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期待的全国碳市场终于在7月16日启动,并且当天交易额就超过2亿,这使得前段时间吵得火热的“蚂蚁森林卖碳汇赚钱”的传闻又死灰复燃。碳汇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蚂蚁集团究竟能否通过蚂蚁森林赚钱?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来源:老汪聊碳中和 作者:低碳老汪)
关于碳汇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在我的文章“别再动不动就碳汇交易了,碳汇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里已经说得很清楚,简单点说,就是符合特定要求的造林项目可以申请叫做CCER的一种碳指标,这种指标可以到碳市场上去卖,而通过造林产生的CCER也叫做碳汇,这就是碳汇一词的来源。
而蚂蚁森林是蚂蚁集团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用户根据相关规则进行一些低碳行为就可以在蚂蚁森林里获得能量,这些能量积攒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在蚂蚁森林小程序里种一颗虚拟的树,而用户每种一颗虚拟树,蚂蚁森林就会在荒漠化地区对应种一棵的真正的树,并且声明真树所有权归发起种树的用户。
这个真树理论上确实是能够产生碳汇的,加上最近碳中和和碳市场概念炒的火热,于是便在前段时间,网上开始流传蚂蚁森林利用用户种树在碳市场买卖、投资中获得收益的言论。由于传播范围太广,使得蚂蚁森林不得不官方辟谣。说蚂蚁森林从来没有参与过碳交易,而且即使将来以后能够交易,这些碳减排收益也属于个人,不属于蚂蚁森林。
其实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会想到这是谣言,用户种的树是虚拟的,真正花真金白银种树的是蚂蚁森林自己,怎么存在利用用户的能量去种树呢?搞得这虚拟的能量还真能变成现实中的树一样。而且蚂蚁森林在沙漠种的树都是低矮耐旱的树种,碳汇量低得很,要真搞碳汇,去其它宜林地区种树可以多出几倍的碳汇量,犯不着干这吃力不讨好的活。
蚂蚁森林本身是个不赚钱的公益项目这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每年几亿真金白银花出去的钱都变成了树,那是肉眼看得见的。不过即使不考虑什么碳汇收益,光从提高集团整体价值和影响力来说, 蚂蚁森林种树这点钱也算是花得物超所值。
一方面蚂蚁森林种树所需的能量基本都只能在阿里系提供的产品中产生,极大地增强了用户使用阿里系产品的粘性。另一方面,蚂蚁森林的种树机制如偷能量、合种树等,会促进大量的社交需求,这让支付宝从一个功能性软件摇身一变成了个社交软件,补齐了阿里系产品社交属性弱的短板,让支付宝一跃成为使用时长TOP20的软件。光是这两点,就可以让蚂蚁森林这个公益活动成为史上最经典的公益活动之一。
但要说蚂蚁集团真就对碳市场没兴趣我是不信的,早在4年前我在文章“若全国碳市场爆发,马云或成最大赢家”中就提到,蚂蚁集团其实早就在布局碳市场了。
了解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所发展史应该知道,现在全国碳市场的唯一交易所在上海。而这个全国碳交易所的股东包括现有的八大碳交易试点地区的交易所。这里面就包括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而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的第一并列大股东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就是蚂蚁金服旗下的全资投资公司,所以蚂蚁金服就是全国碳交易所的间接股东。
那么蚂蚁森林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做用户培养。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也就是说,虽然现在没有开放个人炒碳,但是今后一定是会放开的。
想一想,上亿的用户已经通过蚂蚁森林有了碳资产的概念,特别是通过这一波造谣和辟谣的舆论风波,让所有玩蚂蚁森林的用户都意识到一点:原来我种的树将来可以有碳资产,而且蚂蚁森林已经官宣这部分碳资产是属于自己的。于是乎,大家都会盼着哪天自己的碳资产能变现(从这一点上我觉得蚂蚁应该感谢造谣者)。
我们可以预想一下,假如哪天全国碳市场开放个人交易了,蚂蚁集团一定会是最大的“券商”之一。在支付宝里随便开个入口就能开户,蚂蚁森林的用户就秒变碳市场的“股民”,其它“券商”的开户速度估计连蚂蚁集团的尾气都吃不到。
更重要的是,蚂蚁森林连给这些“股民”的初期筹码都准备好了,这些筹码就是每个用户种树产生的碳汇,所以他们一定会产生交易。有了第一笔交易就不怕用户不往里投钱去炒碳。假如今后碳市场成为像股市一样的全民投资市场,那么蚂蚁集团将凭借庞大的用户数量成为最赚钱的“券商”。
所以,比起卖那么点微不足道的碳汇收益,蚂蚁集团可以通过蚂蚁森林笼络全球最多且最活跃的碳交易用户。这难道不是更香吗?