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电改凸显“放管服、释放红利、顾全大局”三大特点
自“中发9号文”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本轮市场化改革的特点之一就是“顶层把方向、改革权下放”。各地方政府在减税降费让利的思维驱动下,主导各省区电力市场充分培育、百花齐放。
特点之二是释放了大量的改革红利。2016年至2020年,南方区域共释放改革红利1350亿元,市场化用户降幅达到了7.9分每千瓦时。
特点之三是电力企业作为红利的输出者做到了“讲政治、顾大局”,带头保供稳价。在电力富余甚至过剩期间,电力企业不仅要克服自身的经营压力,还要为清洁能源快速发展“让路”和提供支撑。南方区域“十三五”期间,最低年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2680小时、云南省1264小时。在电力紧缺时期,要应对一次能源价格的暴涨,据中电联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0月份全国火电企业因煤炭价格上涨额外增加的发电成本支出高达4318亿元。同样,电网企业也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政府支持地方产业政策,做好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和各种风险波动的缓冲器。
总之,在这轮改革进程中,电力系统面对各种困难和突发状况,依然实现了用电侧的降本促增长、清洁能源的普遍消纳,以及为多种原因出现的缺电和各种风险提供保供及兜底服务工作。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要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市场是大平台。新型电力系统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清洁能源占主要地位,传统能源的角色从电量支撑转变为电力支撑。预计到2025年,南方五省区非化石能源装机、电量占比分别达到60%、57%。
二是电力系统要具备充裕的调节能力,以应对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带来的波动性和间歇性。
三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水平将明显提升,可为电力系统短时平衡提供算力支撑。
四是新能源和配套项目要具有良好的成本回收机制,全社会形成绿电消费共识,电力与相关市场衔接顺畅,尤其要与金融市场、碳市场衔接顺畅。
同时,电力系统在发展上还将呈现两大特点,以南方区域为例:
其一是电力系统规模将快速增长。此处的增长主要指的是电源方面,“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南方五省要分别完成两个1.4亿千瓦新增装机(其中新能源分别各1亿千瓦)。到2025年和2030年,新能源装机占比将分别超过25%、35%,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15%、20%,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从用电量的角度来看,“十四五”“十五五”南方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为6.1%,十年匡算增长80%。考虑到“双碳”目标导向下电能替代的进展,预计到2030年,全社会电力在终端用能的占比将从现在的28%上升到38%。这意味着南方区域至少要再建一个配电网。
其二是电力系统的科学技术含量将大幅度提升。高比例新能源发展趋势下,新型电力系统将呈现更高程度的电力电子化、强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为此,电源侧要重点布局主动支撑技术、大规模集群送出技术、灵活性调节技术等;电网侧要重点布局新型系统稳定分析和控制技术、智能调度系统、电碳市场联合仿真及平台运营技术等;负荷侧要布局多元用户供需互动技术、节能降损、综合智慧能源技术等;储能侧要研发推广超长时间储能技术、大容量电化学储能集成应用技术、储能安全管理与智能运维技术等。
为充分满足南方区域的电网容量和技术发展需求,南方电网“十四五”总投资预计将达到6800亿元,较“十三五”实际完成总投资情况高23%;年均投资约1348亿元,较“十三五”实际完成年均投资高246亿元。总的来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表现在规模的快速壮大、科技含量上的快速提升,这两个“快速”也将导致投资需求的大幅度增长。
全国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新任务
在全国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中,改革推动者的变化将导致新形势、新矛盾、新任务的出现。
一是角色的转换,全国电力市场需要由国家部委牵头,各地方政府由改革的设计者变为博弈的一环,推进方式发生较大的角色变化。
二是国家统一的市场顶层设计、统一的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与各地方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之间的矛盾。南方区域,广东市场化电厂主要为燃煤电厂和燃气电厂,云南市场化电厂主要是水电,以及枯水期的风、光新能源发电,两省市场发展阶段不同,电源结构也不一致。
三是统一市场下整体与局部利益调整的矛盾。统一市场下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可能导致大市场内价格水平趋同,将改变原有的以省为实体的资源分配格局,对原有产业布局产生影响。目前,在南方区域推进区域市场建设过程中,西部省份最关注的是加入统一市场后,是否会抬高自身省内的用电价格。而局部的价格变化还将直接影响到多省区的送电意愿。
四是地方政府“减税降费让利”“电价只能降不能升”的惯性思维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产生的巨额投资需求之间的矛盾。
除此之外,全面放开的电力市场和其他能源市场之间的矛盾也不容忽视。
一是电力市场作为二次能源市场,是建立在上游能源市场基础之上的。就目前而言,上游能源市场建设的基础有待夯实。资本操纵、企业联盟、安全及环保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导致一次能源价格问题极为复杂,这直接影响了电力价格的形成与稳定。
