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针对辅助服务市场的总体原则、设立流程、品种功能、交易组织、费用结算、市场衔接、风险防范、监管评估等全流程提出了针对性要求,通过构建统一规范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体系,更好发挥电力辅助服务保安全、促消纳、助转型作用。
《规则》共十二章六十七条,重点明确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管理路径,支持各类具备提供电力辅助服务能力的经营主体平等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明确市场设立原则,规范市场建设流程,统一市场品种,明确费用传导方式及市场衔接思路,强化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中的计量结算、信息披露、风险防控、监督管理要求等。《规则》具有以下亮点:
市场管理规范有序。《规则》厘清了各级政府部门及运营机构的职责界面,加强了对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事前需求论证及风险防控、事中规范开展与关键记录、事后应急处置与监督评估的全流程管控。明确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提出建设需求并进行分析论证、制定方案征求意见后报审实施,相关参数应合理确定,新品种设立应当依序开展模拟试运行、结算试运行、正式运行,指导各地市场建设规范有序、有据可依。
市场建设因地制宜。《规则》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需求分析、费用疏导、省/区域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等环节充分考虑各地区资源配置需求、市场发展进程等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更加贴合地区实际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推动跨省跨区交易双方根据辅助服务情况,公平合理承担和获得送受两端辅助服务费用,进一步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市场主体多元平等。为解决当前发电侧调节能力相对不足,用户侧调节资源普遍未参与系统调节,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系统灵活调节需求等问题,《规则》将储能企业、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车网互动运营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纳入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经营主体,并强调各类具备提供电力辅助服务能力的经营主体平等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充分激发和释放用户侧灵活调节潜力,更好发挥源网荷储各环节资源灵活调节作用。
市场品种持续优化。在当前常规调峰、调频、备用市场的基础上,《规则》首次明确在爬坡辅助服务品种中引入市场机制,并明确爬坡服务费用根据中标容量、中标时间、出清价格等要素计算,指导各地区拓展丰富市场品种,优化调节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衔接顺畅有效。一方面,《规则》注重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与现有文件、机制的衔接,延续了此前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文件确定的原则,根据现货运行情况确定辅助服务市场费用传导方式及分担主体。按照《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基本规则》要求进行辅助服务信息管理,确保了信息披露一致规范。另一方面,《规则》结合现货发展进程,增加调频、备用、爬坡品种与现货出清衔接,具备条件时推动与现货市场联合出清,促进辅助服务市场与电能量市场协同发展。
风险防控逐步健全。《规则》首次提出全面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风险防控机制,针对供需风险、市场力风险、价格异常风险、技术支持系统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多种风险,要求进行预警、编制处置预案,风险发生时进行应急处置,并报告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及省级价格、能源主管部门,做到事前精准预警、事后高效处置,有效筑牢安全防线。
市场监管精准有力。《规则》通过加强流程控制、披露过程参数、做好监测预警、定期总结报告、明确监管职责等方式强化全链条、全流程市场监管,确保市场运行的公平、透明、规范,推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保障市场成员合法权益。
(作者: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郭志刚 金建波 汪哿 朱雨蕙 张林垚)
原标题:保安全促消纳助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