移民等各项工作,为抽水蓄能项目“落得下”“快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总投资107.5亿元、装机180万千瓦的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已进入建设高峰期,预计2027年首台机组并网,提前一年投运;泰安三期45万千瓦电站已纳入国家规划;良庄100万千瓦电站正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规划。预计到2030年,全市抽水蓄能在运在建装机容量将突破425万千瓦,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产业基地。
变废为宝
盘活资源发展盐穴储能
泰安市拥有全省最大的岩盐矿床,多年开采形成容积巨大、密闭性好的采空盐腔70多个。市发展改革委坚决摒弃先开采、后治理老路,编制全国首个区域盐穴储能储气专项规划,探索“前端采盐建穴、中端储能储气、后端建网延链”的链式发展新路径;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中石油盐穴储气库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储能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4个项目入选能源领域全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数量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9月,中储国能10MW国内首台套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填补了国际无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空白;2024年4月,中储国能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并网,是目前国际上建成规模最大、效率最高、性能最优、成本最低的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被列入国家级新型储能示范项目。中能建350MW、中电建2×300MW等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已开工建设;中储国能660MW、山高集团660MW、水发集团600MW等3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即将开工。泰安市盐穴储能规模实现了从10MW到300MW、350MW、660MW迭代升级,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预计到2030年,全市盐穴储能装机将突破350万千瓦,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盐穴储能基地。
借势而为
延长链条打造多元储能
光伏产业规模大、锂电产业发展快、能源装备制造基础好,泰安市具有发展多元储能的优越条件,市发展改革委积极发展独立电化学储能、分散用户储能和盐穴储气,推动储能模块化、多元化发展。山东高速新泰100MW、道朗200MW电化学储能电站,首航高科100MW二氧化碳熔盐储能项目加快建设,华驰动能100MW飞轮储能等项目即将开工。预计到2030年,泰安市新型多元储能装机量将超过200万千瓦。同时,聚力打造“泰山锂谷”,“电池材料+动力(储能)电池+电池封装+终端应用+电池回收”锂电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世界首条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省第一、国内前三的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聚“点”入“网”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市发展改革委发挥我市地处全省地理中心、区域电网中心、“陇电入鲁”落地点的区位优势,积极布局智能微电网项目,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成立省内首家虚拟电厂创新服务中心,建成全省首个“聚合式”虚拟电厂和9个“微电网”项目,消纳绿电1189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1.27万吨,“泰开绿色低碳多场景柔性智慧园区微电网”成功入选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2025年,泰安市计划再实施山东高速惠泰等10个微电网项目,全力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为现代能源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