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力主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美国退群使得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遭遇逆流。与此同时,特朗普废除拜登时期国内系列油气勘探禁令包括废除美国外大陆架地区勘探禁令,释放阿拉斯加油气资源潜力,旨在全方位推动美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特朗普取消对风能、太阳能产业的政策支持,仅对

首页 > 配售电 > 电力金融 > 评论 > 正文

深度解析 | 全球能源体系大洗牌,中国的机遇藏在哪?

2025-05-16 14:43 来源:能源新媒 作者: 济民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力主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美国退群使得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遭遇逆流。与此同时,特朗普废除拜登时期国内系列油气勘探禁令包括废除美国外大陆架地区勘探禁令,释放阿拉斯加油气资源潜力,旨在全方位推动美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特朗普取消对风能、太阳能产业的政策支持,仅对非化石能源中稳定性好的地热及核能给予鼓励和扶持,对特朗普而言能源稳定胜过一切。

美国重回化石能源路线将从深层次推动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迁,全球的能源治理将进入新阶段。


1 美国能源新政推动

全球能源格局变化

特朗普入主白宫后签署政令,对来自多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一定程度上加剧国内通胀压力,但控制通胀又是特朗普重要的政策目标。通胀控制不了,民众就不会买政府的账。为有效应对通胀挑战,特朗普将国内油气产业大发展作为切入点,一系列鼓励油气发展的政策旨在通过增加供应降低油气价格、降低工业用能及原料成本对冲通胀。除了依靠自身力量外,特朗普同时呼吁欧佩克增产,并得到了欧佩克的有效回应。与此同时,特朗普加大与俄罗斯、乌克兰的外交磋商,促其停火。若俄乌冲突结束,俄罗斯油气供应将步入正轨,俄美甚至将加强油气领域的合作。俄罗斯油气产量增长了,势必进一步从基本面增强全球油气的供应能力,有利于稳定油价,与特朗普的政策初衷是一致的。需求方面,用能大户欧洲的动向值得关注。尽管俄美油气可以供应欧洲助其摆脱能源风险窘境,但慕安会上美国与欧洲的认知分歧以及历史上欧洲对俄罗斯能源过度依赖导致的能源荒将使欧洲继续寻求能源独立。近期欧盟发布《竞争力指南》继续强调低碳发展路线,提出一系列新的清洁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旨在保障原材料、清洁能源、可持续运输燃料和清洁技术的供应。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户,在交通电气化和新能源大发展的形势下,石油需求增长空间有限,但天然气需求尚处于增长期,自海外油气进口还将增长。这些因素将是全球能源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 我国参与全球能源

治理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作为能源需求和生产大国,一直是全球能源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全球能源治理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提升能源安全保障程度、实现能源低成本可持续供应以及能源绿色低碳化结构转型。就2025年形势看,在美国能源新政系列影响之下,各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面临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地缘政治局势复杂,能源安全治理依然任重道远。特朗普外交方面的极端做法可能加剧中东局势动荡。巴以冲突虽然停火,有好转迹象,但美国接管加沙以及巴勒斯坦人离开加沙言论引发巴勒斯坦等中东国家强烈不满,巴以冲突风险犹存。美国拟各个击破俄罗斯和乌克兰,促其停火谈判,但综合俄罗斯开出的以乌克兰割让领土为条件的停火条件以及欧盟对乌克兰的大力度支持等因素判断,俄乌冲突达成停火协议难度大。若巴以冲突、俄乌冲突持续,地缘政治动荡之下全球油气供应就会受到影响,中东依然是地震带和火药桶,俄罗斯、乌克兰依旧不太平。此外,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不时会有新的措施和行动。伊朗油气出口遭遇抑制,伊朗相应反制加剧地区风险。中国作为油气进口大国,且油气进口大规模来、自中东和俄罗斯,部分来自美国,海外油气供应客观上存在着风险。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必须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地区局势降温缓和而努力。

二是国际油价保持中低位运行,实现低成本供应,稳油价有助于经济触底反弹。美国能源新政导致国内油气产量增长。在美国国内油气需求规模已经很大甚或可以说需求已到顶的情况下,油气产量增长势必导致油气出口增长,加之欧佩克油气增产的助力,在当前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有效需求不振以及欧盟及中国电气化大力推进且取得积极进展的情况下,国际油气价格将因需求疲弱及供应充分保持中低位运行水平。全球能源治理中的经济性治理其核心是维持油气低成本供应,目的在于降低世界经济恢复的成本。目前,美国的新政等做法已经为油气价格下行已经创造了足够的条件。各国参与全球能源的经济性治理无须做出太多努力,只需“顺势而为”,通过采取相关措施稳油价即可。对中国、欧盟、美国这样的油气需求大国以及充当世界经济增长引擎角色而言,低油价有助于其经济触底反弹。对此,要用辩证和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展过程。当前的低油价虽是经济形势低迷的结果,但也是经济增长的契机,通过刺激性政策的实施以及油气支撑的生产资料低成本支撑有望拉升经济。这是能源治理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三是中欧能源绿色低碳治理可通过新能源合作取得突破。中国、欧盟和美国是全球三大经济体,均为能源消费和生产大户。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对外政策刁钻,不仅关税政策过了头,而且政治主张也极具挑衅性。美国新政府不认同欧洲的外交政策主张使得欧盟与其产生隔阂,美国与俄罗斯谈判后对乌克兰施压,欧盟继续支持乌克兰且对俄罗斯制裁态度强硬,与美国在俄乌问题主张上渐行渐远。美国放弃气候治理,退出《巴黎协定》,主张大力发展化石能源,底气在于美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欧洲就不同了,化石能源资源禀赋一般甚至可以说是江河日下,发展新能源是必然选择。这一点也决定了欧美在能源认知上分歧具有必然性。在此形势下欧盟转向与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中欧在气候治理方面存在诸多共识。目前其合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欧盟跟风美国对中国新能源制造业产品加征关税显得很不和谐。欧盟寻求能源独立路径是依靠新能源及核能,中国在核能及新能源领域具有相应的技术及产业管理优势,双方具有合作契合点。

基于此判断,中欧虽然存在经贸合作认识方面存在分歧,但双方合作的空间依旧具备。总体看,中欧加强新能源及气候治理合作,与欧盟《竞争力指南》的目标要求相一致,双方合作具有可行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