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推进陇东、宁东、蒙西、陕北、晋西等能源基地的煤炭矿井水综合利用。在矿井疏干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前提下,具备条件地区可推广用于农业灌溉。到2025年,黄河流域矿井水利用率达到68%以上。”
煤矿矿井水的用途包括降尘、喷洒等井下复用,选煤用水、生态灌溉等生产生活使用,以及外供矿区周边电厂、煤化工等企业。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大钊团队统计,目前我国吨煤开采产生矿井水为1.87立方米,每年产生矿井水量约6.88×109立方米。记者了解到,全行业对矿井水综合利用的重视程度已有明显提升,但如何真正用得好,仍有多项功课待补。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报” ID:cnenergy 文丨本报记者朱妍)
为何要用?
保护水资源与煤矿自身安全需要
在诸多区域中,为何重点关注黄河流域?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主任张英健在解读《方案》时表示,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制约。流域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2020年,62个县级行政区地下水超载,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功能下降等情况。“黄河流域分布有我国一半以上大型煤炭基地,但目前矿井水综合利用效率仍有待提升。”
一位来自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告诉记者,《方案》点出的几大能源基地,正是西部煤炭资源富集区。“由于含煤层、含水层、隔水层共生,煤矿开采不可避免对地下水含水层造成破坏,进而产生矿井水。虽说煤田分布广,地质条件不同,矿井水出水量及特征有所区别,但产生量较多的省份,恰恰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缺水区域。”
除了在产煤矿,部分矿井水还来自于停产矿井。该专家称,煤矿关闭后,被破坏的地下水系统难以恢复,即便不再继续排水,地下水仍会涌入矿井,积存在地下采空区形成老窑水。“随着关闭矿井数量增加,若不想办法妥善处置,老窑水外溢情况越来越严重。它们化学成分复杂、总体水质较差,很可能加重地下水和土壤污染。”
在保护黄河的同时,治水亦是行业自身需要。多位人士证实,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矿井水害却仍是仅次于瓦斯事故的第二大灾害。一旦发生危险,矿井往往被淹没浸泡,巷道工程、机械设备等设施基本报废,抢险救援难度比较大,所造成的损失在各类事故中最为严重。基于种种考虑,矿井水综合利用理应充分重视。
用得如何?
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利用率有待提高
相比早期仅仅把矿井水当作水害源头进行防治,越来越多地区、企业认识到资源化利用的作用,并展开相关研究与实践。
例如,去年12月,贵州省确定了首批省级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工程,选定息烽县大宏煤矿等5处矿井,开展矿井水规模化集中利用,通过探索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而推动全省煤矿矿井水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位于黄河流域的神东煤炭集团,最大矿井水处理项目——补连塔煤矿矿井水提标治理项目现已进入调试阶段。项目日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经过处理的矿井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排放标准和利用标准,可满足神东生产用水、生态灌溉利用标准。在流域中游,平煤神马集团十一矿的4个800立方米矿井水调节蓄水池,近期已建成完工。通过安装陶瓷膜处理系统,处理后的矿井水用于职工洗浴、降尘、绿化灌溉等,可实现全部循环利用。
而在多位人士看来,矿井水实际利用率仍有提升空间。上述专家举例,有些煤矿实际排水量与预测水量差距较大,导致矿井水无法回用、大量外排;有些矿井水综合利用规划实施进度缓慢,或是矿区周边缺少回用对象;有些矿井水水质不能满足回用要求,未开展提标改造等问题突出。“上述现象在黄河流域均不少见。”
顾大钊表示,煤矿矿井水平均利用率约为35%。整体来看,缺水矿区的利用率高于不缺水矿区,矿井水水质好的矿区利用率高于水质差的矿区,矿区附近配套产业密集度高的利用率高于矿区配套产业密集度低的,国有大型煤矿的利用率高于地方中小煤矿。“只要科学处理,煤炭开发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影响是可控的。”
如何利用?
可作为我国长期稳定的非常规水资源
“矿井水治理不当是害,妥善处置则可以变害为利,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起来。”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授王方田进一步称,实际利用率受限,主要受到矿井条件、处理成本、技术成熟度等制约。
目前,煤矿主要产生高矿化度矿井水、含特殊组分矿井水、含悬浮物矿井水、洁净矿井水等不同类型。“矿井水特征不同,处置要求及技术、成本各不相同。”王方田表示,悬浮物处理技术已非常成熟,高矿化度矿井水零排放难度较大、工艺有待提升。“煤矿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相应的处理系统,既需要与涌水量相匹配,也要强化专业的设备设施和人才,这样才能实现快速、系统、完善处置。”
上述人士表示,高矿化度矿井水、高氟矿井水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这些矿井水到底有多少,长期以来说法不一。从企业角度,谈到产生多少量,往往希望往少了说,讲到利用率又想往高了说。因此,尽快摸清家底十分重要。”
顾大钊根据煤炭产量发展趋势研究预测,2035年前,我国矿井水每年可稳定在60亿立方米以上,将是我国长期稳定的非常规水资源。随着西部煤炭开采逐渐由浅层向深部转移,水资源保护技术难度更大,矿井水水质更趋复杂,带来一系列新的技术调整。“针对我国矿井水保护利用中关键科技瓶颈问题,大力支持相关基础研究,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建立示范工程,实现从煤炭开发源头保护矿井水资源,提高矿井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坚持分级处理、分质利用,科学研究制定标准,充分利用矿区特有优势实现低成本处理。同时要看到,矿井水处理等级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根据用水需求指标适度,避免增加不必要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