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双碳’工作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施其政,各自提出自己的减碳目标和规划,局部最优导致整体次优,对经济运行产生了直接的冲击。为解决上述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认为,应建立全国碳排放统一大市场。
李稻葵建议:在全国碳排放统一大市场下,各地区、各部门为直接或间接碳排放支付同样的单位费用,与此同时,各主体也可按照同样的碳价从碳汇或碳捕获得收益。
李稻葵表示,从结果上看,任何地区或部门的碳排放对“双碳”目标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减排的成本却大相径庭。他指出,要推动全国的减排,必须在减碳成本最低的地区和部门进行减碳,而不是对各个地区和部门“一刀切”。
但是怎么才能够知道哪个地区、哪个部门的减碳的成本最低呢?这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全国碳排放统一大市场,通过统一碳排放市场的运行,发现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价格。对照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价格,减碳成本比全国碳价格低的地区和部门自然会加快减碳,以此获得经济效益,而减碳成本高的地区就应该不减排甚至于加碳,(两者叠加)总体效果是减碳。
对于建立全国碳排放统一大市场的具体措施,李稻葵提出了六点建议:
1.建议尽快推出从碳排放的源头征收的碳排放税,引导碳税税负向下游传递;
2.建议将部分碳排放税留给征收地的地方政府,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推动相关地区的碳转型;
3.建议将归属中央的碳排放税由中央负责“双碳”工作的部门使用,主要用于补贴碳替代技术研发以及补贴碳汇产业;
4.建议在碳税推出后宣布碳税税率提高的时间表,引导低碳项目的投资;
5.按照碳税税率补贴碳汇和碳捕获项目;
6.建议匡正碳交易市场,防止碳交易市场价格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