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网湖北电力首款“双碳”数据应用产品——“电碳地图”上线。该地图可测算、监测和展示湖北省35个主要碳排放行业的碳排放数据,实现了湖北全省从电量看碳排放的全景动态展现。
作为我国“双碳”能耗监测系统构建的重要体现,近年来,电碳地图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其通过为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水平及节能增效水平提供精准“画像”,对碳排放情况开展过程监测与分析,促进企业与行业绿色发展,引导城市能源消费向清洁低碳转型。
多地试水电—碳—能数据联动
记者了解到,湖北此次推出的电碳地图,深度融合了省内能源消费数据,打通了“电—碳—能”数据链条,通过建立地市用电量与碳排放联动模型,形成湖北电网14地市电—碳地图,可对35个主要碳排放源行业的碳排放变化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与此同时,通过历史碳排放数据和电力数据的关联,电碳地图还可计算出更具时效性的碳排放数据,从而解决了碳排放数据滞后难题。
“除湖北外,浙江、厦门也已推出类似概念,利用电量数据开展碳排放核算,同时与能耗、产业等领域相结合,衍生出不同电碳地图模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潘荔说。
如2021年,福建厦门率先搭建电碳生态地图,以电力大数据融合煤、油、气、热等各类能源消费数据,实现从电量看碳排放全景;同期,国网浙江舟山供电公司也研发了“电碳指数”模型,集成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电、气、煤、油等能耗数据,精准统计、分析和赋码,得出“电碳指数”,即每消耗1度电所对应的碳排放量。
为城市降碳勾勒路线图
“电碳地图是以电力数据为核心,在能源消费侧对区域碳排放进行核算。”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城市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研究员江海燕表示,通过电碳地图,可以精准定位碳排放对象,有效缩短碳排放核算周期,提升碳能管控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保障了碳排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江海燕进一步介绍,传统区域碳排放核算工作主要依赖于对能源供应侧的“一次能源”和“净调入电力热力”的数据检测,并将其作为基础核算数据,但这类数据往往统计周期长、准确度低。而电碳地图可实时采集分析电力数据,并进行碳排放核算,能够有效提升碳排核算、监测和分析的时效性与准确度。
“电碳生态地图的应用,一方面可有力支撑政府科学制定减碳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提供精准导航;另一方面,可为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水平及节能增效提供精准画像,加快企业及行业低碳转型。”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巍说。
一城一策完善数据生态圈
应用前景广阔的同时,电碳地图也面临数据共享阻滞、碳能考核不合理等难题。
江海燕表示,从建设基础看,当前能源数据开发、共享、交互机制还不通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电碳地图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前,能源数据的采集、购买、使用等具有一城一策的特点,未来亟需建立各品类能源有效交互的激励机制和商业模式。”
不合理的碳能考核指标无疑会阻碍电碳地图的快速发展和有效应用。“在碳能核算框架调整阶段应适当松绑考核要求,鼓励各区域快速调整思路,从而更好支撑电碳地图这类智慧化管理平台发展。”江海燕说。
葛巍建议,未来还应面向企业提供自主申报、普惠算碳的绿色通道,引导企业自主记录碳排放数据,同时加快完善“政府—电网—企业”多方参与的数据生态圈,共同提升碳精度。“可在算碳、观碳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企业碳账户体系,为用户提供绿色技术、绿色金融等生态服务,以增强电碳地图融碳、降碳能力,帮助政府和企业掌握区域碳排放变化的趋势,从而完成管碳、降碳的完整闭环,促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