二是电力市场作为二次能源市场,具有明显的牛鞭效应。电价信号反应更快、影响范围更广,在允许电价充分波动的情况下,各种因素叠加会进一步放大一次能源的波动。电力现货价格的概率分布经常呈现出尖峰、肥尾的特点,市场参与者可能只有一些较小的风险敞口,但是如果其他对冲市场建设不完善,或者是未采用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时,也可能会蒙受较大的损失。
三是电力特殊物理特性与市场建设中缺乏阻尼器的矛盾。现阶段电力还不具备大规模存储的能力,难以实现像其他大宗商品一样通过储备平抑波动的功能。国外的部分文献统计和实证结果也表明,电力现货的历史价格波动率显著高于石油和天然气等可存储的大宗商品,因为电力现货市场可以瞬时、直接反映负荷需求、新能源发电占比等边界条件的变化,价格信号往往会出现剧烈的跳变。
四是煤炭长协约束性差与电力长协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由于多重原因,煤炭长协履约率较低,但煤协失信将导致电协失效。在严峻的电力供应形势和电协刚性执行之下,发电企业可能亏损较大。
全国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相关建议
强化顶层设计,目标明确,定位清晰
首先,在建设目标方面,要突出促进新能源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建设,围绕这些目标进行市场机制的设计,树立高质量发展包括绿色消费是有成本的理念,消除降价输血的预期。在市场机制方面,要坚持“优质优价优先”的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对于新能源坚持绿色优先的原则,以市场竞争方式形成新能源上网价格,降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本,引导和稳定新能源逐年投资建设规模。
对于新型电力系统的调节性电源要坚持性能优先、质量优先的原则,协调新能源与调节性电源的利益分配问题,补偿调节性电源降电量、保容量所需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同时用市场化的手段,以竞争机制实现调节性资源的优胜劣汰,激励存量电源进行灵活性改造。同时要充分挖掘多元化调节性电源的价值,完善抽水蓄能、调峰电源、电化学储能等一系列新型储能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成本疏导机制。
对于用电侧也要进行创新,要坚持高价优先的原则,实现源荷互动,要充分尊重购电用户的意愿,要把购电合同与保供联动,鼓励用电企业竞价购买用电权,实现优先供应。向新兴市场主体拓展,接纳更多的柔性负荷、虚拟电厂进入市场。
全国、省(区、市)、区域多层次电力市场协同运行
全国市场定位于承担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等国家重大能源发展战略,以及通过跨区域市场交易机制解决西南水电外送、西北华北风光外送等清洁能源消纳问题。
省(区、市)级电力市场主要考虑行政范围与交易关系确定市场边界,组织省内的电力交易,定位于保障电力电量实时供需平衡和安全供电秩序,优化省内资源配置,发现电能价值,实现省内电网安全运行与市场经济运作相容,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区域市场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内发挥资源、经济优势互补,依托区域一体化战略构建区域市场,起步阶段与省级市场协同运作,通过多省电力市场的开放融合,更大范围内实现高效、精准优化配置资源,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此外,在电、碳、绿证等多元市场体系中也要实现协同、融合发展。一方面通过电力市场来促进六大行业、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与转型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多元市场体系的协同,溯源、认证绿色消费行为和可再生能源消纳,共同促进形成全社会推动“双碳”目标的格局。
坚持全国电力市场的帕累托改进方向
值得强调的是,全国电力市场应尊重各省市场建设历史,遵循帕累托改进的原则,从改革震动小、利益调整小的市场融合方式起步,稳妥有序推进。通过跨区跨省优先计划“保存量、促增量”放开,稳住送受电存量基本盘,促进增量市场体现效益优势,积极推进两级市场融合。通过循序渐进地放开市场准入,赋予市场主体的选择权,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充分竞争。利用信息披露,驱动市场主体自主发现两级市场之间的效益空间,实现高效的市场均衡。
发挥政府稳大局的作用
首先,建议国家层面率先在新能源方面打破省间壁垒,为新能源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新能源作为增量资源,对地方电力市场影响有限。其次,要稳定上游能源价格,增加缓冲区,设置阻尼器。建议政府加强上游能源行业和市场监管,增设国家能源(实物或合约)储备。设置合理的价格浮动区间,防范电价大起大落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
试点先行,由小到大,走融合发展之路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应紧密结合我国电网网架结构现状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科学设计市场体系建设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南方电网公司积极推进南方区域的电力市场建设,目前已经建立了全时序、多品种、细颗粒的电力中长期交易体系,启动运行了调峰调频等区域辅助服务市场,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已具备基本技术条件。
建议国家支持南方电网公司先行先试,在南方地区加快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从打破省间壁垒、开放省间市场准入、统一交易规则、丰富交易品种、增加市场外延等方面完善区域电力市场,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未来南方区域市场,完全有条件建成联结港澳、辐射东南亚跨国境交易的更大范围的泛区域电力市场。
继续发挥电网在改革中的兜底作用和保供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2022年保供稳价任务艰巨,建议持续发挥电网企业作为平台和蓄水池的作用,保障电力市场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钟声 作者系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